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APP网络互联C语言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探讨

2018-06-07 06:48宋欣孟亚坤王岩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1期

宋欣 孟亚坤 王岩

摘 要:文章针对移动APP网络教学平台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价,利用12个指标、3个等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移动APP网络互联教学平台引AC语言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有效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内容需求,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互动反馈机制。

关键词:教学效果评价;C语言教学;APP网络互联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APP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高校学生学习模式多样化的发展,尤其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高校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提升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建立课程教学有效的反馈机制[1-2]。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受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资源的局限性影响很大,因此,在高校C语言课程教学中引入移动APP网络互联教学平台。高校C语言移动APP网络互联教学平台功能主要围绕C语言课程内容更新,课程工程实践,课程实训竞赛成果展示和课程作业答疑讨论4个组成部分进行设计,主界面功能包括8个模块,分别为教学大纲、考前精炼、课程提醒、教学视频随时看、重难点动画演示、辅导资料大全、第二课堂和问与答。

本文针对该移动APP网络教学平台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价,利用12个指标、3个等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和研究的结果显示,移动APP网络互联教学平台引入C语言教学环节,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学生了解课程进度,课程内容,课程实时答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效率,也同时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6]。另外,通过调查评价了解到学生在竞赛辅导、项目实例和项目对接方面的学习诉求,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

1 C语言移动APP网络互联教学平台的应用评价体系

1.1评价指标的设置

面向近两个学期16个班近500名学习C语言课程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移动APP网络互联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新的移动APP教学平台应用评价的指标包括新APP教学平台界面的友好程度;通过移动端获取课程信息的及时性;随时掌握课程进度;移动端教学平台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课后视频学习满意度;重难点动画演示帮助理解程度;辅导资料是否全面;竞赛成果展示对参加科技竞赛的指导帮助;项目实例对学习的驱动作用;考前电子考试的辅导作用;移动端实时答疑辅导对学习的帮助;教师发布项目研究需求与学生的对接程度12个指标、3个等级进行调查分析。

1.2评价结果统计

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前,特别向学生说明,让其抛开对C语言本课程的喜好,本调查旨在调查新的APP移动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该科目的影响。调查在16个班中进行,发放调查问卷498份,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469份。从学生的角度,获取APP移动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C语言课程的帮助程度,找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C语言移动APP网络互联教学平台的应用评价结果

通过学生评价移动APP网络互联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各影响指标的统计情况,计算各等级所占的百分比。结果显示超过80%学生认为移动APP网络互联教学平台有很大帮助或非常满意的指标有随时掌握课程进度情况,通过移动端获取课程信息的及时性,移动端教学平台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移动端实时答疑辅导对学习的帮助,课后视频学习满意度和考前电子考试的辅导作用6项指标,如图1所示。

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认为移动APP网络教学平台对课程进度的及时掌握最有帮助,学生能通过移动终端随时了解课程的进度,安排好时间进行课程的预习和复习。如果发生调停课情况,学生也能通过移动终端及时获得课程信息的变化情况,实时的答疑辅导有84.65%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对学习本门课程非常有帮助,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下固定教室、固定时间的答疑辅导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另外,学生认为移动APP网络互联教学平台有很大帮助或非常满意的指标低于70%的有竞赛成果展示对参加科技竞赛的指导帮助,项目实例对学习的驱动作用和教师发布项目研究需求与学生的对接程度3项指标,如图2所示。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满意度偏低的都与课外学习有关,其中教师的项目需求发布与学生参与的对接满意度最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项目的实施要求较高,对于初学程序设计的本科学生来说知识储备不足,學生没有足够的信心参与教师的项目,对于项目的理解程度有限。竞赛指导方面也存在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传帮带不足的情况,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主要完成这3个方面的改进。

3 结语

从传统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入APP网络互联教学平台,详细地分析和评价了所构建的多元化全方位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充分地说明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引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玲.移动课堂微信APP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5):74.

[2]马玉慧,赵乐,李南南.等.新型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 (4):64-70

[3]郑瑞强,卢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与实践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7 (1):97-103

[4]刘殿金.基于现代教育新理念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探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103-107

[5]于娟.工程类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及评价——以工程热力学教学实践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 (4):174-177

[6]郭银章,王丽芳.基于项目任务驱动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 (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