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探究

2018-06-05 18:45覃雪玲黄柳霜梁敏妍马冰琼陈嘉霞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泰校园文化建设借鉴

覃雪玲 黄柳霜 梁敏妍 马冰琼 陈嘉霞

摘要: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大学教育的兴起,新型的适应大学的大学校园文化急需建设。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泰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管理水平卓著,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具体阐述两国校园文化的特点,进而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借鉴泰国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成功经验以提升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物质、制度与精神文明等方面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泰;校园文化建设;借鉴

一、泰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概况

(一)泰国高校教育的历史渊源

在至今已有800多年泰国教育史上,重视教育逐渐成为传统。泰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始于朱拉隆功时期,而泰国的高等教育最初则源于为政府培养公务人员与实干型人才,于是泰国的第一所拥有高等教育资源的大学——朱拉隆功大学由此诞生。从1930年开始,泰国政府就开始推行全民义务教育,实行之后不久,便将此教育制度推广到了农村。在此制度下,泰国的所有公民都拥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1951年,教育发展在泰国政府新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中被定位为政府重要关注事项,自从新规划颁布后,教育发展被视为泰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经济建设计划的有步骤实施下,泰国的教育计划改革也与之相应地提出。在泰国的其他地区,逐渐建立起了各地方性的国立大学,如:清迈大学、孔敬大学和宋卡亲王大学等。这几所大学的建立,使多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得到平衡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人才本土化。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泰国开始颁布法律正式承认了私立大学。逐渐完善的泰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化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泰国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外,于是开始效仿欧美国家,创办了开放性的大学,随即,兰甘亨大学与素可泰大学便诞生,泰国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总之,在近半个世纪里,泰国政府为了经济与文化的建设,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为其国家培养更多的科研技术与管理型人才,以供其国家建设所需,高等教育事业在这几十年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二)泰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因素

1.佛教文化的影响

泰国的佛教文化可谓是主流文化,从曼谷王朝的朱拉隆功王时代起尽显其主体思想的地位,到瓦栖拉兀时期,佛教成为了其民族思想的一部分。其主要表现为:

(1)行为及校园制度文化方面

泰国校园文化中有着较为浓重的尊师重道的理念。因受佛教文化影响深远,泰国古代没有专门的学校,佛堂寺庙就是孩子们学习知识文化的地方,他们的老师自然是在佛堂寺庙里的僧侣,这就是泰国的“寺院教育”。泰国的校园注重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对高年级同学要有礼貌的风气,教导学生敬奉老师如敬奉自己父母。在校的学生必须穿戴统一的校服与校徽,着装仪容不达学校要求的情况下,老师有权禁止学生进入教室。自小接受的谦卑教育,使得学生在很多细节上都较为注重谦卑礼让,比如学生行走在路上时遇到老师,必须用敬语与“合十礼”向老师问好,并且需要躬下腰来绕道而行,或者让师长先行,在学生向老师或者长辈请教问题的时候,需要跪下或者蹲下,要比当时的师长高度要低。在教师节、泼水节的时候,学生需要跪拜老师,向他们的老师献花并表达祝福。而作为师长,在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是严于律己,对待学生也如同子女般,有着十足的耐心和关心,这也是出于他们身为国民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学校的课程设置,组织机构的设置,教师编排,都以服务学生为中心,教师课堂上认真负责,课堂外细心为学生解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

(2)精神文化方面

泰国对宗教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视,专门开设了佛教文化的相关课程,使宗教文化深入到学校的内部。每个月,学校都会邀请造诣高深的僧人到学校为学生们讲经诵法,教导学生处世之理,使得孩子从小就在一种佛学厚重的文化氛围里学习成长,生活在一种崇尚安宁,礼让平和,乐于助人的宗教教义文化中,逐渐形成了这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使得泰国国民整体上都拥有一种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国民特质,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国家形象。

2.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泰国很好地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多得益于学校的教育。从孩子入学开始,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就已经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就比如刚入学的小学低年级学生,首先开始学习的就是泰国的传统礼仪。从如何向长辈行礼、如何拜师,如何受奖,如何献花等等此类,都有详细的教育讲解过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进行世纪操练,并且被要求运用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在舞蹈和音乐课中,不是仅仅学习西方的舞蹈音乐艺术,他们更看重的是系统的学习包括乐器在内的泰国本民族的民族音乐和传统舞蹈。

3.西方文化的影响

(1)制度文化方面

泰國政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开始实行了全民义务教育。受西方教育文化制度的影响,结合传统文化的影响,泰国教育制度也开始逐步完善,形成了如今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制度。泰国的高校基本上都是由校董会、校友会和家长会三方共同管理,学校的重大决策都是由三方协商决定。与我国高校分布状况不同,泰国高校中,私立高校比公立高校多,私立高校的学费跟公立学校相差无几,都不算特别昂贵。其中学费最为便宜的是泰国政府所办的些许公立学校,一定意义上是为了帮助家庭条件较为落后的家庭的孩子拥有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素质教育方面

