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严寺与好问石

2018-06-06 09:29韦新超
躬耕 2018年4期
关键词:泥坯元好问南阳

韦新超

1

河南省方城县东南15公里有山曰大乘山,因该山有普严寺尊奉大乘教而扬名。

普严寺又称大寺、东大寺,位于大主山南麓。椐考证,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唐宪宗元和年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与白马寺、少林寺、香严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五大名寺。由一代祖师百丈怀海之徒吉本祥师开创。相继有珠、慧果、道尊,慧灯等大德高僧驻锡传灯,弘扬大乘佛法,普严寺因此而闻名遐迩。

大乘山多森林,1957年建立国营林场,设有林场指挥部。2000年7月份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1975年,我曾随他人到过普严寺。那时铜门槛较高,寺门楼较低,门口较小,木门得有四指恁厚。寺墙是里生外熟型,即墙外层是古青大砖(比现在的砖大长又厚又宽),里层是红泥坯儿。那种红泥坯儿不是出于当地,所有的泥坯儿中,唯红泥坯最结实耐用。墙厚的房屋不但防盗还冬暖夏凉。后院有东屋、西屋和堂屋,都是青瓦房。

1999年夏季,我又去过普严寺,当时我看过对联,右边是山门不锁白云封,左边是古刹有月松间照。

今年暑期我又随同朋友到普严寺,正是,白首重来普严寺,青山不改时容,经过扩建整改远比以前豪华阔气,古今结合,既有古风又有新气象。寺门殿里端坐着金光满身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寺门联右边是“大肚能容容天下善意可恶之事”,左边一联是“慈颜常笑笑世间知错悔改之人”。后院高坡上大雄宝殿四角高挑形成飞檐,雄伟壮观。众多神聚在一起,神也有福了,天天有人顶礼膜拜,有人烧香祈愿、还愿、禳解、投放供錢。神都是法力无边,本事特强。可他们住的房子都是人创造的,可见神也离不开人的帮助。

凡寺院不管如何建造,都是起脊瓦屋,青瓦黄瓦,土瓦或硫璃瓦。琉璃瓦结实好看,但价格较贵。神是不平凡的,高高在上的,所以不能住平房。

农历初一和十五是烧香拜佛的好日子,约定俗成的日子,比其它日子更热闹,或远或近,络绎不绝。春夏二季游客最多,山间小路、溪流水边、树木荫下、崖前峰顶都能看到三五人在游览说笑。

2

普严寺门前台阶底外两侧各有一棵参天古树——银杏树。据考证是建寺时所植,根深蒂固,冠如撑伞,干如桥柱,显示出沧桑的风骨。我与朋友站在树下伸开两臂量了量,正好三围,用布尺量了量周长450厘米。东边的一棵没量,看上去还要粗些。人在其下,仰望其上总有一种抚今追昔的肃然之情。凡寺或庙或道观,只有在古木的荫护下才显得丰厚、典雅、有说道,有谈资。古木是历史,是证明,是地理坐标。

银杏,因其果实皮白如银,肉如杏,所以叫银杏,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米,雌雄异株,叶片扇形,种子椭圆形,可入药,可以吃,也叫白果。这种树也叫公孙树。

1231年,42岁的元好问任南阳县令时曾到普严寺游览。这时的银杏树已有400多岁了,魁伟高大。元好问上去抱了抱,一搂搂不住,仰脸看着树冠,连声赞叹:嘉树嘉树。元好问拍着树干曰:“银杏银杏,国幸家幸汝幸吾亦幸。”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元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1224年进士及第,同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元好问中年时任河南省镇平县令、内乡县令、南阳县令。

元好问从南阳出发一路往南折东至普严寺,不单是为了游览,主要是为了体察民情,当时正值战火烽起,国逢危难,征租催役是县令的主要工作,历来的战乱遭殃的是军民。军人流血牺牲,军人打仗必增加军费开支。这开支必算在老百姓的头上。元好问是清官,是良心官,他要下乡察看百姓们的粮囤面缸,察看百姓们的日子是好过还是不好过。他顶着上面的压力,不增税摊派。宁叫仓廪结蛛网,不跟百姓结怨仇。

元好问为官多年,清正廉洁,克已奉公,他从不贪恋富贵。他曾说:“富贵浮云世态新。”他把富贵看得轻淡如浮云,短暂如浮云。他曾在南阳为官时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这句话说的真好啊。这是做官的名言,做官的警句。有能力的官吏多了去,但能不能做到“公廉”是个槛儿,是个关,是个考验,是个证明。证明什么?证明官德、证明人品。

元好问在南阳为官时曾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让我们探寻父母官由来的典故。”

召父(召信臣)、杜母(杜诗)先后在南阳做过地方官,且都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兴利除弊,受到百姓们的赞颂。

元好问为官时处处以召父杜母为榜样为圭臬来约束自已为民办善事,为民谋福利,所以,受到百姓们的拥戴。

元好问是亘古至今言“父母官”的第一人。他是好父母官,是真正的父母官,他在南阳留下了足迹,留下了伟绩。

元好问在南阳任职时间很短,不到一年,同年八月,调到京城任职。同年蒙古大军攻破金凤翔城即“歧阳”。当时蒙古进攻金朝已有十年,战乱频仍,河山失色,凤翔城破后,尸横遍野,流民东徙,城中一片荒芜。元好问《歧阳》有两句诗做了概括:“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以照空城”。三年后金朝灭亡,元好问被俘,元朝统治者爱其才,怜其德,劝他做官,他誓死不从,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里,于家中潜心写作。

晚年的元好问没有忘记普严寺的银杏树。有一回,他在庭院踱步,仰望当空皓月,叹曰:“普严寺的银杏,汝幸否?”言外之意,银杏树和普严寺受到战乱伤害了吗?

3

世人多知元好问,却很少知道好问石。

世人多知元好问是诗、词、文大家。清赵翼《题遗山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其散曲在当时也颇有影响。今人罗慷说:“变宋词为散曲,始于遗山。”

历史竟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凑巧。元好问在抱过银杏、拍过银杏、看过普严寺后,兴犹未尽,向北偏东顺着溪流迤逦走去。大概走了二里左右,来到一座山前,只见峭壁光滑如镜,他灵感俱来,意兴遄发,正所谓“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他竖着写下《大乘夕照》诗一道:“山势巍峨翠作围,楼台金碧影相辉,老僧托钵归来后,犹对斜阳补衲衣。”后人为了便于游览辨认、欣赏,在诗的右旁竖写“好问石”三个大字。多亏石匠镌刻,得以长久延续。

元好问不但诗文写得好,字也写得漂亮,遒劲、端正。历史上很多文学家,书法同时也很精妙,比如苏轼、欧阳修、王维等。

元好问给我们留下了诗文,留下了做官的箴言,留下了墨宝,不管时事如何变迁,历史不会忘记,人们不会忘记。好问诗石虽经历风雪雨淋,经历787年,仍清晰如初,现有文物保护者用红漆涂抹,更加清新显眼,更宜观赏。我们触摸好问诗石,可以触摸到好问的手温,可以感觉到他的气息。日出为之照影,月光为之照影,文人游客的摄像机、手机为之拍照留影。

猜你喜欢
泥坯元好问南阳
元好问“诚”与“雅”的论诗主张
梅青原陶艺雕塑作品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一条忍着不死的鱼
论元好问碑铭文的创作特色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