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背景下社会科学新课题

2018-06-07 08:13陈思
党政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球治理学术研究社会科学

陈思

〔摘要〕第三次科技革命悄然改变着人类社会,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已经摆在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是:预测社会形态变化,预见新型国际关系,勾画全球互联网法律体系,指引人类能力培养方向,呼唤大格局中的大智慧。社会科学要与时俱进,必须紧跟时代,着力回答这些带有政治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科技革命;大数据;互联网;全球治理

〔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8)03-0096-07

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基础上产生的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也称新科技革命),在21世纪发展到高新技术领域,它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它的出现正在产生思想冲击,改变人类社会,给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一、预测社会形态变化

科技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2〕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下,正在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数字技术和数据化的革命。它主要包括大数据的开发和运用、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数据化制造引起的自工业化变革,以及数据医疗、数据教育、数据商业、思维控制电器等重大科技和管理模式创新。在新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社会大生产的分工模式已经日趋成熟,分布在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分工者之间,能够快速地通过互联网建立联系,然后在数字化的制造工厂生产定制化的零件和产品,最后用通达全球的物流系统配送到全球的任何一个地方——人们把自己的创意变现的门槛越来越低了。”〔3〕由此,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已经突破国界,形成世界性社会化大生产、各国内的社会化大生产、企业规模制造、个人制造四者密切连接的链条网。促使这个链条网形成、深化和铺展的,是互联网。2014年11月,中国自主研发、为孟加拉国定制的“独立号”护卫舰下水。但人们的关注点不在于它高科技支撑下的先进作战能力,而在于它对3D技术的运用。设计它的创意以及核心技术来自中国专家,但它的组装材料却来自许多国家。它的诞生说明一个道理:数据化科技与生产领域的综合协同创新,不仅导致包括军工产业在内的已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面的变革,进而产生政治变化。

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隨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4〕生产方式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并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性质。“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5〕新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生产方式变革和交换方式变化。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转为数字化制造的自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力平台展现智能化、定制化、合作化,促使制造业发生革命性变化,催生一大批新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点,拓宽战略新兴产业的范围,促使人类进入在互联网支撑下的全球性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在此阶段,全球性分工合作、智能管理、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显著特征。这种上了一个新台阶的社会化大生产,在根本改观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加工制造环节低附加值局面的同时,极大提高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世界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变化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并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今天的世界是扁平、立体、交叉的,各国经济上相互依存,安全上‘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不管承认不承认,各国已经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6〕社会经济领域变化必然带动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扁平化、网络化的权力结构。“社会的主体结构将从‘分层转向‘结网,在网状传播力量的不断冲击下,个人的主体价值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集中在政府的权力将开始分散,权力的最终流向,是社会、是大众,是一个个独立的公民个体。”〔7〕扁平化、网络化权力结构的出现呼唤着开放、法治、透明、精细化的政府,以及自下而上的组织模式,也要求“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8〕政治经济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做决定和理解现实的最基本方式也将受到挑战”,〔9〕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将向更高境界发展。

社会科学的重大价值在于对社会发展进程做出预见。当今,分析新科技革命推动下形成新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决定性影响,预测人类社会的各种变化,是摆在社会科学面前的重大课题。比如,新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动世界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引起国家间经济关系变化;以全球视野观察经济关系变化引发的政治关系变化;新生产方式在推动人类文化向一个方向聚合的过程中,催生的人类新文化形态及其文化交流新渠道、新方式;与新生产方式相伴随的人口世界性流动,以及跨国生产的普遍化常态化,带动人际关系改变等等,这些都是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中的新课题。

二、预见新型国际关系

如今,新生产方式改变国家关系的作用已初见端倪,出现了如下三种情况:第一,“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0〕 “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自信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11〕当今世界,国际合作方式不断出新。中国的“一路一带”使国家关系和世界格局发生了微妙变化。联合国在处理世界上涉及人类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仍然能够发声,看到联合国安理会官员的身影。这些证明: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第二,新科技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永无止境的可能性,跟上新科技革命的脚步,拥有创新思维,就有机会创造奇迹。即使是后发展的国家,只要顺应科技革命潮流,就有可能将本国综合国力跃升至世界前列,成为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国家,有学者预言:“在发展中国家实现这样的转变所带来的益处超过发达国家。”〔12〕第三,世界各国共同任务也出现了。当乌克兰危机引起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尖锐对立时,俄罗斯联盟号却在太空中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俄罗斯宇航员将与美国宇航员合作数月之久。此外,当“伊斯兰国”出现和扩张、埃博拉病毒肆虐、局部可能出现核扩散时,必定引来许多国家出手共同管控,各国面对的共同任务越来越多。

