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生态学视野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2018-06-06 05:27张艳琴
卷宗 2018年7期
关键词:哲学观浅层深层

张艳琴

摘 要:论文从深层生态学的视角对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研究,运用深层生态学理论分析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探索深层生态学思想对自然的返魅,并定义深层生态学视野下新型工业化道路“新”。深层生态学能够为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提供一种解决思路。其主张及其合理的理论内核为深化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关键字:新型工业化 深层生态学

深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生态哲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由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创立。其理论框架由“自我实现”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两个最高原则为立论基础,延伸出八条行动纲领和各项具体行动规则。它在与浅层生态学的对比中,主张对哲学观、自然观、价值观和现行的社会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使人与自然成为一个整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深层生态学能够为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在浅层生态学看来,生态危机的原因可归入经济原因、技术目的、人口膨胀等。但进行深层追问后即会发现潜伏在表象背后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断层。人类通过开发自然完整人类繁衍生息,但不论目的、手段、结果都只考虑人类社会,自然在这个关系中是隐形的。此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人”,没有自然也没有关系。甚至人与人的关系也出现问题,比如二战后的女权运动、反歧视运动等。

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隐形并不是自古皆存,这个过程伴随着人类地位的逐步提高。自古人类敬畏自然并将自然神话,人在自然面前毫无力量,神学盛行。古希腊哲人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满足于超验解释,而力图理性思考;随着知识的累积,哲学家开始逐步摆脱神秘主义的桎梏,人类地位开始上升,“人是万物的尺度”。自然本体论中毫无疑问存在人与自然。进入中世纪后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但是理性的火光没有熄灭,并在文艺复兴时期熊熊复燃。哲学家弘扬理性,赞扬人性,从这一时期开始,人与理性被抬高。近代西方从科技革命开始“祛魅”。牛顿力学体系与笛卡尔哲学体系共同作用,形成了机械论哲学观,体现在自然观上就是机械论自然观,将人与自然主客二分,非人存在物没有内在价值,人类无需对其承担道德义务,奴役自然获得哲学观支持的合理性。人的地位逐渐拔高,最终成为了自然的主人。

这种强人类中心主义在长达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一直是西方主流社会观念,它带来了人类文明的辉煌,三次工业革命提升了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类平均寿命,机器化大生产比农业文明生产方式更为先进,因此随着殖民和战争向全世界蔓延。

但是,传统工业化道路隐藏的问题逐渐累积,并以生态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促使人类开始反思。浅层生态学的反思角度仍旧是人:不是生态系统受到危害因此需要反思,而是生态危机使人的利益受损,因此需要反思。因此浅层生态学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利益,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其解决措施也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事实是这种解决方式不仅没有解决生态危机,而且随着工业化在全球蔓延,越来越多国家出现了生态危机。工业化在全球的蔓延是符合人类社会规律的,而人类想要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符合生态学规律的。因此我国的工业化之路也是必然的。根据之前的论证,我国现在能选择的是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也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挑战与困难的核心从表层来讲是如何处理经济效率与生态友好之间的关系。

工业化要从周围环境中攫取资源使之成为商品,并向自然中排放废弃物。这里的矛盾来自资源的获得与资源被利用后的产物。向更深层来看,矛盾来自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开发自然,使之裨益人类社会时,有两个关键点:首先,所采取的手段目的是什么。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目的只关心一个维度,即该技术能否使人类社会受益。其次,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从时间维度来看,传统工业化道路的评判标准是短期有效,采取某项技术能否立刻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如DDT能快速杀灭害虫,因此这是一个优秀技术,获得诺贝尔奖,并立刻在全球推广。从空间维度来看,某项科技手段的应用应当快速有效地解决单个问题。西方常见思维近路是控制多项变量不变,只改变某个变量,以此查验该变量的改变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因此DDT从这个维度看也是伟大的发明,因为害虫都被杀死了,而被杀死的益虫和鸟类都不在考察范围之内。

