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人迁移应激中的应用

2018-06-08 08:30王真真唐浪娟涂淑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护理员标准化

王真真,唐浪娟,涂淑华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失能老年人的增加以及“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涌现,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近年来随着广泛的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的涌入,机构养老发挥日渐凸显的支撑作用[1-3],已成为诸多家庭和老年人的选择。迁移应激(relocation stress)是指个体经历的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另外的环境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紊乱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孤独等症状[4]。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在发生环境变迁时更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应激障碍,甚至导致死亡率的增高[5]。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老年人进行由家庭到养老机构的平稳过渡,降低迁移应激反应,是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关于老年人迁移应激的研究较少,但国外有学者指出:建立完善的工作程序对减轻老年人的迁移应激反应具有积极的意义[6]。本研究对某养老机构新入住老年人的入住过程中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对老年人迁移应激的反应,以期为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迁移应激状况,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本研究意义:

迁移应激是指个体经历的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另外的环境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紊乱的一种状态,其中机构养老老年人在发生环境变迁时更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应激障碍。目前国内关于老年人迁移应激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运用于机构养老老年人的入住过程中,发现其对改善老年人的迁移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以期为提高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老年人资料 选取2016年4—9月南昌市某养老机构新入住的57例老年人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5例;61~70岁39例,71~80岁14例,>80岁4例;生活完全能自理者53例,部分自理者4例。选取2017年3—8月该养老机构新入住的61例老年人为观察组,其中男34例,女27例;61~70岁40例,71~80岁18例,>80岁3例;生活完全能自理者56例,部分自理者5例。两组老年人入住方式均为家庭到养老机构的迁移,意识清楚,无精神异常,无严重急性期疾病及言语沟通障碍。两组老年人性别、年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0.520、0.058,P>0.05)。

1.1.2 护理人员资料 共包括12位护理相关人员。1名护理组长,36岁,主管护师,从事养老照护工作6年。其余11位护理人员负责老年人的日常照护,其中护士1人(1/11),25岁,本科学历,工作2年。养老护理员5人(5/11),年龄17~29岁;均为初级水平,中专学历;工作年资≤3年者3人(3/11),>3年者2人(2/11)。护工5人(5/11),年龄40~51岁;学历:小学3人(3/11),初中及以上2人(2/11);工作年资≤3年者2人(2/11),>3年者3人(3/11)。

1.2 方法

1.2.1 SBAR老年人入住交接表的设计 根据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结构框架,结合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交接特点设计而成,主要内容包括:S(situation,现状),即老年人目前的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症、自理能力、睡眠、饮食、生活习惯及入住的意愿等;B(background,背景),包括老年人的婚姻状况、目前居住方式、职业、文化程度、子女状况、经济来源等;A(assessment,评估),评估老年人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的心理状况;R(recommendation,建议),对家属的建议和老年人的入住后适应(照护)计划。该表格采用打“√”及文字描述的形式填写,由入住交接护理人员填写并签名。

1.2.2 人员培训 聘请三甲医院老年科及开展过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资深护士对养老院护理人员进行分批次培训,培训包括理论与实训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期1周的理论培训,采用授课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开展,讲解SBAR模式的内涵、以往老年人入住交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SBAR交接表的使用方法;第2阶段:为期2周的情景模拟实训,采用“工作坊”、个案分析的方式进行指导,并安排4次情景演练,2次/周。培训结束后由护理组长和培训教师对11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测评方式:采用SBAR老年人入住交接表进行情景模拟测试,其中护士和护理员要求写出SBAR老年人入住交接表4个模块的所有内容,护工着重于老年人的个体化入住适应计划。经测评,11名护理人员中共1名护理员和2名护工未达标,由护理组长继续进行培训,直至测评合格为止。

1.2.3 模式流程 老年人入住养老院前一般先由家属通过电话咨询,陪同老年人一同参观养老院环境,待老年人、家属和养老院达成入住共识和接收老年人入住后,由养老院安排2名护理人员(包含1名护工)共同协助老年人入住。老年人入住当日:首先,由医生和交接护理员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采用SBAR老年人入住交接表通过与家属和老年人的交谈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完善SBAR老年人入住交接表4个模块所含内容,并按顺序记录,签字上交护理组。然后由交接护理员、护理组长和/或医生共同明确老年人存在的问题,结合老年人合理需求制定入住适应计划,并以“面对面”或电话沟通的形式传递对家属的建议,包括老年人入住期间家属的探望情况等。最后,建立老年人档案,并在交班时由交接护理员按照SBAR老年人入住交接表内容陈述老年人情况以及老年人照护计划。老年人日常照护均以此为基础,根据老年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3 评价指标

1.3.1 老年人入住初期问题发生率 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常因孤独而出现各种不适,通常将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15 d视为机构养老中断的高发期[1],老年人入住2周内,如发生返家和/或哭闹、严重失眠(入住2周内失眠时间达7 d以上)均属入住初期问题1例,发生问题例数除以入住总例数即为入住初期问题发生率。