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预见。正如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要“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13〕同时“要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14〕 解读这种新型大国关系的本质,预见新型大国关系发展趋势和模式,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课题。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经济活动的国界线淡化,则是产生各种国际合作组织的基础。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建立统一开放普惠全球大市场问题、世界能源安全与合作问题、世界互联网安全与治理问题、各种国际合作组织作用发挥问题、国际反腐合作问题、大气污染问题,等等,都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课题。在人类社会面对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加,共同应对的任务已经提出时,对人类社会面对的共同问题进行梳理,研究世界各国在解决共同问题中的互动形式和结果,以及国际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课题。习近平2014年11月15日出席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G20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发表讲话提出的“创新发展方式”“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三点建议,〔15〕实际上已经指出了几个重要研究方向,具体学术研究课题必定会细化、分化,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深化研究基础上对“创新发展方式”“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因素进行综合研判,才能产生富有预见的成果,从而使社会科学走在时代前列。

三、勾画全球互联网法律体系

在新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处于核心地位;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已成为把世界上人类个体联系起来的唯一工具,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改变越来越明显。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是极为重要的衡量标准。韩国将网络战纳入作战范围引起世界关注只是世人的迟钝反映,实际上,世界上的几个大国已经着手创建信息军和太空军这两个新军种。而且,各国间网络上的较量早已经不限于军事领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资本的多少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网络技术的高低和网络人才的数量。中国互联网巨头新兴的云计算业务吸引了诸多跨国人才,已经有来自IBM、谷歌、Facebook、Oracie等跨国公司的人才加入阿里云,而拥有较高信息技术的企业创新能力大大高出信息技术较低企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功能的逐年提升,使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网络。当今在4G加速发展的同时,建立在全球生态发展基础上,从真正意义上融合网络,服务于全联接社会构筑的5G已经出现,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并形成未来数字世界的基本架构,从而进一步推动开放创新、广泛合作的发展。网络也开始进入直接生产状态。3D打印技术的强大在于,第一,在自己家里就能够完成,一些小的东西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里生产;第二,它是开放的,可以从网上下载模板直接制造,可以使用回收的材料和廉价能源,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汽车已经被意大利一家企业用上述渠道“打印”出来。由此可见,未来人类社会中的自生产状态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而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随着互联网从人向物的延伸,人们的生活进入了IOT时代。网络购物已经跨越国界,2013年,中国内地的“海淘族”已达1800万,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3560万,年消费额达1万亿元人民币。信息技术也极大影响人类政治生活。一个持有智能手机的人,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通过网络与社会保持联系,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发生的情况,都能通过网络发声。总之,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福祉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类社会状态。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网络犯罪问题。近期人们发现,美国和英国情报部门制造的“雷金”恶意软件,具有多级别威胁功能,包括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采取隐藏和加密处理,用户很难察觉。全球已经有十多个国家遭到这个软件的攻击。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时又发现,“随着网络应用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也提出了挑战。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发现,仅2014年上半年,中国境内625万台电脑感染了木马病毒;境外的1.9万台主机,控制了我国境内619万台电脑。”〔16〕如今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购物已很普遍,大多数生活用品都可在网上购得,但网络购物中打假和维权却几乎无可能,大量劣质产品进入网络销售环节,既冲击实体店又坑害消费者,劣质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却极少受到打击。至于网络诈骗行为更是花样翻新,即使因警觉性较高而未受到網络诈骗侵害的人,也不胜网络诈骗者之骚扰,原因在于网络犯罪成本极低,但打击网络犯罪的成本却极高。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促使生产方式革新,惠及世界大众,同时又使世界大众面临网络安全的问题,引起了各国高度关注。2013年5月,印度出台《国家网络安全策略》;2013年6月,日本出台《网络安全战略》;2014年2月,美国启动《网络安全框架》;到2014年,已经有40多个国家颁布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而国际间网络安全问题也已经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4年11月在中国乌镇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是核心议题,并围绕此议题达成了促进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共同维护网络安全、联合开展网络反恐、推动网络技术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广泛传播正能量、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网络空间共享共治九点共识。互联网治理和发展的“中国方案”得到广泛赞同,标志着互联网治理的单极时代走向终结,多边治理格局正在形成。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和安全,从根本上说需要构建一个有广泛约束力的世界性法律体系。九点共识离这个目标还相距甚远。互联网的特殊性,各国情况的差异性,也使构建世界性法律体系难度较大。这种情况给社会科学提出的新课题,就是深度探寻互联网的特殊性,探寻世界性网络法律取得共识的渠道、方式,发掘出世界性网络法律惩治力量和方式,以及法律革新的动力,同时思考世界性网络司法活动对各国法律的影响,进而勾画出全球互联网法律体系。社会科学工作者寻找规律,对人类面对的这个重要问题做出科学回答,对于促成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创造具有约束力的世界性互联网法律体系,并以此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将起巨大作用。