解决这一矛盾,深层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首先,从实现工业化的手段来看,深层生态学以生态中心平等主义为最高原则,要求人与非人存在物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不是靠损害人类利益得到的,而是要求人类改变对“利益”的定义。传统工业化道路保证的人类利益是短期的、片面的,工业文明如果不改变的话,人类的繁荣将是昙花一现。为了保证人类的永续发展,人类应当节制无限的贪婪与欲望。在深层生态学看来,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对所有的属人概念彻底进行反思,包括对自然观、价值观、技术观、消费观等,其实质要求人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摒弃单向索取的机械论哲学观。

其次,对工业化成果的评价标准应当彻底改变。从时间上来看,深层生态学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摒弃短期利益,关注长期利益。从空间上来看,树立整体的、发展的、联系的评价标准,而非孤立的、片面的、静止地看待技术成果。如果一味粗放发展,中国的资源始终是有限的,即使我国通过传统工业化道路短暂地实现了工业化,未来也必定被其他国家赶超。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工业化成为可能,人类對自然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尊重自然,崇拜自然,将自然看作富有神性与灵性之地。在三次科技革命及与之伴随的工业革命进行过程中,人类是万物的主人这一观念逐渐被牢固树立。自然观念发生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再和谐。生态危机的出现是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表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复归合理的自然观,而借助深层生态学思想能够完成这一任务。因为深层生态学的自然观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

人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从附魅到祛魅再到返魅的过程。从农业文明时代对自然野性的恐惧与神灵的畏惧,到工业文明时代对自然的科学揭秘,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增添了对抗自然、做自然主人的勇气与自信,大幅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但是与自然对立的哲学观必然是有后果的,人类的妄自尊大得到的必然是自然的报复。人类只是探索了一部分规律,就认为自己掌握了奴役自然的鞭子。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自然的报复,首先需要恢复的是人们观念深处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返魅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深层生态学思想能够完成这一任务。因为深层生态学的核心思想就是从哲学观念上的深层反思。深层生态学通过将自然内化于自我中,谋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人类活动寻求理论规范和指导。在深层生态学看来,新型工业化道路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需要改变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哲学观、自然观、价值观,反思浅层生态学的思考模式,停止短视的目光,摒棄短期利益,立足长远,完成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和实践转向。

2 运用深层生态学思想对传统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分析比较

运用深层生态学思想对传统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二者在面对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时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解决污染问题时,传统工业化道路主张技术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彻底解决环境问题,之所以现在还没有解决,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够先进。传统工业化道路一般会专注解决某一个环境问题,如单独解决水污染或空气污染,而不是将当时当地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传统工业化道路有把污染输出到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解决措施,如北京市将重工业企业迁移到河北省,或在重度雾霾天气时要求工厂停工等。这些解决措施都是非常典型的浅层生态学的做法。深层生态学在面对污染时,首先会将污染问题出现的地方当作一个整体,从当地生物圈的角度来思考,而不是仅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深层生态学在面对空气污染时,不会追求短期效果,而是反对产生雾霾问题的经济环境和技术,寻找污染的深层原因,并从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等不同身份的人的价值观念入手,深层反思工业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并促成改变。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在面对污染时不应当只关注短期、表面的效果,而应当重视污染产生的深层原因。

在面对资源短缺的问题时,传统工业化道路认为资源是不会耗尽的,因为稀缺的资源将受到市场高价格的保护。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找到替代资源。自然存在物只有在作为资源时才对人类富有价值,值得受到人类的保护。人类不对自然存在物负有道德义务。这是典型的浅层生态学的观点。深层生态学则认为,自然资源不是孤立的对象,它不仅对人类有意义,而且作为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对其他自然存在物是有意义的。不论资源储存量是否丰富,我们都应当节约使用,并注意开发绿色无公害的资源,与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要求的“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不谋而合。

