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比较导向下的山地城市特色凝练与格局构建研究*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2018-06-06 02:47束方勇
中国名城 2018年6期
关键词:巴南风貌山水

束方勇

1 引言

西南山地地区是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而人居环境形态最为独特的地区之一,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依山傍水、高度集聚的空间形态。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片面强调物质因素和经济利益,缺乏相应的规划理论指导,现代城市建设严重侵蚀了长久积累起来的地域人文特质和自然禀赋(图1),山地城市正出现前所未有的“特色危机”[1]。如何保持山地城市特色,使其在快速发展中不至于丢失地域基质,并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获得提升,是我们在山地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2],包括外显的体形环境和城市内涵两部分。国外城市特色研究起源于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现已扩展到城市整体特色塑造以及社会人文等方面的探索。从研究历程和内容上看,国内城市特色研究滞后于国外,尚且停留在城市空间设计和城市规划体系的引导上,研究内容集中在自然山水格局、城市形态风貌、历史文化遗产三个方面[3-4],其中,滨水区是城市特色营建的重点地区。在城市特色的建设方法上,主要通过城市规划导则中的空间设计、历史风貌保护等措施实现。山地城市特色的挖掘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系统性地进行提取、凝炼和规划,形成完整的理论逻辑,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以山地城市为切入点,针对其存在的城市特色湮灭、建筑风貌同质化等问题,利用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凝炼山地城市地域特色,并提出城市特色格局的构建方法。文章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提取出巴南四大城市特色,并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特色空间格局,为川渝山地城市特色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图2)。

图1 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态变迁

图2 研究框架

2 山地城市特色的科学认知

2.1 自然山水精神的文化内核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文化一直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通过与自然山体、水系的紧密契合、呼应,山地城市建立起一套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的规划范式。首先,城市选址遵从“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原则。其次,城市形态遵从自然山地地形,建筑布局自由而不失内在逻辑,高度集聚、栉次鳞比的建筑意象与山体形成了良好的呼应关系。最后,城市街道、节点等要素与周边山体、水体之间存在着有序的视觉关系,街道通常与城外山峰形成对景,滨水区的城市界面也经过一定的优化,形成吊脚楼、半边街等独特的地域建筑形态。

2.2 丰富多变的城市空间形态

与平原城市整体性规划的模式不同,因地制宜是山地城市形态形成与生长的内在逻辑。在地形地貌的外部因素与建筑建造的内部因素双重影响下,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多维化特征,建筑、道路、景观设施构成立体化的空间组合,并随着时间和观察者的位移产生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整体城市形象具有大深度、多层次、多色彩、可读性强的特点[5]。

为了适应地形,山地城市道路一般跟随等高线走向,形成不规则、立体化的道路网络,这也为城市形态带来丰富多变的效果。街道的走向随地形而变化,形成层次分明、景观变化丰富的街巷体系。曲折的街道与层层叠叠的建筑空间、自然山水相互融合共生,城市风貌也因此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2.3 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西南山地地区历来是人口稠密的聚居地区,其悠久的历史,可上溯至三星堆文明、巴蜀文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西南山地地区在自身地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江南文化等文化群落的精华,形成了现今独特的文化景观。例如多民族文化习俗遗产,山歌、手工技艺、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渝城市性格差异,以及古建筑、古街区等物质性的历史古迹等。

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是地区人居环境物质和文化形态最为有趣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文化与山水环境的结合,形成了结构丰富、内涵深厚的人居环境形态和居民的生活内容。因此,从文化构成角度对山地城市特色进行探讨,具有理论上的独特意义。

3 基于多维比较方法的城市特色提取

巴南是重庆主城九区之一,幅员面积18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余万。巴南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与自然山水资源,同时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但是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特色缺失的问题。本文以铜锣山两侧建成区为研究对象①,从比较方法入手,将巴南区与重庆主城各区县进行对比,从自然山水资源、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空间特征等方面提取巴南城市特色的相对优势,总结核心特色资源。

3.1 城市特色的比较维度

城市特色是在比较中建立的,具有较强的相对性,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比较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再者,城市特色会随着观察者的主观判断而变化,城市民众对城市特色的集体认知受历史惯性的影响[2]。因此,在城市特色规划中采用具有一定客观性的比较方法研究,具有实际上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研究建立基于多种维度的比较体系,从不同层次探索巴南城市特色的独特性价值。该方法抽取了城市自然山水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城市空间特色三个关键词,将巴南区与重庆主城区其他区县进行比较。将各区县的特色要素在比较体系中进行分析、对比、归纳,从中推导出城市特色的核心构成(表1)。