四、指引人类能力培养方向

过去,人类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注重的是人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对人的教育,考察的标准是知识掌握和积累、知识的延伸、技能的熟练和发挥。培养出的人是执行型的,他们实质上是工业化大生产的附属物,被使用在生产流程之中。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弗洛姆所说的,“人,已经不再是人了,变成了一个东西,成为了生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与他们不感兴趣的人在一起,生产着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17〕新科技革命展开后,对人类的能力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总的趋势是要求人更具有创新能力,更有生发新思路的才能,一句话,人必须具备更高级的、更新速度更快的创造性。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人类智慧的交叉、碰撞更加密集和频繁,为人类思维能力突飞猛进创造了前提条件,人的智慧升级换代的时间将大为缩短。与之相应,教育革新的步伐正在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多种教育模式的形成,已初见端倪。人类通过传统教育学习的知识仍然存在,但在今天将日益成为人类已经“习得”的既有知识,大部分被转换为人类基本智能的一部分,它甚至可以存储于电脑和机器人中供人类随时调用。这意味着此前的知识将被作为人类进化的自然成果供人类共享,转而要求人类具有更多想象力和联想力。人类智力创造能力进入又一轮更新。2011年2月,IBM公司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在美国益智类电视节目《风险》中战胜了人脑。此后不久,计算机医生沃森诞生,它“比一般医生具有更精准的诊病能力,原因在于沃森拥有大数据。沃森贮存了很多百科全书、词典、图书、新闻和电影剧本,还拥有大量的植物学工具书、临床诊断手册和医学杂志,沃森还可以与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医院建立和维护的医疗电子文档记录进行链接,以查阅病历和诊治记录。同时,它还可以获取个人在微博客和其他互联网平台上对自己疾病的咨询和查询,并代表这些信息来帮助诊治疾病。这些因素都是大数据的优势。”〔18〕这件事仅仅引起少数有兴趣追踪高科技运用的医生们的关注,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已经包含着一个预示:新科技革命将极大改变世界上的劳动者,连医生所从事的那种高级脑力劳动,也将被机器人所代替,一般的脑力劳动者被机器人代替将是必然结果。2016年12月29日至2017年1月4日,机器人阿尔法狗以4∶1的成绩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17年6月,由微软研发的机器人小冰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引起轰动。2017年7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开发出的人工智能又有了新突破,新造出的机器人可以做一些以前人们认为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理解人类的思想。目前,人们越来越相信,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产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逐渐淘汰的,不仅是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过去学富五车且具有创新思维的脑力劳动者。世界上,在此前已经存在的大量体力劳动者过剩基础上,又会出现的是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脑力劳动者过剩,并且由此产生新的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

顺应上述趋势,人类能力认定标准和培养方式已在悄然改变。就劳动能力认定标准来说,人类在由体能向知识运用能力第一次改变后,又发生由知识运用能力向创新能力的第二次改变。就人才培养方式来说,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培养人才已经被世界各国认可;培养软件开发人才早已经纳入各国教育计划;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打破学科界线,把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新科技也催生了一些新学科;学科交叉和跨学科教育也是常见现象。更引人瞩目的是新科技本身已经运用于教育领域。“SABIS在美国、欧洲、亚洲、中东和北非提供K-12教育,挖掘大数据以确保高标准,增进63000多名学生的学习。对学生年度学习成绩的持续追踪产生了1400多万个数据点,这些数据点被用来确定教学方案、实现目标,以及确保公司颁布在15个国家的学校网络的一致性。”〔19〕布里奇国际研究院对教授也运用大数据对教学标准技能和概念的不同方法进行测试,结果也是成功的。事实证明:“数据和教育之间的接口是新教育产品的关键所在,这些新教育产品可以为改善学习效果带来巨大的好处。”〔20〕

