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咏花词看李清照

2018-06-07 08:12马元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李清照人格

马元平

【摘要】李清照的咏花词多描绘自然景物,吟咏四季花卉,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达到了花品和人格的统一,实现了物我合一的崇高艺术境界。前期的咏花词反映闺阁生活,大胆书写“离愁别恨”;后期的咏花词以反映国破、家亡、夫死为主要内容,个人命运、民族情绪、爱国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抒发“哀愁凄苦”。前期咏花词在平静舒适的环境中创作而成,题材比较单调,情调偏于感伤。后期咏花词的创作是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环境变幻莫测,基调悲怆凄苦。个人的兴趣、修养、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家庭环境和时代氛围,皆为咏花词创作内容、创作风格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李清照的咏花词含蓄蕴藉,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李清照的咏花词是寄情感、身世于物的自传。李清照和她的咏花词是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关键词】李清照 咏花词 花品 人格 物我合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15-01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绝大多数是咏花词。词作中多描绘自然景物,吟咏四季花卉,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实现了花品和人格的统一,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崇高艺术境界。

李清照生活在仕宦家庭中,父母亲对她的影响极大,她的天才得到了培养和表现的机会。与赵明诚结婚后,生活和谐幸福,除了因丈夫离别而引起的淡淡的哀愁和寂寞以外,过着平静的学者生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了她健康的生活意趣,咏花刻意追求惊人之句,才欲压倒须眉。哲人别林斯基说:“诗的本质就在于描绘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情的、美丽的形象。”李清照前期咏花词正是传神、细腻、逼真的描绘花的形象,塑造自我形象,寄寓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闺阁之情。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个洒脱、可爱的少女荡舟游来游去,茫然争渡之际,惊起滩上栖息的鸥鹭。立刻顿悟,原来是沉浸在秀丽迷人的藕花丛中,形象地描绘出了女主人公欣欣然生气蓬勃、爱惜芳华的性格。然而,诗人并非单纯描摹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洁白的荷花,而是以洁白的荷花比喻青春少女,赞美她的美貌、娴雅,祝福生活的美满幸福。荷叶和荷花十分恰当地烘托出了少女的灿烂、欢乐。有些词作中,时序的变迁,常常引起留恋、惆怅之情,感叹美景易逝和生命过程的短暂。

如另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历来被读者称道。“绿”形容花叶的茂盛,“瘦”形容花儿的稀少。她深锁闺阁,内心蕴含着淡淡的哀愁,叶茂花少,年岁渐长,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好不伤心。

清照十八岁,嫁于赵明诚,明诚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夫妇二人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常一起校勘金石,鉴赏书画,唱和诗词。她从宦门中长大,又嫁入宦门,接触的事物并没有多大改变,遭遇顶多的仅仅是离愁别苦。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非常眷恋与明诚在一起的快乐生活。易安为明诚送行,担心着凉。落红无情,荷花的清香也暗淡了,雁子归来人未来,给她的内心增添了莫名哀愁。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落花”使人联想到他在幽静中生命的凋谢,“流水”使人联想到她在无法有所作为的生活中岁月的流失。把自己对丈夫的深笃爱情和相思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才”、“却”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不去、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易安之“花”有大有小。小者为前期,大者为后期。花落、花谢不光隐喻诗人遭遇,而且以女性的独特视觉,吟咏时代之悲,以悲情之美动人。易安之情,前怨后哀,怨为常情,哀为绝唱。前期主要写封锁的小园,幕重的深闺。后期以身世之感、民族情绪、爱国情感为主题。前期咏花词在平静舒适的环境中创作而成,题材比较单调,情调偏于感伤。后期咏花词的创作是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环境变幻莫测,基调悲怆凄苦。词人“久经患难,磨折备尝,不再像青壮年那样逞才显能,在字句上创造奇迹,由惊险句一变而为平易浅近,所谓灿烂之后归于平淡,有意趋于‘炉火纯青。”

如果说杜甫因“国破”而“感时花溅泪”,那么,“家亡”更是对李清照致命的打击。赵明诚之死,对于李清照来说,不光使她失掉了经济上的依靠,妻以夫贵的身份,衣食有余的生活,校勘古籍的伙伴,赏玩书画文物的知音,更重要的是失去了精神上的寄托和支柱。孤寂凄惨的生活,她无心赏花,而花偏有情意,诗作《偶成》中写道:“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时。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花依旧,夫已亡,人事全非,情怀不似往时,如果说李清照与赵明诚“生别常恻恻”,那么“死别已吞声”了。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词人的“绝唱”,在凄风苦雨的日子里,最使人受煎熬。词人借酒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丈夫的暂别,“人比黄花瘦”,丈夫的永决,只有“守着窗儿独自”,菊花凋残已尽,既是瘦的,枝上连一朵也没有了,再也没有人把它戴在头上了。“满地黄花堆积”,仿佛是词人在哽咽,“顿挫凄绝”。接着下来的梧桐更兼细雨,像是洒不完的伤心泪,又引起她無限的感叹。郁积心头的坎坷,沦落的忧思,正随着点点滴滴的雨声在翻腾。概括不尽的痛苦,抹不掉的伤心泪,又引起她无限的感叹。世事两茫茫,她好像失去伴侣的鸟儿,孤独地飞来飞去。因此,梁启超说:“这词是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凄惶的心情,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国破、家亡、夫死,都凝聚在李清照一个人的身上,即使一个刚强的男子,也一定会萎靡不振,更何况李清照是一位女性,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此时此刻,惦念国家,确实难能可贵。

著名作家郁达夫说:“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作家的个性,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中保持的。”因此,李易安咏花词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思想轨迹、生活道路非常近似。花从“红”、“瘦”、“落”、“飘零”、“堆积”的命运,正是自己内心情感和坎坷辛酸的一生的缩影。

李清照的咏花词是寄情感、身世于物的自传。李清照和她的咏花词是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李清照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点绛唇
如梦令
浅论孟子“浩然之气”与人格养成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