3.2 城市特色的比较过程

在自然山水特色方面,研究通过与主城各区的对比,总结巴南区“三山五脉”的自然山地特色和“一江百溪”的水系格局,即“云篆山、樵坪山、圣灯山”三山,“铜锣山、明月山、天坪山、桃子荡山、东温泉山”五脉;以及以长江为主脉,花溪河、箭滩河为支脉,形成的与城市交相错织的水网体系②。与巴南相比,主城九区中只有渝中半岛的“片叶浮沉巴子国,两江襟带浮图关”,以及南岸区南倚铜锣山、北接长江的地势具有特色。因此自然山水格局是巴南区最为显著的城市特色之一。

在历史文化特色方面,巴南区历史悠久,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有“3000年巴县”之称,历史古迹类型多样,涵盖了古建筑、历史街区、古镇、工业遗产等多种类型。鱼洞街道是巴南城市文化的发源地,历史遗存较为丰富;木洞镇、丰盛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镇风貌,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抗战与三线建设时期随着工业内迁和内陆开发建设,工业建筑广泛分布,如今遗留下大量的工业遗产,亟需更新改造。

在城市空间特色方面,巴南区独特的自然山水背景为城市生长提供了土壤,城市与山体、水系紧密结合,构成山水相融的人居环境。巴南主城背山面水,铜锣山由北向南穿越城区,花溪河、箭滩河在城市中蜿蜒穿行,城市形态呈现出以主要交通干道为轴线的带状分布格局,形态较为舒展。“鱼洞-龙州湾-李家沱”商圈构成巴南城市核心,巴滨路沿线形成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面;鱼洞老街、李家沱正街、龙洲湾核心区逐渐发展为景观地标。龙洲湾的现代新城、重庆理工大学等新开发区域现代风貌明显。

3.3 核心特色资源提取

综上所述,巴南城市特色资源集中在自然山水、历史文脉和宜居城市三个方面,与重庆主城其他区县相比均具有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研究对三个方面的城市特色进行进一步凝练,提取出“秀美山水、千年古邑、人文荟萃、大美巴南”作为巴南核心城市特色,并在规划建设中以此为依据指导城市建筑的布局设计③。

“秀美山水”以自然山水格局为基础,保护对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斑块和廊道。在城市建设中控制好建设用地与生态空间的关系,通过划定生态红线保护生态绿地和水系,防止建设行为对自然要素的侵蚀。“千年古邑”指在多种文化的支撑下,保护历史形成的特色风貌区,城市形象尊重居民的认知惯性,将传统元素演绎加入现代建筑设计中,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特色。“人文荟萃”指重视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空间营造的作用,将市民文化、民风习俗等纳入城市节庆活动,提升城市节点空间的可读性。“大美巴南”是对城市特色的综合要求,融合了生态、城市、文化等多方面的特色及规划目标,促进巴南生态、人文、宜居城市目标的实现。

4 巴南城市特色格局构建方法

4.1 建立“点—线—面”城市特色格局

依据人对城市的认知顺序,在街道中感受重要的建筑节点是一种合理的空间感知方式,也是建筑布局的基本模式。研究提出构建巴南点线面的城市特色格局(图3),首先将特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作为城市核心节点,将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特色在节点中进行合理布局设计,形成城市感知的首选对象;其次梳理城市特色廊道,以山水资源为基础,营建“山水巴南”的空间意象,重点建设滨江绿道、河流绿道和道路绿化带;最后在整体上控制建筑色彩与风貌,划分城市风貌分区,避免出现风貌混杂、造型奇特、色彩庸俗的建筑现象,实现城市特色的整体协调统一。

表1 巴南城市特色与主城其他区县比较

4.2 重点培育城市核心节点,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可读性,而城市节点是可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包括商务办公、高层住宅等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还包括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休闲绿地和文化景观等多种元素。这些有特殊意义的核心节点往往是城市特色中最重要的构成,也能给观察者以深刻的印象,因此通过强化特色要素的组合来培育城市核心节点,形成城市可识别性显得尤为重要。

巴南的城市节点可以分为城市中心节点、交通门户节点和开放空间节点三种类型,各类型之间既可单独构成城市节点,也可组合形成城市中心。城市中心节点包括各片区中心,即李家沱、龙洲湾、鱼洞三大商圈;交通门户节点位于进入巴南的重要交通设施附近,起到展示巴南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规划以李家沱长江大桥、马桑溪大桥、鱼洞长江大桥以及兰海高速巴南立交为交通门户节点;开放空间节点包括龙洲公园、鱼洞老街公园以及城市广场等,可与商圈中心或交通门户组合形成城市节点。

