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神经外科计划手术完成率

2018-06-08 06:15李瑞刚赵天智程莎莎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完成率神经外科手术室

—— 李 娟 姜 雪 李瑞刚 王 苗 赵天智 郭 青 程莎莎 潘 卓

1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采用L型矩阵为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维度打分,得出权重分别为23%、28%、19%、30%。对4个备选主题运用5-3-1打分法与权重法进行综合评价,最终选定“提高神经外科计划手术完成率”为本期活动主题。

名词定义:计划手术完成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即本次活动规定的8:00-22:00)实际完成的手术例数与计划安排的手术例数的比值。

衡量指标:计划手术完成率=实际完成手术例数÷计划手术例数×100%。

选题背景:缩短平均住院日是当前医疗机构面临的难点。唐都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2月1日-2016年5月31日实际平均住院日为9.93天。经调查,主要为术前待床日影响了平均住院日,其中计划手术未完成为主要因素。如何加快手术周转,提高计划手术完成率是当务之急。多数医院从流程优化方面改进手术周转,稍显单一,综合性考虑欠缺[1-3]。有文献[4-6]报道称,影响手术周转因素很多,其中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间未协调配合是难题,需要综合考虑。因此,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医生三方协作、密切配合是解决之本。

图2 手术医生耗时原因分析

图3 手术用物准备耗时原因分析

图4 专科技术操作耗时原因分析

2 活动计划拟定(略)

3 现况把握

3.1 改善前相关流程分析(图1)

图1 改善前流程

3.2 现状数据收集

2016年6月15日-7月29日神经外科手术室有596例计划手术,完成499例,计划手术完成率为83.72%。

利用查检表进一步分析97例未完成手术的原因,其中手术医生耗时、手术用物准备耗时、专科技术操作耗时累计百分比为81.44%,依据80/20原则,为本期活动改善重点。

4 目标设定

通过5-3-1评价法对圈能力进行评价,计算得出圈能力为84%。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7]=83.72%+(16.28%×81.44%×84%)≈95%。

5 解析

5.1 原因分析(图2、图3、图4)

5.2 要因圈选

要因确定采用团队共识法,由全体圈员按5-3-1评分法进行评分,每项很好5分、好3分、一般1分,总分50分,根据80/20原则,40分以上为要因。

选定手术医生耗时要因有:手术医生未及时到位,奖惩制度落实不到位,手术调停换频繁。

选定手术用物准备耗时要因有:麻醉用物准备不足,平开手术未协调,护士缺乏相应培训。

选定专科技术操作耗时要因有:思维理念更新不及时,仪器设备使用不当。

5.3 真因验证

遵循“三现”原则,依据查检表,对2016年8月2日-24日56例未完成计划手术进行查检。手术医生未及时到位(25.00%),护士缺乏相应培训(23.21%),麻醉用物准备不足(17.86%),思维理念更新不及时(14.29%)4项累计百分比达80.36%,为真因。

表1 对策拟定

6 对策拟定(表1)

7 对策实施与检讨

对策一:健全制度,优化流程

改善前:手术医生不能及时入室。

对策实施:(1)严格执行手术运行管理制度,规范病历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关键时间点考核办法,建立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约束机制。如,手术医生入室时间为绝对时间,护士建立静脉通路时间、麻醉医生置管时间为相对时间。(2)为首台手术医生提供早餐,7:00-7:50医生可在手术室用餐,8:00准时入室,提高首台手术医生到位率。

效果确认:手术医生入室时间由8:30提前至8:00,首台手术切皮时间由9:10提前至8:40,首台手术切皮时间准时率从45.3%提高到86.5%,计划手术完成率提高到89.14%。

对策二:落实术前访视

改善前:麻醉医生准备麻醉用物和用药时间长。

对策实施:(1)术前访视精准化。规定工作日16:00—17:00为访视时间,此时间段手术患者避免外出,保证访视效果。麻醉医生要求仔细查看病例,积极与主管医生沟通,做好术前评估。手术医生要求完善术前检查及病例准备,及时反馈患者特殊病情。(2)沟通形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单一的电话沟通方式,建立微信沟通平台,由主管医生将特殊手术信息发送至平台,并及时与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讨论,达成共识。(3)硬件设施先进化。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培训正确的使用方法,提高麻醉穿刺成功率。

效果确认:麻醉用物准备完善率提高了一倍,计划手术完成率提高到91.01%。

对策三:提升护士专业水平

改善前: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步骤、手术所需用物和手术医生习惯不熟悉,导致配合环节延时。

对策实施:(1)分组管理及培训。手术室护士实行亚专业分组,将所有人员分为脊柱内镜组、小儿功能组、肿瘤血管组3个小组,组长竞聘上岗,并制定相应手术配合流程,对各专科特点进行培训及考核。由各组组员讨论并设计个性化术前访视模块,研发制作IPAD访视软件,积极投入临床使用。(2)完善文件管理。建立手术用物准备卡和医生喜好卡并随时更新,缩短术前用物准备时间,提高手术配合精准率。(3)加强“三新”培训。对新入科人员、新进仪器设备、新开展业务定期培训和考核,并组织技能竞赛。

表2 活动检讨与改进

效果确认:人均月手术量增加,但护理人员人均手术时间缩短50分钟,人均日工作时间缩短至8.5小时,计划手术完成率提高到93.15%。

对策四:强化内涵建设

改善前:应用传统工作流程。

对策实施:(1)麻醉医生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并进行考核,培养勇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2)手术室护士引入以成果为本的培训理念,请医生讲解解剖知识和手术步骤,注重能力提升。(3)率先开展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日间手术,并将加速康复理念运用到工作中。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共同参与术前讨论,并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4)外送手术医生进行国际交流或请国外专家进行手术演示,积极学习先进理念。

效果确认:患者平均住院日由9.93天缩短到9.12天,计划手术完成率提高到96.02%。

8 效果确认

2016年12月21日-2017年2月20日神经外科手术室有527例计划手术,完成506例,计划手术完成率为96.02%,目标达成率为109%,进步率为14.69%。

优化后流程见图5。

活动后,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和谐度、QCC手法运用、专业素养、责任荣誉感等方面也均有所提升。

9 标准化

图5 优化后流程

形成了3份标准化作业书:(1)神经外科手术室计划手术周转流程;(2)神经外科手术配合质量标准;(3)神经外科手术室护理配合标准。完善了5份工作制度:(1)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流程;(2)手术患者入手术室标准;(3)手术室洗手护士岗位职责;(4)手术预约、安排与变更流程;(5)手术室专科组长岗位职责。

10 检讨与改进

活动检讨与改进见表2。

下一期活动主题:提高手术配合满意度。

[1] 冼晓琪,刘梅芳,刘小玲.品管圈在手术室缩短接台手术间隔时间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4):2268-2269.

[2] 郭 莉.手术室加快手术台周转率的管理方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85-87.

[3] 范里莉,王 炬,韩 旭,等.优化接台手术流程管理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142-143.

[4] Jeffrey S,Bender, M.D.Improving operating room efficiency via aninterprofessional approach[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2015,209:447-450.

[5] Birgithe E Sandbaek.Impact of changed management policies on operating room efficiency Sandbaek[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4,14:224.

[6] Cima RR,Brown MJ,Hebl JR,et al.Use of Lean and Six Sigma methodology to improve operating room efficiency in a high-volume tertiary-care academic medical center[J].J Am Coll Surg,2014,213(1):83-92.

[7] 刘庭芳,刘 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完成率神经外科手术室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国有企业更容易“走出去”吗?——基于跨境并购完成率的分析
多措并举:洪雅联社提前完成6项指标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