相对于以“升学率”作为评判标准的中国“名校”,泰国的“名校”评判标准主要是学生的“人文素质”。泰国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知识、能力、尤其是品格的培养和塑造,提倡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他们不提倡埋头苦练的题海战术,不提倡布置繁重的家庭作业,作业一般在课堂上完成。并且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数、理、化在其整个课程设置的内容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学校更鼓舞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学生一般打球运动、学习乐器、做手工和做阅读。泰国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每天早上八点,每个城镇都举行升国旗仪式。长此以往,国家与民族的概念得以深深根植于孩子的心灵深处。就算是在学生放学后没有任何人组织约束的情况下,听到国歌响起,就会自动放下手中的事情,肃然起敬,站立聆听国歌。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没有字面形式的空洞说教,没有深奥难懂的大道理,自然而然地就把一种对国家与民族的情感通过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心中,民族自豪感则会油然而生。对于本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学校都会举行十分隆重的庆祝活动,通过整个庆祝活动的进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营造了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这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模式,使得泰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三)泰国教育文化特性

1.“生存教育”

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生存教育”教学理念,始终是泰国教育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存能力、合作意识和独立性。这与联合国教科组织所提倡的“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在“生存教育”中,泰国教育把“适者生存”也贯彻得比较到位。泰国教育认为所有受教育者都拥有不同的素质和不同的潜质,面对不同的受教育者,应给予“个性教育”和“特长教育”。在尊重学生意愿,“鼓励教育”的前提下,挖掘学生的不同的潜力。不管先天条件如何,只要学生有意愿,都可以有选择性地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或自己擅长的科目,只要学生愿意尝试,老师是不会拒绝的,矮个子可以报名学篮球,大胖子可以报名学习跳高,这样自由开放的选学制,有利于学生培养其兴趣爱好以及发展自身的潜在能力。

2.诚信至上

泰国学生从小就受到“正直、诚信、实在”的思想品德教育,深知此高尚良好的品质操行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作弊定会受到重罚,且惩罚性质较为严重,其中一科作弊,之前考的所有科目分数即为零分计,并且不得参加补考。更为严重的是作弊即为出卖了自己的信誉,这是最为失败的表现,因此很少会有学生想要作弊。泰国人普遍讲究诚信,为人都较为实在,这都与校园长期进行的素质教育有关。在其日常的教育中,学校注重教育学生的行为举止的文明。

3.集体主义

在泰国宗教文化渗透的基础上,泰国人民会比较注重群体关系的发展,他们认为,个体作为家族群体中的一员来到这世上,在家庭的庇护下成长发展,个人应当报之以忠诚。所以泰国人民在思考问题与作出决策的时候,多以“我们”为出发点,而不是以“自己”为主。这种群体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学生们大都秉持着集体主义的精神,以实现“大我”为中心,进而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修养。泰国的老师时常要求学生共同完成小组作业,共同协作,相互帮助,完成小组报告,这些安排都十分考验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必须以集体为中心,必要时需要牺牲个人意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带来共赢发展。

正是这种宗教信仰式,言传身教式的文化渗透式的教育,使得泰国校园始终保持一种“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学生们学习总体上都是保持一种轻松与快乐的状态,既能学的快乐,又能发展自己,着实印证着“生存教育”的深刻影响。在泰国,几乎很少会看到学生们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现象,这样的教育,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吗?

二、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校园物质文化方面

(1)校园的物质文化风格单一

高校物质文化是承载着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部形态,是能被人们感知的文化实体。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但纵观我国高校,大部分高校的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没能发挥好高校育人的功能。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多数高校在建设校园的时候,模仿着西式的校园建筑,但同时又保留着老旧的校园建筑,这使得校园整体观感较为杂乱,中西两者建筑差别较大,做不到融合一致,这样的建筑看起来就略显突兀。绿化带的建设也是千篇一律,没有地方特色,缺少设计感,有的院校则缺少绿化带分布,校园环境就会显得生硬沉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缺少文化积淀

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研究,学生发展学习的地方,文化氛围是很重要的。相较于泰国的以宗教传统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建设,我国的大部分院校则缺乏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尊重,缺少一种地方性的历史文化积淀。冗杂的各色建筑,体现不出一个地方性的文化特性,大多数校园建筑给人的感觉是不新不古,不中不西,缺乏一种带文化特性的整体美感。许多老式的校园建筑,经过历史的冲刷与沉淀,都会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的底蕴,都应当适当的进行保护。

(3)校与校之间分布不平衡

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的地方高校,物质文化基础也不同。对于历史渊源比较悠久的高校,物质文化基础会比较丰富一些。而相对于办学时间比较短的学校,积累与沉淀下来的文化资源就会少一些。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不同院校的办学实力不同,办学条件较弱的学校自然是不能与国家重点优秀的院校相比较。财力雄厚的地区高校,物质文化水平自然高些,如其图书馆、学生寝室、多媒体教育设备、文化场所建设此类,都是比较全面的。

2.校园制度文化方面

(1)校園的制度文化不完善

高校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需要拥有规范与约束力,导向激励及教化育人的功能。校园制度文化的开发程度关系到学校是否能真正做到规章合理与科学管理。当今我国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把侧重点放在了维护管理者与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不重视在校师生的协作关系,带着功利性的教学建设工作,忽略了规章制度理应具备的公平性,缺少了对素质要求、价值追求及态度作风等精神文化的重视。制度内容不完善,没有一个以之奉守的道德准则与规范。