4.3 保护自然山水体系,控制预留城市绿道

如前所述,巴南最显著的城市特色在于“秀美山水”,因此特色建设应以保护山水生态空间、营造绿色开放空间为主要任务之一。从观察者感知的角度,道路绿廊、滨水绿带以及大面积的山体保护区是认知城市生态特色最显著、便捷的途径。依托区内融汇大道、红光大道、渝南大道、龙洲大道等主要的城市干道,结合周边公共绿地和城市广场,打造城市主要道路景观绿脉,形成贯穿整个城市的景观轴线。以长江岸线为依托,组织滨江岸线各个绿地斑块与广场节点等,串联形成巴南区滨江景观地标,提升巴滨路的活力特性;沿花溪河、黄溪河、一品河等主要河流及支流组织城市滨水景观系统,形成巴南城区内三条生态水系绿脉,河流两侧控制50米区域作为滨水建设缓冲区,实现景观界面的最大化。划定铜锣山山体保护线,严禁对城市迎山面的破坏,对于已造成破坏的,应及时进行治理,加强山林改造,提升山林生态调节功能,促进山林生态的发育,营造绿意盎然的森林城市(图4)。

图3 巴南城市特色格局

图4 巴南自然山水廊道体系

4.4 合理规划城市整体风格,管理色彩分区

整体城市风格是城市特色最为显著的表征之一,以普遍存在的城市风貌为基础认知城市节点和绿道,保持城市整体风格的和谐对于观察者完整感知城市核心特色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城市风格除了建筑形式以外,以建筑色彩为主。巴南区整体城市色彩以白、灰、暗红等淡雅色调为主,且没有大面积的高彩度、高明度、高亮度的色调,总体上较为和谐。部分建筑如万达商业广场采用了一定的高明度、亮度色彩,在和谐之中增添一点亮色,可以引起人们的兴奋和注意力,增加了城市中心色彩的活力。

研究将巴南分为传统风貌核心区、传统风貌演绎区、现代都市风貌区和现代产业风貌区。传统风貌区定位为具有巴渝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历史风貌展示区,建筑风格采用巴渝民居风格,建筑层数控制在四层以内,色彩以白色、灰色系为主、木色系为辅,形成统一和谐的建筑形象。传统风貌演绎区提取传统巴南建筑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展示传统与现代结合交融的特色风貌,建筑适当采用传统符号,外立面材质应体现素雅大方、清新明快的建筑品质与风貌。现代都市风貌区营造现代都市商业、商务、办公及科研氛围,从多方面体现都市时代风采。建筑外立面设计应体现清新明快、时尚活力的时代特征,与主题建筑相协调的前提下,颜色宜突出临街视觉感受,宜以偏暖色调为主,慎用大面积玻璃幕墙。现代产业风貌区定位为生态环境优美、建筑造型简洁大方的现代产业风貌形态。建筑外立面应以实墙材质为主,玻璃不宜采用高反光、高彩度玻璃,应体现现代、生态、简洁的建筑品质。建筑颜色应体现现代、简洁的特质,以冷灰色为主色调,黄色、白色为点缀。

5 结语

城市特色建设是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从单纯追求空间数量增长向追求空间美学质量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规划行为。本文从比较方法的角度出发,将巴南城市特色与重庆主城内其他区县进行对比,得出其在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城市空间三个方面的特色,并将城市特色要素运用到特色格局构建中,提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主要结论如下:

(1)当前城市特色构成要素研究集中于自然山水格局、城市形态风貌、历史文化遗产三个方面;

(2)城市特色的横向对比宜在同等级城市间进行,巴南城市特色经凝练总结后可归纳为“秀美山水、千年古邑、人文荟萃、大美巴南”;

(3)城市特色格局作为展示城市特色的主要空间,宜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构成方式,合理组织城市核心节点、山水生态绿道和城市色彩分区,指导实施城市特色建设规划。

本文对城市特色的提取与规划进行了研究,所提出的城市特色判别方法和规划方法对山地人居环境规划而言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是,城市特色作为偏软性的规划,难以采用数据化的定量方法,基于多维比较的特色要素识别也与观察者、研究者的主观印象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如何科学判断城市核心特色,合理构建城市特色格局体系,将成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注释:

①本研究以巴南铜锣山两侧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包括李家沱街道、花溪街道、龙洲湾街道、鱼洞街道、南彭街道、界石镇等。

②山水格局的构建部分参考了《巴南区级美丽山水城市规划》成果。

③巴南城市特色十六字方针分别对应了自然山水特色、城市空间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和人居环境发展综合目标,具有逻辑上的整体意义。

[1]李旭,赵万民.从演进规律看城市特色的衰微与重构——以西南地区城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2):101-105.

[2]杨俊宴,胡昕宇.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途径与方法[J]. 城市规划, 2013, 37(6):68-75.

[3]王睿,张赫.城市特色量化评价方法及案例评价——以天津、南京、成都、深圳为例[J]. 城市问题,2015(2):8-14.

[4]唐大舟.多维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特色综合评价系统建构初探[D].南京:东南大学,2015.

[5]龙灏,唐崭.重庆城市形态发展演变研究——一个山地城市的典型样本[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1(5):47-52.

猜你喜欢
巴南风貌山水
巴南:党建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爱在一湖山水间
再论卡尔董詹巴南喀石雕像
包裹的一切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乐享四季 生态巴南
采春茶 学茶艺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