新科技也使人类思维能力快速进步。目前,美国电影《星际穿越》刚刚播映,就引起了世界性的网络热议。这件事背后包含着一个现实:如今,人类的思维领域已经超越地球范围而伸向宇宙。人们的思想方法,也跨越“地地联系”而展向“地宇联系”。而在地球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国间文化、语言的广泛借鉴和深度渗透,各种思维方式、习惯的碰撞和溶合,必将形成新的思想方法,提升人类思辨能力。在互联网中生活的人们正在逐渐养成新的思考习惯;再经历一代两代之后,人类就会具备适应互联网生活的新的思维能力。

在此情况下,社会科学的新课题是:順应新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人才要求,预测新学科发展趋向,在总结人类教育经验基础上,抛弃过时的教育理念,树立知识更新换代逐渐加快的新理念,在把握新知识发展、传播规律前提下,寻找快速获得新知识的方式,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指引人才培养方向,以此推进人类思维能力的更新。

五、呼唤大格局中的大智慧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对外开放。虽然世界上的矛盾不断,有时很尖锐,甚至时常发生局部战争,但在开放中已经形成广泛联系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广泛联系在变化中整合,已经出现大格局。大格局的基本发展趋势是共同治理世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惨痛代价给世界以深刻启示:世界只由少数大国控制的历史将结束,全球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方向转变,全球治理从“西方一统天下”向“东西方共同治理”演变。随着世界多极化的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将加快,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国际体系也向扁平化变革。2014年11月,习近平在北京APEC上提出了大格局需要大智慧的主张,并指出:“亚太梦想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畅顺,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要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21〕 习近平的这段话基本概括了大格局所需要的大智慧的作用和目标。

大智慧基于大胸怀。当今世界在呈现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同时,也不断产生诸如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等挑战人类生存和国际秩序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挑战,将地球人置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各国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问题已经直接考验人类大智慧。在此情况下,中国率先树立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以大国大胸怀提出参与全球治理方案: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逐步获得国际共识。中国的这个方案,使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由硬实力向包括全球治理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等软实力转变,同时,以自身成功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拓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和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大智慧需要义利兼顾。2014年11月,习近平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要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坚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22〕这段话阐述了大格局中大智慧的重要内涵。

大智慧需要促进全球法律框架的形成。对此,习近平在2014年6月28日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国际关系中“适用法律不能有双重标准。”〔23〕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所提第一个建议,就有“加强立法、政党、司法等领域交流合作”的内容。〔24〕

大格局所需要的大智慧的基本内涵广泛而深刻,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给予深度解答。因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的倡议,〔25〕探讨既着眼当下又放眼未来,既体现大国的高瞻远瞩,又体现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切实履行成员义务的责任与担当,既能有效管控大气污染、能源危机、核武扩散、恐怖扩张等威胁人类整体安全的危机,又能推动普惠全球大市场的建立,既具有包容性,又具有预见性、科学性、可行性大智慧的形成基础、基本内涵和施展途径,科学解读“合作共赢”内涵,使之获得世界共识,勾画世界法律框架并寻找构建途径,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72.

〔2〕 〔8〕〔10〕习近平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EB/OL〕.新华网,2014-11-19.

〔3〕克里斯·安德森.互联网“先知”〔J〕.中国新闻周刊,2014,(3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7-618.

〔6〕何亚非.大国崛起与地缘政治陷阱〔J〕.中国新闻周刊,2014,(20).

〔7〕〔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

〔9〕涂子沛.大数据〔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3.

〔11〕 习近平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24.

〔12〕杰里米·里夫金.中国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J〕.中国新闻周刊,2014,(40).

〔13〕〔14〕〔22〕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1-30.

〔15〕 习近平出席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G20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表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11-15.

〔16〕监测发现:上半年中国境内619万台电脑被境外控制〔N〕.新京报,2014-11-25.

〔17〕 〔美〕弗洛姆.以无聊的方式打发无聊的人生〔J〕.中国新闻周刊,2014,(29).

〔18〕张田勘.机器人医生的未来〔J〕.中国新闻周刊,2014,(29).

〔19〕 〔20〕蔡金勇.大数据与全球教育〔J〕.中国新闻周刊,2014,(31).

〔21〕 习近平在北京APEC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4-11-09.

〔23〕 习近平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29.

〔24〕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7-06-10.

〔25〕 习近平主席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7-12-04.

【责任编辑:朱凤霞】

猜你喜欢
全球治理学术研究社会科学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
社会科学总论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