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常态化探究

2018-06-05 10:37四川省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校长
教育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常态个性化智慧

/ 四川省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校长

四川省成都师范银都小学秉持“尊重生命、彰显个性”办学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个性最优化发展,为培养具有民族精神、能走向世界的现代人奠基。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开展“智慧课堂常态化”探索,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生命成长过程,坚持小班化教学,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样本。

智慧课堂常态化的意义

智慧课堂是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我们探索的智慧课堂,聚焦人的发展,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技术与人本、师生智慧与技术智慧,促进师生、生生生命间的交流互动,深入关注每位学生学习和生命成长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个性最优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已无处不在,各种学习平台为人们的学习随时随地提供资源与互动。智慧课堂常态化,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思维方式、教育思想的变革,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互动、自主创新。

时代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教育也必将不断改革前进,未来的课堂也许将是新的“智慧”样态。因此,目前的智慧课堂常态化推进,就是促进课堂创新、教育改革发展常态化,促进师生发展不断适应时代变革。

对个体的关注常态化。智慧课堂关注每位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人人参与、深度参与、个性化参与学习。教师不仅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还需通过技术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进程,发现并展现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生成,及时进行个别化指导。

信息技术运用常态化。智慧课堂应该是一种常态的课堂样式。每间教室、每堂课、每位教师,都能根据教学需求随时、随地、自然无痕地使用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常态化,就是在设备与技术的支持下,便捷、快速地实现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实时智能的反馈,帮助师生智慧地应用数据并及时调整教学。

信息技术运用个性化。智慧课堂因师生个性化而丰富多彩。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的师生,都可以根据需要,恰当、个性化地运用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教师专业提升常态化。智慧课堂需要“智慧”的技能,这样才能解决教育技术的“制式化”与“学生多样化或个性化的学习”之间的“差距问题”。真正的智慧课堂,应当关照生命的鲜活成长,因此必须增强技术的可选择性、生成性。

智慧课堂最核心的“智慧”是教师的智慧。教师只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提升对教育技术的“专业化认识”“选择与整合的能力”“技术与人本的融合能力”,才能适应教育的变革。

智慧课堂常态化实践

教学设计,智慧选用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角是人,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信息技术是教学辅助手段,为人的学习、发展服务。教学设计,首先应考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目标。技术的种类选择、运用方式都应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心理、生活与学习方式,思考哪些教学环节、内容、方式需要何种技术,如何恰当选择、运用技术,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当用才用,可用可不用的、用了效果不明显的、“产出”小于“投入”的均不用。

同课异构,优化智慧课堂。起初,数学、英语智慧课堂推进较快,其他学科教师有较多困惑,推进较慢。尤其是语文教师,语言文字的学习如何恰当运用技术?会不会打断文脉情脉?会不会限制想象?什么时候、什么环节需要何种技术?大家心里没底,感觉还是“保守”点好。但钟敏老师三上“儿童诗歌创写”课,让老师们眼前一亮。

第一次应用了演示文稿,仅是文字、图片的单向输出。第二次采用“选点”运用技术,尝试小组合作模式TBL(Team-Based Learning)。首先,“影子是什么?”每位学生在平板上个性化书面表达,运用“飞讯”技术,上传至教学屏幕呈现。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感受,激发灵感;再归类找规律,提升思考。然后运用“推送”技术,将学生诗作上传至教学屏幕并分组呈现。每组再随机抽取一份学生作品,全班分享。教师在巡视中拍摄急需指导的学生作品,推送到每组平板,小组探讨修改,再推送至教学屏幕,集体讨论。最后,学生运用飞讯、作品推送、反馈器选答等技术学习,教师通过平台数据及时观察每位学生思维的速度、质量、问题,并及时指导。显然,第二次的课堂教学寻找教学环节目标、技术运用结合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学生参与度更高,思维更深入,奇思妙想更多,创作的诗歌更丰富。教师也逐渐消除顾虑,感受到数字技术在激发思想、丰富表达方面的作用。第三次上课,教师设计了比较阅读成人和儿童诗教学环节,先推送两首诗到学生小组平板,小组自选诗歌进行个性化阅读批注,再上传至教学屏幕。课堂的生成更加丰富,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以诗解诗,以线条与色彩解诗,以线条与旋律解诗,以数字解诗,以图标解诗。

技术无痕,推进智慧课堂个性化。首先,学科智慧课堂个性化。美术,从平台小软件的运用,发展为运用技术创作摄影作品,并上传、分享、修改等。数学,从自然运用智慧教学平台,到自选运用手机APP小软件。语文,从智慧阅读到智慧语文,从阅读问思模式,到各具特色的语文智慧课堂,更彰显语言文字的韵味。各学科教师根据学情,借助手机智慧整合技术,展开智慧课堂教学。

其次,班级建设生成特色智慧大课堂。如洪敏老师2014年带领四年级学生,创建班级微信播报平台“桃源微播报”,每晚八点开展班级“新闻联播”,值日班长轮流主播,师生家长自由点评。五年级时,班上两位信息技术能手申请开通班级公众号,全班师生共建“桃源少年团”班级公众号,“桃源微播报”升级为“桃源史记”,每日发表播报稿、学生个人小说连载,师生、家长和关注该微信公众号的社会大众点赞、点评。

生命的成长不可定制,生命的成长有无限的可能。智慧课堂顺时代发展,通过“教师智慧+技术智慧”,使课堂走向多彩多姿,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与灵魂激荡中体验学习的喜悦与收获,从而释放生命的活力与精彩。

猜你喜欢
常态个性化智慧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同桌宝贝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努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