对“鲤鱼跃龙门"传说浅析

2018-06-04 01:39罗叶青
好日子(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鲟鱼韩城贺州

罗叶青

【摘 要】鲤鱼跃龙门这个神话故事影响人们的生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至今它仍活跃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加深入科学的了解鲤鱼跃龙门这一历史传说的真实面目,文章通过文献解读和现在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对此传说做出了判断,使传说的面目能够为人们所详知。

【关键词】鲤鱼跃龙门;地点;鲟鱼

相传在很久以前,黄河泛滥,大禹治理洪水办法是疏浚,玉帝令女儿化做涂山女,嫁给大禹,帮他治水。禹疏浚黄河之水至陕西省韩城东北,分跨黄河两岸,行状如同山崖壑口,此壑口称之禹门。但黄河中的鲤鱼却被冲出禹门,跌入瀑布,鲤鱼无法返回故乡,便向大禹夫妇抗议,涂山女说:“我去奏请玉帝,能跃上豁口者天火烧尾,化为飞龙,跌坏额腮只能怨自己是凡品……”。从此每年暮春,无数黄鲤逆流而上,聚在禹门之下,奋力跳跃,跃过者,便化为苍龙,腾飞九天。

这是自古以来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历史文化一直颇受人们青睐,从其发源地还是真实的历史现象而言,都出现了较多研究,尹荣方先生指出了这一传说的历史真实面目;而郝彦周先生从鲤鱼的生理特性对鲤鱼跃龙门的传说进行了分析,文章在前辈们研究的基础上想对鲤鱼跃龙门历史传说简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此传说发源地的看法

关于发源地之说,大多人都会认为它在禹门(即陕西省韩城东北),但今天也有人发现贺州也有这一传说。

(一)陕西省韩城东北

此处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的鲤鱼跃龙门之地,《三秦记》中载:“……古云曝鳃龙门,龙门山石河东界,禹凿山断门……”。这段文字是最早说明大禹开凿的鲤鱼跳跃之处,即龙门。而关于禹门即龙门的称谓却更加久远。《山海经》更明确的说:禹门凿成,因有神龙查看,故于门上加“龙”字而称“龙门”。《山海经》据考证,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出,禹门在很久远之前就与龙的关系不浅,这为以后鲤鱼跃龙门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二)广西贺州市信都龙门滩

贺州版的鲤鱼跃龙门却鲜为人知,但在一些历史文献中却记载了此处的鲤鱼跃龙门传说。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卷323》中描述贺州龙门滩时说:“至州城八里有滩曰龙门,《郡国志》云‘鱼登此门化而为龙,不过者曝腮点额,故号龙溪。”《舆地纪胜》是引用了《后汉书·郡国志》的部分,而《后汉书》的这部分作者为晋·司马彪,它的最后成书年代为南朝时期,也能推出贺州版鲤鱼跃龙门在东汉时期也已广泛流传。

但《后汉书》比《三秦记》的成书年代至少要晚上近200多年的历史,而一则美丽的传说200余年的时间里传播有多么广泛就不用我细说了,黄河版鲤鱼跃龙门比贺州版鲤鱼跃龙门早上百年的历史,且黄河地区自古农耕文明发达。我认为黄河版的更能让人接受,且后文所提到之地均指黄河版。

二、对鲤鱼跃龙门的科学研究

近千年来的时光里,“鲤鱼跃龙门”这个传说历久不衰,尤其是在科举制度盛行后,人们用鲤鱼跃龙门来比喻逆流前进后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把科举考试也称为“龙门点额”。但是究竟鲤鱼能不能跃上龙门,化为苍龙啦?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此处的地理环境,《韩城县志》中载:“俩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跃,故曰龙门。”鲤鱼最大者三尺有余,腾越高度有限,要想登上龙门,如登天之难。《淮南子》中提到一种名叫“鲔”的鱼,有腾身跳跃的本领,高诱在注解中說“鲔,大鱼也,长丈余。仲春二月,从西河上的龙门,便为龙”鲔就是鲟鱼、黄鱼。据《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殖研究》中写:“鲟鱼产卵很有讲究,它们在春季逆流而上,多在江河上游水温较低处产卵,鲟鱼在交配期间异常活跃,雄雌追逐,翻腾跳跃,特别是临产前二三天内,跳跃更为频繁,跳出水面的鲟鳍发红。”。而《三秦记》中还记载“每年岁春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初登龙门,既有云雨随之,天火自烧其尾,乃化为龙”,在时间上与鲟鱼产卵时间一致,且“鲟鳍发红”与“天火自烧其尾”都呈现的是红色,古时人们看到尾部发红的大鱼(鲟鱼最长的为8米,重1.2吨)就会想象这鱼是不是快化为龙了。

据此分析无论从其外行,还是生活习性上来说,鲟鱼都与龙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而鲤鱼与我们所认为的龙相差甚远。《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殖研究》“鲟鱼产卵多在江河上游水温较低处产卵,且要流态复杂河道宽窄相间石地质的急滩地带”。首先陕西与山西交界处的龙门刚好是这一地貌。黄河古时生态环境良好鲟鱼产卵在此无可厚非。其次,《本草拾遗》载:“鲟生江中,背如龙,长一二丈,纯灰色,体有三行甲逆上龙门,能化为龙”。为龙的形象找到了现实中的原形,鲟鱼洄游性鱼类,大部分时间在海洋中,产卵时才回到大河之中,活动时间符合龙的出现时间,如“二月二,龙抬头”。最后,神龙居大海,它的出现意味着祥瑞。龙为掌管风雨之神,春季人们盼雨,盼丰收,这两者对人们来说是个好兆头。这也就不难理解鲤鱼跃龙门流传如此广泛的原因了。

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在中国的影响力非同寻常,希望我们在了解这一神话传说本来面目之时,作为这个神话故事的发源地保护这么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文化力就是竟争力的今天,能将此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保护这一带山川河泊等自然形态,使鲤鱼跃龙门的神话魅力历久弥香。

参考文献:

[1]刘庆柱.三秦记辑注[M].三秦出版社,2006.

[2]王结红.淮南子[M].广州出版社,2001.

[3]郭璞注,毕沅校.山海经[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4]傅應奎.韩城县志[M].三秦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鲟鱼韩城贺州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李鸿光作品选
鹰爪功
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韩城分论坛隆重举行
浅析隔断门
浅析隔断门
暗香依旧
100岁的鲟鱼
另一种善良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白希:打好科学发展的经济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