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8-06-06 05:23马玉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损伤磁共振诊断

马玉梅

【摘 要】目的:探討在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磁共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样本,患者首先进行磁共振的成像检查,之后再进行关节镜检查。结果:磁共振检查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15例,部分断裂患者29例,胫骨端撕脱患者21例,前交叉韧带正常患者15例;关节镜检查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17例,部分断裂患者28例,胫骨端撕脱患者19例,前交叉韧带正常患者16例。两种检查方式相比较并无显著差异义(P>0.05)。结论:磁共振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检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检查的准确率较高,并且安全无创,该检查方式值得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磁共振;诊断;价值;损伤

【中图分类号】R6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0-01

前交叉韧带是人体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膝关节前向稳定中的重要组成结构,当前交叉韧带发生断裂时将影响到膝关节的稳定性,并且对膝关节的活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若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治疗,患者的膝关节会发生反复性的扭伤,非常容易导致膝关节的软骨以及半月板等膝关节的重要结构受到损伤,进而引起关节过早的老化以及产生相关的关节疾病[1]。

因此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进行及早的检查对于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将针对磁共振在检查前交叉韧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现进行下述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样本,其中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2.6±0.7)岁;病程时间1~16周,平均病程(7.22±0.36)周。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

患者纳入标准:

(1)患者年龄均在20~60岁范围内;(2)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完全符合关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特征,经我院初步诊断患者患有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可能性极高;(3)患者的顺应性较好,并且能够接受本院同时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关节镜的检查;(4)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排除标准:

(1)患者存在其他膝关节类疾病;(2)患者存在交叉韧带的损伤史;(3)患者曾经接受过其他膝关节外科治疗;(4)伴随严重的脏器损伤者;(5)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6)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7)患者有精神病史。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均由我院同一组在治疗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完成,80例患者首先进行磁共振的成像检查,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进行读片,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之后患者再进行关节镜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磁共振检查:使用飞利浦3.0磁共振成像仪,以矢状位、斜矢状位进行联合扫描检查,患者的患肢关节需外旋15°进行扫描。STIR参数设置:TR为1500ms,TE为17ms,TI为90ms,FA为180°,矩阵是256*180,层厚设置为4mm。矢状位的参数设置::TR为23ms,TE为8ms,FA为40°,矩阵是256*180,层厚设置为4mm。

关节镜检查:患者保持仰卧位,常规神经阻滞麻醉,以患者膝关节前内侧或者前外侧为关节镜入口,在检查时需注意观察患者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具体走向、形态和韧带的松弛度。

1.3 评价指标

磁共振检查前交叉韧带损伤共区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完全断裂:患者的前交叉韧带表现为波浪形状,并且完全失去其正常生理形态,断裂端处有显著位移情况;

(2)部分断裂:未出现韧带的断裂性位移,仍然具有连续性,但是韧带出现变粗、肿胀以及边缘不清晰等现象,有部分韧带表现为波浪状;

(3)胫骨端撕脱:胫骨端有出血和肿胀等不良现象,但未出现撕脱骨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磁共振检查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15例,部分断裂患者29例,胫骨端撕脱患者21例,前交叉韧带正常患者15例;关节镜检查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17例,部分断裂患者28例,胫骨端撕脱患者19例,前交叉韧带正常患者16例;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种检查方式相比较并无显著差异义(P>0.05)。

3 讨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属于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种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之后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疼痛程度较高,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正常活动功能,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中每年出现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多达10~25万人,特别是体育运动员出现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更高,其中滑雪运动运员出现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几率为70/10万人,而足球运动运员出现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几率为60/10万人[2]。

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参加集训的现役运动员中男性运动员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率高达0.29%,而女性运动员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率高达0.71%,并且大部分运动员均属于严重性损伤,可能影响到运动员的职业运动生涯[3]。

目前临床中针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检查中均已关节镜的检查结果作为检查金标准,关节镜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但是关节镜检查方式属于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检查手段,在检查时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不良的损伤,同时在检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视野盲区,因此限制了临床应用[4]。

近年來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磁共振检查中并不会对患者造成机体损伤,并且具有高分辨率和全方位成像等优势,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出患者的膝关节损伤程度。同时磁共振检查方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在实际诊断应用中还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患者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因此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5]。磁共振检查属于一种成像类型的检查方法,该检查方法中的诊断准确率要比关节镜检查的准确率相对较低,但是通过应用高频的磁共振检查,同时以临床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临床检查诊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6]。

本次研究中针对我院80例经临床初诊疑似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了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关节镜检查,通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发现,两种检查手段的检查结果并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的判断上基本一致,其中2例关节镜检查确诊为完全断裂的患者,经磁共振检查并未确诊,分析原因可能与这两例患者在发生前交叉韧带损伤之后保护得当,因此其撕裂部位并未出现比较明显的位移情况有关。有2例患者经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胫骨端撕脱,这与关节镜检查存在偏差,分析原因可能与磁共振成像分辨率受到检查环境的影响以及诊断医师的个人经验等有关。但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磁共振成像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检查中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再加上该检查方式具有无创性特点,在检查过程中操作方式比较简便,患者更容易接受,因此可将磁共振检查作为前交叉韧带损伤检查的优选方案进行应用[7]。

综上所述,磁共振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检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检查的准确率较高,并且安全无创,该检查方式值得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曹建新,孔祥泉,王一民等. 双能CT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可行性探讨[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5,24(02):161-167.

牛俊博,曹中立,杨文普. MRI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6):50-51.

石付珍. 磁共振成像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5):125.

刘淑仪,潘建科,刘军等. 前交叉韧带损伤影像学研究进展[J]. 放射学实践,2016,31(09):893-895.

刘禄明,郑雷,孙百胜等. 斜冠状位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不明确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1):3083-3086.

满育平,马隆佰,梁俊平等. MRI在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403-405.

冯磊,王敬学,王国华等. 磁共振成像评价膝关节半月板损伤[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0):5545-5550.

猜你喜欢
损伤磁共振诊断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我院足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