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高效教学:目标与过程

2018-06-05 03:04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天津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核心目标素养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曹 瑞

核心素养培育是当下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承载着教育目标,是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的坚实阵地。核心素养作为对教学结果的设定,像教育目的一样,是一个总体性的设定,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若要让其落地,必须依靠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实现其可操作性。因此,核心素养与教学是目标与手段、结果与过程之间的关系。然而,传统的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之处,迫切需要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高效教学关注的是怎样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收获更多,即课堂教学如何既效果好又效率高。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教学是核心素养理念落地的坚实阵地和重要保障。

高效教学是如何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形成的?本文从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M.戴维·梅里尔提出的高效教学“效果好、效率高、参与度大”三原则出发,谈一谈高效教学对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和价值。

一、“效果好”的教学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教学

“效果好”是梅里尔提出的高效教学三大原则之首要原则。“效果好”的教学也可以表达为学生的“发展好”,这种发展既包括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增强,也包括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或者说,既包括做事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做人方面的收获。在这样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要求在高效教学中逐渐落地生根。

好的效果来自于正确的目标引领,高效教学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实现了由关注教师到关注学生,由关注知识、能力到关注人格和品格的转变。在这一目标引领下,确保了高效教学是效果好的教学,也是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亦即实现了从关注学科到关注学生当下发展再到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逐步嬗变。因此,“效果好”的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效果好”的教学关注的是人的素养的培育。教学效果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后获得实际的发展。我国传统教学目标一直以“双基”为核心,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明确了以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发展的以人为宗旨的课程目标。相对于“双基”,“三维目标”更加全面和深入,但依然存在不足,如缺乏对人全面发展内涵的清晰描述和科学界定等。对此,一些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都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讨。由于“三维目标”本身的概念界定过于抽象,再加上有些教师的模糊理解,导致当前教学中存在知识至上的突出问题和弊端。本来作为发展能力和素养的载体——知识,反倒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若不及时正本清源纠正这一错误趋势,教学势必会偏离全面发展的轨道。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比如义务教育《数学》每册教材中都有一些知识介绍,教师可结合所教学的知识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祖国数学史上科学家和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例如,教师可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介绍,告诉学生,我国劳动人民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总结出来了乘法口诀“九九段”;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并提出圆周率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比外国科学家早一千多年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我国很早就推算出一年有365天;早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就有关于平面图形的解法,这在世界上是最早的数学专著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教育的好素材。

核心素养指向学生未来发展,这一目标折射到教学中,就需要从关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成功升学的短期目标转变到关注学生长期发展的远景目标上,即教学的终级目标是学生应对未来不确定情境中真实问题的挑战时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从国际教育变革的态势看,以适应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为主体的“素养培育”模型逐渐代替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模型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高效教学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主旨在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从学科教学出发,聚焦知识学习过程背后的素养发展,回归人的本质。

“效果好”的教学重知识与文化的融合。知识取向的教学是以知识的获取和巩固为目标的教学,其所关注的是采用何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获取知识,知识取向的教学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了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要求无不彰显人类文化的印记,立德树人的要求也正是通过这种课堂文化传递的。高效教学一直关注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背后蕴含的是对文化的关注。文化取向的教学关注的不仅是知识,而且包括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课堂文化除了学科文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教师信念、教学观念、教学艺术等的影响。如果教师能注重在课堂上加强文化渗透,则可以从思想上丰富教学的内涵和形式。事实上,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是相互融合的,知识是部分,文化是整体。文化教育涵盖了知识教育,两者本身并没有根本的冲突。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学文化的熏陶。

二、“效率高”的教学是促进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的教学

“效率高”是梅里尔提出的高效教学的三大原则之另一原则。教学效率是指教学效果与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之比。重视教学效率的意义在于促进我们不断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随着知识量的几何级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随之加重,要想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因此,“效率高”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学中注重兴趣,开展对话、批判和反思等活动,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事物本质和原理的理解,达到高效掌握的目的。这样才能做到效率高,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促进了核心素养又好又快地发展。

优化教学安排,提高时间利用率,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效率是单位时间内的受益,必然和时间相联系,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向45分钟(或者40分钟)要效益,即要当堂达标,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是减负增效的具体体现。王敏勤教授曾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是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之一,并且依据水平和效率的高低,依次提出了衡量教学是否效率高的三个标准:一是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二是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三是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

戴维·梅里尔教授考察了各种教学设计理论,从被公认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赫尔巴特的理论到最近正流行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广泛搜集、深入分析后,归纳为五项首要原理,可以认为是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角度阐述了“效率高”的教学的条件和基础,被梅里尔称为五项“首要教学原理”。这五项原理为:1.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2.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3.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够促进学习;4.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5.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只专注于知识的教学不可能是高效的,高效的教学一定是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又和生活紧密结合;既关注学习,又关注运用;既关注现在,又关注过去和未来;既关注认知的生成,又关注体验的获得。这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三、“参与度大”是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参与度大”是梅里尔提出的高效教学的三大原则之第三条原则。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交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学会。”积极的参与意识可以使学生把“我学”变为“我想学、我要学”,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高效教学的“高”就缘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活动过少,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热情高涨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在教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8 Dolls”的单词过程中,首先结合图片带领学生认读hand、head、ear、mouth等有关身体部位的单词,然后让学生进行游戏,一位学生说:“Touch your head.Open your mouth.Close your eyes.”另一位学生做出摸头、张嘴和闭眼睛的动作,其他学生做裁判,在游戏中进一步学习、记忆新单词。借助游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英语课堂教学增添活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项关于当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与学的报告发现,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能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主动将课前准备好的资料与同学分享”的学生仅占24.0%;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多地表现为“师问生答”,学生仅仅是教学活动的机械回应者和被动参与者;物理学科25.0%的学生因缺乏对具体情境的观察、体验而做错题目;小学科学学科学生对生活中与概念相关的现象关注不足,严重影响了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课堂参与情况实质上衡量的是学生“卷入”教学过程的程度,反映了学生的个体学习与整个教学过程的联系。从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是否发挥了自己的学习潜力,以及全部学生的参与范围与时间等问题。在高效课堂中,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并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参与教学过程,乐于参与多向互动,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提问设疑,教师则创设情景,利用问题鼓励这种参与。相反,在低效的课堂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心,只是消极被动地听讲,以旁观者的态度看待自己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很少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能力内化为素养,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它需要有一个充满文化关怀的环境。学科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参与性,这样,学科能力才会发展成为有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才能成为一种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养。因此,真正把立德树人的目标融入在教学中,能力才能变为素养。通过充分参与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习得了处理和应对新材料、新问题、新情境的方法,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可以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博采众长、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中成长,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坚实阵地。

猜你喜欢
核心目标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