(2)民主参与意识不强

制度内容反映的是绝大部分人的发展要求,制度的实施效果则直接体现该校园制度文化的民主性与普遍性。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是使用权利集中的金字塔式管理体系,这很容易使得师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制度很难体现民主性与普遍性。使得大部分校园制度都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3)缺乏系统性与人性化

多层次的管理制度,多头管理,交叉重合的局面,使得学校制度看起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性。太多的框框条条、太多的制度条文将师生束缚在了被管理的位置上,极少的征求师生对决策的意见,为了管理的需求而忽略了师生的实际需求,于是造成师生对制度缺乏认同感,这也直接影响了参与度,管理效率就会降低。高校制度文化对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许多高校就在制度文化建设中,没能成功地塑造师生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原因在于其制度文化缺少民主性,体现在个人意志凌驾在集体师生意志上,些许校园管理者利用位高权重用个人意志取代了集体师生的价值取向。还有些许校园制度过于严厉,束缚了师生的发展,局限其思想,使得师生整体精神紧张,校园也因此失去了该有的活力,无法体现“以人为本”办学理念。

3.校园精神文化方面

(1)注重物质文化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建设

校园的物质文化是体现精神文化的外在标志,是一种实物载体。但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则背离了两者的关系。有的高校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当作是校园文化建设,在评价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时,对物质文化建设的成就十分满意,更多地强调发展娱乐休闲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偏离了最初的建设能够提升学生素质文化修养氛围的本义,精神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普遍存在,是我国高校校园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2)校园精神文化受网络的负面影响较大

另一方面,网络这把双刃剑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信息的传递速度与广度不断加速扩大。学生日益依赖网络,习惯于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从而出现了文化侵蚀的现象,法律约束力也进一步被削弱。网络的监督困难,监管力度不够,许多低俗不良、不健康、价值观扭曲的文化信息得以迅速传播,学生容易受到此类不良文化的影响,沉迷网络游戏的高校学生不断增加,长期接触不良的网络信息,使学生的心理开始扭曲,兴趣产生偏离,开始对网络依依不舍而排斥其他事物,这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成长。

(3)价值观的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文化空前开放的当今社会,不同的思想文化观念影响着国民价值观念,对高校的影响也不例外,这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中开始出现多种消极的不健康的风气,师生员工中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风气,师生与校园工作者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与实用主义。一些教师受此影响而忘记教育者的初衷,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生带着功利性的学习交友,社交圈开始不再单纯。

三、泰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探析

(一)物质文化方面

学校的建设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发展自我的良好环境,这也是在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校园的建设的过程中,要将本校的校园文化特色融入到物质文化建设中,使校园既能涵盖本校的特色文化,又能做到中西结合。就近这几年来看,国内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水平与世界的先进水平总体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除去一些“985”、“211”的院校,以外的院校都普遍存在校园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这与财力物力投入不足有着直接的联系。学校需要拓宽渠道,为学校引进更多的资金投入,完善校园里的基础设施,给学校师生建设一个系统完善且拥有良好氛围的学习发展环境。

(二)制度文化方面

高校制度文化的建设需以发挥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为目标,加强制度民主化建设,做到决策于民。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民主性与普遍性,更注重“自下而上”的实施方式。要与时俱进,对一成不变的旧制度加以改进,及时修改完善。不可忽略的是,要进行意见收集,对收集上来意见进行审核归纳,取可取之处加入到决策中。做到尊重师生对制度实施的意见,满足师生的学习发展的需求。要将制度的原则性与民主性结合起來。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每一位师生、校园工作者都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学校各管理者、工作人员与师生之间应该有机结合,教学相长,营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环境。

(三)精神文化方面

要借鉴泰国高校建设中对精神文化建设的经验,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在发扬传统的同时,又令其与新时代文明融合在一起,有中心,有方向地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新思想成果作为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时代精神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待外来文化,教育学生要拥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独立的立场和判断。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发挥教师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师生共同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结论

泰国高校不但善于吸收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古为今用,而且相当睿智的借鉴西方教育制度,取人之优以善己,将校园文化精神真正的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形成别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泰国高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校园文化精神,提升了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果。当今世界跨进了全球化时代,国与国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教育渐趋国际化,我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能裹足不前,要与时俱进。在立足于自身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我国高校应具备跨文化的视野,积极借鉴泰国校园文化中合理、进步且精华的部分,推动高校的教育改革,为现代化高校校园教育文化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社会培养新型的综合性人才,将我国高校的教育文化推向另一个高度。

参考文献:

[1]陈艳玲,泰国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2-64

[2]程秀红,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5):59-60

[3]杨楠,新时期我国校园文化的问题所在和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6):224-224

[4]郭成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6-118

注:广西教育厅2017年大创项目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泰校园文化建设借鉴
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比较略论
中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现状与途径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中国省份双边贸易研究及其对泰中贸易发展的政策含义:引力模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