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方位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2018-06-05 10:05李海云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民办高校

李海云

摘 要:创新和创业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尝试,依据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转变,利用不同方式的教育活动,锻炼学生找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及解决的能力。文章主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目的,以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全程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重点,提出建设便利化创新创业载体,通过整合和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突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理论培养与创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民办院校创新创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方位 民办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2(c)-0237-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潮头、高瞻远瞩,做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的新方位[1]。在经济新常态、新方位下,高校创新创业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在创新创业全面推进阶段,民办院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在教学和实践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国家应用型人才和社会急需的社会型人才。在创新创业方面走出自己的特色,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园、众创空间、孵化基地、U港等创业基地,为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交流平台和实践基地。

1 黄河科技学院创新创业的现状分析

1.1 黄河科技学院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于1984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建校30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广泛开展校企、校政深度合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搭建了多元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了立体化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推动了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成功开展。学校团委2008年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2009年建立大学生创业园,2010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重点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2011年设立了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全校创新创业形成规模,并有自己的特色。

1.2 黄河科技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黄河科技学院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堅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践行“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2012年初学校整合科技人才资源,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创新运行和服务机制,筹建大学生创业园区,经过四年的建设和发展,创业园区现已成为集大学生创业、科技企业孵化、高层次人才建设与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服务机构。目前,大学生创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0万m2,建成投入使用57560m2,已形成创客工作室、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创客咖啡、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在内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

目前,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校从2011年起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项目,已经先后立项建设378个项目,参与学生近1900人。创业大赛、创业讲堂、创业沙龙……创新创业的潮流在黄河科技学院的校园里涌动。2016年3月,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U创港”入驻企业和团队130余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获“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称号,2016年8月,黄河科技学院获评全国首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并荣获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评选综合奖第一名;2017年3月,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荣获“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称号。

2 经济新方位下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

首先,对创新创业认识存在偏差。部分民办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只停留于表层,缺乏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一部分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微商营销等方式来进行创业,后期的管理和经济效益都不是十分理想。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就是学习、接受知识,没有创业的打算和想法,也没有必要接受创新创业的教育,缺乏主动性,因此,这种认识的偏差,导致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不多。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与学校的整体工作相衔接,创新创业的面比较窄,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经营的项目和产品单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低。

2.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2.2.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不高髙

目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一方面没有专业的授课老师,整个创业课程,职业规划课程多数由班级辅导员来完成,授课课件存在严重的抄袭、拼凑现象,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缺少时效性、专业性和系统性,难以符合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教材不规范等。部分民办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存在课程零散、简单;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分离,缺乏针对性和新颖性,对学生们创新创业价值的引领作用不大。

2.2.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类别单一

目前,多数民办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存在课程单一的问题。理论上,多数民办院校就是对每一届学生抽出一定的学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没有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学生对于创业背景知识和创业需要的知识点理解不深,缺乏创新创业的动力。在实践上,主要通过创业导师来带动学生,或者通过优秀的校友给创业的学生讲授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感受和意见,再者就是让学生到企业见习,这些都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互动实践,比起理论类课程,实践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主动性[3]。

2.3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2.3.1 缺乏专业化的教师

民办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的教师。前面已经提到在民办院校对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一部分是来自班级的辅导员,一部分来自学生管理的教师,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管理而非教学,没有太多时间对教学进行研究与学习。因此,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情况与现实需要有较大差距。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师资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求教师知识的复合性,又要求其在创业领域的专长性,要有很强的实践经验,但是教授创业教育的教师中具有创办企业、开创事业实战经验的却是微乎其微,有的教师甚至一辈子都在从事教书工作,没有走出过大学校门,在教授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使得创业教育缺乏了说服力,很难让学生认可[4]。

2.3.2 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

民办高校在发展中受到资金、待遇、用人制度、竞争环境、社会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在引进人才,特别是在引进中青年高层次人才上存在困难。另外,民办高校每年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存在一定的流失率,专业人才和层次人才队伍不稳定,给民办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5]。

2.4 学生创业需求得不到满足

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需要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支持与帮助,但在实际的创新创业中,很多学生的创业需求得不到满足。首先,资金缺乏。在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资金不足,无法维持创业,甚至中断创业。其次,创业知识的缺乏。由于一些民办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缺乏系统的教育,致使学生不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不具备满足其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难以预计和承受创新创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缺乏家庭支持和政策扶持。学生认为进行创新创业活动都需要家庭的支持,需要政府和学校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需要学校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这样才能对学生顺利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3 经济新方位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在民办院校创新创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资金不足等普遍问题,但在“互联网+”的时代,在新常态、新方位下,民办院校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全程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创业的成功率,更好地促进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

3.1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民办高校都是应用型高校,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更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到学校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要将全方位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核心任务,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做法,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本科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培养实用型人才。

3.2 着力构建集聚创新、创业、创投核心要素的課程体系

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突出多学科渗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创新、创业、创投能力的培养,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二是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出版特色化创新创业教材,建立创业教学资源库,积累来自专家和教师共享的大量课件、视频和案例资源;三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四是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完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允许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3.3 要切实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扶持体系建设

一是着力建设覆盖校内各主要学科方向的学生科技类社团、创新兴趣小组、学生自发组织的科技创新沙龙和学术论坛,使有兴趣的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起,就能找到与个人感兴趣的“科创小组”;二是加大各类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对学生的开放力度,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三是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以赛带训,增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四是加强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的内涵建设,依托学科专业建设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做好工商、税务、法律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五是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六是积极对接省市各种创业优惠政策,让学生充分享受国家给与的各项扶持资金。

3.4 努力组建多元化、“三师制”的师资队伍

首先,将校内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现有教师选拔出来,鼓励教师继续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并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传承给学生。其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组建多元化教师队伍。创业教师队伍由经过短时间专业培训或进行理论研究的校内外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创业导师队伍由校内外有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和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创业实战培训;创投导师队伍由各类投融资平台、金融机构的人员构成,主要负责创投指导与帮扶。最后,充分利用校内优秀师资和国内外资深学者、杰出校友以及产业界企业家和创新创业实践者,共同组建一支学术与实务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本土与国际相结合的课程教授和创业导师、创投导师团队,建立“创业教师、创业导师”和“创投导师”三支队伍。

3.5 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

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积极的大学创业文化氛围,使学生树立崇尚创新的正确价值导向,积极搭建创新创业系列活动平台、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平台,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和创业能力。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创新创业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在传授、学习与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认识和接受创新创业的理念,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

3.6 着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云端网”一体化,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引进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特色数字化教育资源库,运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改革,建立校内教师精品课程和微课程,建立在线考试系统,形成“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互联网+考试、互联网+评价”的特色在线教育平台。将“互联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全过程。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把综合素质测评、行业企业测评等数据信息归并于学生职业生涯档案,利用大数据技术平台,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

参考文献

[1] 田俊荣,白天亮,朱隽,等.中国经济新方位[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1214/c1003-28948340.html.

[2] 高馨.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荣获“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称号[EB/OL].http://www.hhstu.edu.cn/news/contents/78/25339.html.

[3] 蔡小簪.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广东培正学院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5.

[4] 刘立琴.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5] 曹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民办高校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