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书院+地方非遗”模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8-06-05 10:18马群
卷宗 2018年8期
关键词:尼山菏泽讲堂

马群

摘 要:“尼山书院”和地方非遗文化相融合,开创了“图书馆+书院”建设的新理念,同时也为地方非遗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新的思路,这是创新文化惠民的新举措。

关键词:尼山书院 地方非遗 传统文化 发展与传承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文化厅关于在全省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的精神,2014年6月,作为欠发达地市图书馆,菏泽市图书馆克服各种困难率先启动“尼山书院”建设,同时又创新性的把地方非遗文化融入到尼山书院的建设当中。下面就以菏泽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建设为例,谈谈“尼山书院+地方非遗”模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做的工作。

一、菏泽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基本建设情况

1.“六个一”标准建设

菏泽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建设在设施布局上,坚持标准化建设,形成系统、完整的服务体系,完成了“六个一”标准建设,即一个统一标牌,矗立、悬挂各一尊(幅)孔子像,一个国学讲堂,一个道德展室或展区,一个国学经典阅览室,一个文化体验活动室。

2.“五个板块”

一是经典诵读。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典阅读、经典诵读活动,推动经典诵读进学校、进社区,举办了经典诗文朗诵会、读书会、少儿阅读活动。二是国学普及。通过邀请我市专家学者开办国学讲堂和尼山书院,向群众普及国学知识,已举办《论语》、《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家道·家之梦》、《民间艺术美在民间》、《儒学经典以孝为先》、《收藏:永远的财富》等传统文化国学讲座100余场,有力地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礼乐教化。通过播放视频、现场表演、现场体验等形式,进行礼仪教育,普及雅乐和礼仪知识,开展了“弘扬国学、传播文化”视频广场放映活动,举办了《曹风雅韵——菏泽曲艺精品与民间音乐欣赏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西南鼓吹乐”交流会》、《琴筝清曲演奏会》等系列活动20余个。四是道德实践。举办道德模范人物讲座、先贤英模人物展览,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敬老尊贤助残等公益活动,在牡丹区、开发区建成了“乡村儒学讲堂”5个。五是情趣培养。建设传统文化体验室,广泛开展琴棋书画和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活动,传承非遗传统文化技艺,通过文化体验和专业培训,培养群众的高雅文化情趣。邀请我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各门类讲座,举办了传统手工艺作品展、少儿书画展等20余次,丰富群众的传统文化体验。

二、菏泽地区非遗传统文化情况

菏泽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平原的肥田沃土养育了这里勤劳勇敢的人民,也孕育了这里古老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菏泽素有“中国牡丹城”、“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的美称,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是菏泽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地方传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缤纷夺目,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名录 31 项,省级非遗名录 77 项,市级非遗名录 191项,县级非遗名录75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2 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1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3名,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72名,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

三、“尼山书院+地方非遗”模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措施

1.大力整合资源

立足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三方面资源。一是文化系统内部资源。组织我市文艺院团、文博单位、非遗传承人等与“尼山书院”合作,定期开展礼乐教化、传统文化展示体验等活动。二是高校人才资源。积极发动高校专家教授参与”尼山书院”建设,夯实人才和学术支撑。三是社会人力资源。由文化部门负起牵头责任,建立健全宣传文化、教育、团委、妇联、文联、老龄等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充分调动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参与积极性,积极招募志愿团队,共同推进”尼山书院”建设。目前,已招募传统文化授课专家65余人,征集志愿者队伍200余人。

2.创新服务方式

组织“尼山书院”教师队伍,走出城市,走进农村,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开办儒学讲堂,促进“乡村儒学讲堂”建设,实现城乡联动发展。目前,全市多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多个村文化大院率先建成“乡村儒学讲堂“,举办讲座50余次,基层群众十分受益。积极建设网上“尼山书院”,及时开通菏泽市图书馆“尼山书院”专网、QQ群和微信公众号,增加电子阅读机,下设圣贤先儒、经典诵读、国艺学堂、国学讲堂等栏目,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3.强化保障

一是强化经费保障。保障“尼山书院”和“乡村儒学讲堂”开展工作所需的必要设备、教材,以及活动开展、队伍培训、宣传引导等方面的费用。二是强化队伍保障。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门班子,落实工作责任,保证工作落到实处。要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聘请专家讲授、外出培训学习等方式,对队伍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确保其达到“尼山书院”和“乡村儒学讲堂”工作要求。通过各种方式,组织热心此项工作的志愿者工作队伍,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抓好工作落实,提高“尼山书院”和“乡村儒学讲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其发挥应有作用。

四、“尼山书院+地方非遗”模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考

1.已成为菏泽人民文化生活的亮点

“尼山书院”举办以来,始终遵循生活化、通俗化、地方化和科学化的理念,立足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让读者在学习知识、启迪思维、开拓视野的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塑造个性品德。菏泽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市妇联、菏泽学院等不少单位都将“尼山书院”作为单位干部职工学习的平台。社会听众对“尼山书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每逢讲座日,图书馆门口便早早排起长队,经常看到祖孙三代同听讲座的情景。在不断的摸索完善中,“尼山书院”逐渐成为菏泽人民文化生活的亮点。

2.实现文化惠民与地方非遗传统文化宣传保护的共赢

“尼山书院”将地方优秀非遗文化与公益性讲座进行创造性的融合,将历史悠久的、内含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以生动、科学、系统的方式,通过讲座的手段呈现给广大群众,讲座内容充分贴近群众现实生活,真正实现了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扎实落实文化惠民的同时,宣传和普及地方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理念和知识,唤起全社会重视、保护和传承地方非遗传统文化的意识,实现了文化惠民与地方非遗传统文化宣传保护的共赢。

3.带动文化惠民新思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发展

“尼山书院”积极的推行公共文化公共办的新思路,在政府文化部门主导的前提下,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决策和管理,从讲座内容的选择到师资的推荐和自荐,充分发挥群智群力,让群众来选择公共文化服务的种类和方式。一方面缓解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发展中的资源、经费等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开创了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有利于抛砖引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全媒体时代的公共圖书馆服务及其对图情教育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

[2]杨白璇.浅谈公共图书馆讲座——以厦门图书馆讲座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11(26).

[3]严艺姣.国内省级图书馆公益讲座的调查与解析[J].当代图书馆,2013(04).

猜你喜欢
尼山菏泽讲堂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尼山萨满传》节选(18)
《尼山萨满传》节选(13)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尼山萨满传》节选12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세계적인 사상문화의 향연——-제5회 니산(尼山) 세계문명포럼 취재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