1.3.2 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15) 该量表是1986年由SHEIKH等[7]在30个项目的老年抑郁量表标准版本基础上设计出的GDS-15,该量表为单维度量表,共包含15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以“是”或“否”进行作答,并分别赋予“1”或“0”分,总分0~15分,得分≥8分被认为有抑郁症状,分值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该量表由于简短和易于操作已被广泛使用,其Cronbach'sα系数为0.793[8-9]。

1.3.3 应激反应问卷(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SRQ) 该量表为钟霞等[10]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内容,按照心理应激理论的心理反应、躯体反应和社会行为反应三方面编制而成。该问卷共包含2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按照“不是”“有点是”“中等是”“基本是”“是”分别赋予1~5分,以条目总分表示压力反应程度,其Cronbach'sα系数为0.902。

1.4 资料的收集 老年人入住养老院后由机构护理管理人员协同研究者进行调查评估,其中GDS-15和SRQ由研究者或经培训的2名研究生陪同护理人员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测量,调查时先向老年人解释调查目的,之后由老年人自行填写或采用逐条问答形式由调查者代为填写,整个过程不掺杂任何引导性词汇。因入住期间有部分老年人返家或离开,量表的最终测量对象为持续入住2个月以上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住1个月、入住2个月GDS-15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老年人SRQ评分比较 入住2个月后,观察组SRQ总分、情绪反应、躯体反应、行为反应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1 两组老年人入住初期问题发生率比较〔n(%)〕Table 1 Symptoms of relocation stress occurred in two groups within a short period after admission

表2 两组老年人入住期间GDS-15评分比较(x ±s,分)Table 2 C-GDS-15 total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ssessed at 1 week,1 month,2 months after admission

表3 两组老年人迁移应激反应比较(x ±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relocation stress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人入住初期问题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入住初期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老年人入住期间GDS-15评分比较 入住2个月后,对照组余46例,观察组余52例。观察组入住1周、

3 讨论

3.1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可有效缓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迁移应激反应 迁移是重要的生活事件之一,1992年美国护理诊断协会(NANDA)已将迁移应激纳入护理诊断体系,老年人由于身体功能和心理适应能力的降低,迁移应激发生率远高于其他人群[11]。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为国内外医疗领域广泛使用的医护沟通模式[12-13]。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机构养老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初期问题发生率及SRQ评分明显降低,老年人入住期间抑郁情绪减轻。究其原因:一方面,SBAR老年人入住交接表的使用,综合评估了老年人入住时的身心问题,增加了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了解,这对制定老年人迁移适应计划、进行个体化的关怀照护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该模式增进了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主动交流。入住初期老年人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安全感暂时丧失,容易变得退缩、依赖、抑郁,甚至出现睡眠和饮食的改变[14],其中“非自愿”入住老年人抵触情绪最为强烈,并以入住1个月内较为明显。相比于居家养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更渴望来自家人及护理人员的关爱和支持[15]。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使用增加了护理员与老年人的接触时间,加深了彼此的情感交流,友善的人际环境和信任关系减轻了老年人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以及迁移后的孤独和恐惧,逐步转变了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负性看法,同时倾听与交流也提升了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16]。

3.2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可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能力 本研究发现:在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后,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态度与热情逐渐提高,为完善SBAR老年人入住交接表的填写,护理员普遍感觉到对老年人的观察更加细致。本研究所处养老机构低学历及高龄护理员较多,在以往老年人入住过程中,由于该部分护理员日常交接时过于关注入住登记,对老年人整体评估不全面,常忽略心理活动的观察,以致入住初期问题发生率较高。研究期间,通过SBAR老年人入住交接表的使用引导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进行信息分析与归纳,对提升护理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一方面,采用该模式后,护理员的自我价值感有所提升,在访谈中发现多数护理员对养老工作的态度有所转变,对老年人的情感也逐渐由“看护”转变为“陪伴”,理解、尊重老年人的行为和想法,感受到自身工作的意义和对社会的价值,缓解了职业倦怠;另一方面,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使用提高了护理员的沟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根据SBAR表格的填写步骤,要求护理员对老年人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归纳,做出合理的照护计划。该模式使用初期对护理员能力的要求较高,评估所用时间较长,但经过逐步的实践与引导,多数护理员已能熟练掌握评估过程,且在日常交接工作中,汇报更具有逻辑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能力。本研究结果与徐双燕等[17]应用于临床工作的研究结果一致。

3.3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机构养老中应用的可行性相比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更具备专业化服务的特点,但老年人由于生活环境变迁和人际关系改变所引起的归属感和自由感的丧失,常难以适应新的生活[1]。现阶段由于我国养老护理队伍供需矛盾突出、学历层次低、护理服务工作量大等[18]问题,护理员的日常照护工作常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多数养老机构侧重于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帮助,缺少心灵与精神的沟通,而情感慰藉常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最为强烈的需求[15]。广泛的临床实践证明,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提高临床工作效率、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增强医护之间的协调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19-20]。本研究通过将该模式运用于养老机构证实: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进行整体性分析和评估的能力,规范入住交接过程,其核心在于个体化的入住适应计划提高了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护理员在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互动中,逐渐增强了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的情感支持,这对帮助老年人顺利适应机构养老生活,缓解或消除迁移应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结合机构养老照护特点的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能够有效缓解老年人入住初期的迁移应激问题,同时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责任感,值得推广使用。但该模式的有效实施须以护理员的培训为前提,以确保正确理解和运用模式的相关内容。目前国内关于老年人迁移应激问题的研究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可开展对老年人迁移应激评估量表的研制,以进一步探讨和改善老年人的迁移应激问题。

本文无利益冲突。

[1]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31-38.DOI:10.3969/j.issn.1000-2456.2012.02.005.MU G Z.The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stitutions pension in China[J].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2,51(2):31-38.DOI:10.3969/j.issn.1000-2456.2012.02.005.

