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台照相机

2018-06-07 07:51
发明与创新 2018年22期
关键词:底片照相机透镜

邹伯奇的自拍照

邹伯奇留下的玻璃底片

邹伯奇字特夫,号一鹗,是清代末年的科学家。他既对中国传统的诗书礼乐有深厚的积累,也对西方数学、物理和仪器制造等有独到的造诣。《南海县志》称他“能萃中西之说而贯通之”。

邹伯奇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在列强“船坚炮利”的威胁下,中国人逐渐认识到,西方的

科学技术并非“奇技淫巧”。在这种形势下,大批有志青年出国留学,期望求得富国强兵之道。

邹伯奇走的却是另一条路。虽然他一生未曾踏出岭南一步,但他对当时所能接触到的西方科学知识几乎一样都没有放过。

邹伯奇一生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照相机。这归功于他在光学方面的深厚造诣。

1835年,邹伯奇开始研究光学。他从墨子的《墨经》、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寻找资料,吸收他们的光学理论,发现了摄影原理,26岁时撰写成《格术补》一书。书中用数学的方法叙述了平面镜、透镜、透镜组等成像的规律,并对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解释,透彻分析了“小孔成像”的光学原理。

在此基础上,他对摄影(当时称为照像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还亲手制作了摄影机,写成《摄影之器记》。书中详细记载了他制作摄影器的经历:“变而更之以木为箱,中张白纸或白色玻璃,前面开孔安简,简口安镜而退进之,后面开窥孔,随意转移而观之,名曰摄影之器。”

邹伯奇还在摄影器上安装了“收光”(即光圈)与“弹簧活动”(即快门)以及自制感光的玻璃底片,使之更加完善。他曾用自己发明的照相机拍过几张自拍照,这些照片如今保存在广州博物馆。照片上的邹伯奇戴着瓜皮帽,穿着对襟长衫,还戴着一副眼镜。在自拍照上,有邹伯奇题写的一首诗《自照遗真》:

“平常容貌古,通套布衣新。自照原无意,呼之有如神。均瞻留地步,觉处悟天真。樵占鳌峰侧,渔居泌水滨。行年将五十,乐道识纤尘。”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邹伯奇幽默的性格,以及他安贫乐道的人生志趣。

猜你喜欢
底片照相机透镜
“透镜”知识巩固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拓展
“透镜”知识巩固
『生活中的透镜』知识巩固
旧底片
一座城的70年时光底片
走进照相机
How photography was developed
保护光明的“底片”
自制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