面对人口问题,走传统工业化道路的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只有发展中国家存在人口过剩现象,西方国家应当增加人口。但是深层生态学认为,人口爆炸对地球造成巨大压力,所有国家都应当实施有节制的生育计划。

面对技术问题,传统工业化道路崇尚技术乐观主义,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不加选择直接应用,不考虑该技术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并认为现有的环境污染问题都是因为科学技术发展不够充分的原因,而且能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彻底解决。这是浅层生态学的技术观。深层生态学要求对技术采取谨慎态度,发展清洁能源,发展节能环保的技术。

在实践上,对传统工业化道路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有普遍的政府依赖和专家依赖,认为个体的人对这类大问题的解决没有用。浅层生态学认为要通过立法使政府改变资源与环境政策,利用法律和市场机制等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但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施主体是人,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机构或专家的事。深层生态学重视每一个人的力量,认为个体可以对解决环境问题做出贡献。个体可以运用“自我实现”原则,达到人与自然的认同,从观念上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影响其决策。深层生态学强调要培养个体、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的深层生态学意识,并鼓励信奉深层生态学思想的人采取实际行动、做出改变,例如摒弃消费主义,追求生活质量而非生活标准。

浅层生态学认为生态问题的根源是科学技术不够先进、立法不够有力等浅层原因,虽然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改进对工业化对自然的伤害提供一定的调整,但是却无法改变“整体恶化,局部好转”的结局,也不能彻底解决生态问题。生态危机的根源应当是制度危机、文化危机,是工业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深层生态学为理论依据,透过生态危机的症状探索其根源,对人类中心主义、技术乐观主义和一味追求经济效率进行彻底反思,对工业文明的理念内核、价值观念和社会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造,从意识形态的高度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社会、自然看成一个整体。而对于工业化道路的实践问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传统工业化道路强调技术进步对接触局部生态危机的效果,但是应当立足长远,从源头上,也就是价值观的重塑上同步进行。通过结合二者的优缺点,共同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丰富的理论内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

由上文分析可知,传统工业化道路是浅层生态学的工业化道路,无法解决发展问题与生态问题之间的矛盾;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是深层生态学的工业化道路,其“新”应当是深层生态学背景下的“新”。深层生态学视野下,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要达成的哲学转向,首先要将二元对立的机械论自然观转向整体有机的“新”的生态自然观。1)弥合物质与精神的对立。2)摒弃人类中心主义。3)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4)停止反自然的文明观,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与之相对的实践转向,应当实现:1)技术目的转向。由于科学技术只重视工具理性,却忽视了价值理性的发展。主体的需求并不是都是合理的,适当的限制是有必要的。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实践转向需要与生态文明的哲学观相适应的技术观。马克思·韦伯主张科学技术更多的蕴涵和体现人的目的。[1]应当调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目的,形成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平衡。2)线性经济生产模式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过渡。

3 深层生态学背景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是深层生态学的工业化道路,其“新”应当是深层生态学背景下的“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应当是人类在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后,找到的一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类自身都能够和谐发展的道路,是摒弃了短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之后一条可持续的、实现人类永续健康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都与立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不谋而合。实际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深层生态学的终极关怀都是希望把人与自然的对立中解救出来,谋求人与自然浑然为一个整体,从而保持人类社会健康永续发展。深层生态学思想能够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启示。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长远的道路,我们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改变工业文明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将生态成本纳入经济发展指标,立足长远,遵循自然规律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再一次表明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在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洞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人民的“美好生活”包括什么?不仅是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更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方面面。“我国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工业化道路。要想实现发展的平衡,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势在必行。从深层生态学视角研究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路径,是对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也是对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生态哲学上的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严耕. 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猜你喜欢
哲学观浅层深层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探究
试论康德哲学观对柏拉图哲学观的超越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包气带浅层地热容量计算方法商榷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电视节目低俗化的深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