[2]谢红,王志稳,侯淑肖,等.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护理服务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4-16.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2.01.005.XIE H,WANG Z W,HOU S X,et al.The status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needs and long-term care services strategies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2012,47(1):14-16.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2.01.005.

[3]郭红艳,王黎,彭嘉琳,等.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394-398.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04.002.GUO H Y,WANG L,PENG J L,et al.Development of service quality indicators for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2014,49(4):394-398.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04.002.

[4]MALLICK M J,WHIPPLE T W.Validity of the nursing diagnosis of relocation stress syndrome[J].Nurs Res,2000,49(2):97-100.

[5]WALKER C A,CURRY L C,HOGSTEL M O.Relocation stress syndrome in older adults transitioning from home to a long-term care facility:myth or reality?[J].J Psychosoc Nurs Ment Health Serv,2007,45(1):38-45.

[6]HODGSON N,FREEDMAN V A,GRANGER D A,et al.Bio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relocation in the frail elderly:salivary cortisol,affect,and cognitive function[J].J Am Geriatr Soc,2004,52(11):1856-1862.DOI:10.1111/j.1532-5415.2004.52505.x.

[7]SHEIKH J I,YESAVAGE J A.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recent evi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shorter version[J].Clin Gerontol,1986,5(1):165-173.DOI:10.1300/J018v05n01_09.

[8]刘姝.延边地区老年人抑郁状况、孤独感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5.LIU S.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epression,lonelingss and social support of old people in Yanbian[D].Yanji:Yanbian University,2015.

[9]唐丹.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在中国老年人中的使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402-405.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3.03.036.TANG D.Application of short form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15)In Chinese elderly[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3,21(3):402-405.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3.03.036.

[10]钟霞,姜乾金,钱丽菊,等.医务人员压力反应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 志,2005,13(1):70-72.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05.01.025.ZHONG X,JIANG Q J,QIAN L J,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stress reaction and social support,life events,coping style in medical personnel[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5,13(1):70-72.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05.01.025.

[11]曹祝萍,李萍,刘仕琪,等.国外老年人迁移应激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78-1981.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3.08.129.CAO Z P,LI P,LIU S Q,et al.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elderly migration stress in foreign countries[J].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2013,33(8):1978-1981.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3.08.129.

[12]ADAMS J M,OSBORNE-MCKENZIE T.Advancing the evidence base for a standardized provider handover structure:using staff nurse descriptions of information needed to deliver competent care[J].J Contin Educ Nurs,2012,43(6):261-266.DOI:10.3928/00220124-20120215-88.

[13]丁力,陆婷婷,邹婷婷.标准化沟通方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27-629.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2.07.018.DING L,LU T T,ZOU T T.Application of the SBAR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in patient hand-off from the 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 to neurosurgical units[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2012,47(7):627-629.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2.07.018.

[14]邢秋燕.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13):1314-1316.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6.13.007.XING Q Y.Research progress of relocationstress syndrom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lderly in pension institution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2016,14(13):1314-1316.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6.13.007.

[15]陈瑞云,张希,戴付敏,等.郑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关怀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7):867-873.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7.07.021.CHEN R Y,ZHANG X,DAI F M,et al.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ing behaviors perceived by elderly residents in nursing home[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2017,52(7):867-873.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7.07.021.

[16]HAUGAN 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patient interaction and meaning-in-life in cognitively intact nursing home patients[J].J Adv Nurs,2014,70(1):107-120.DOI:10.1111/jan.12173.

[17]徐双燕,姚梅琪,周海燕.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8-49.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2.01.019.XU S Y,YAO M Q,ZHOU H Y.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SBAR communication style between surgeons and nurses[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2012,47(1):48-49.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2.01.019.

[18]杨晓玲,曾建霜,杨茜,等.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18):2209-2213.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8.011.YANG X L,ZENG J S,YANG X,et al.Literature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aged care worker training in China[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16,30(18):2209-2213.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8.011.

[19]沈蕴之,蒋红,黄莺,等.个体化现况-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88-692.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06.012.SHEN Y Z,JIANG H,HUANG Y,et al.Using 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2014,49(6):688-692.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06.012.

[20]陶怡,蒋小平,程晓红,等.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患者院内交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035-1038.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5.09.005.TAO Y,JIANG X P,CHENG X H,et al.Patients handover with SBAR communication model in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J].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2015,15(9):1035-1038.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5.09.005.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护理员标准化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标准化简述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沟通模式的构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