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吸血鬼日记》中斯特凡的人格分析

2018-06-08 09:28占磊
戏剧之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吸血鬼自我

占磊

【摘 要】近年来,以吸血鬼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推出。美剧《吸血鬼日记》颠覆传统吸血鬼嗜血如命,丑陋不堪的经典形象,塑造了一批与当代人无异的“新”吸血鬼,他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作息、生活轨迹。本文以吸血鬼男主人公斯特凡为例,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论来分析其内心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找出其复杂人性的成因。

【关键词】吸血鬼;自我;本我;超我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5-0105-02

吸血鬼是一种嗜血的怪物。在西方,吸血鬼一直是文学家的宠儿,最早布莱姆·斯托克的《德古拉》,一本关于一位特兰西瓦尼亚吸血鬼贵族的小说拉开了吸血鬼小说的序幕。继而安妮·赖斯的代表作《夜访吸血鬼》,到近几年的《暮光之城》,无不体现出吸血鬼题材的作品深受青睐。《吸血鬼日记》是一部集青春、魔幻、恐怖、劇情于一身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剧中通过男女主角的日记独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由此取名为《吸血鬼日记》。

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自我与本我》,随后又集结出版了《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在这些著作中,他详细地论述了堪称经典的“人格心理结构”。第一,“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由遗传的本能和性欲组成。它遵循“快乐原则”。第二,“自我”是受知觉系统调节和修改的“本我”,代表着理性和常识。它遵循“现实原则”。第三,“超我”是理想化和典型化的“自我”,它代表着道德和良知。

斯特凡作为剧中的男主角,身为吸血鬼又具备人类的多重性格,很好体现了弗洛伊德对人性剖析的三个方面。

一、嗜血如命的本我

(一)血腥的开膛手

吸血鬼的本能是靠喝血来维持自身的活力,第一季第一集开始一个吸血鬼就残忍地咬死了Darren夫妇,他们身手敏捷,可以瞬间移动到目标猎物面前杀人取血,行为极其残忍。吸血鬼在转化的过程中,欲望和感情也会被放大到常人的十倍以上。斯特凡在刚被转化为吸血鬼时,这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却在本能的驱使下,将尖牙对准了父亲的脖子。在初尝快感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开膛手”,竟残忍的屠杀了整个菲尔教区小镇上的人。这正是本我受本能的驱使,遵循快乐原则,满足原始欲望和冲动的体现。

100年后,斯特凡来到了神秘瀑布镇,当他再次尝到人类鲜血味道时,对鲜血的渴望又像黄河之水一样开始泛滥。于是开始偷医院血库的血袋,过着“瘾君子”一样的生活。后来他的哥哥达蒙不得不将他关起来,锁在太阳底下消磨他的意志,帮他“戒毒”。

这些看似强大,无所不能的吸血鬼却也无法控制住嘴中尖锐的獠牙,在本能的驱使下,俊男靓女也会马上变成一头头毫无人性的野兽。

(二)畸形的感情观

本我的“快乐”原则还体现在对爱欲的追求上。斯特凡在转化成为吸血鬼后,面对永无止境的时间,开始同各类女性嬉戏玩乐。他认为短暂的爱乐能为他永恒的生命增添些许乐趣。就这样,他习惯把爱情赤裸裸地把玩在手上,直到厌倦,便用嘴里的獠牙结束这场猎杀。由于吸血鬼拥有随意催眠他人意志的能力,屡试不爽的斯特凡开始为自己的捕猎增加“乐趣”:让猎物自杀。在很长一段时间,斯特凡沉迷于各个地方的酒吧,同女性搭讪,发生关系后催眠对方自杀,再饮尽其血。这种畸形的感情观,正是在双重本能的驱动下,才得以萌芽成形。

由此可见,在情感欲望被放大了数十倍的吸血鬼身上,“爱”这种东西可能只是供他们娱乐消遣的日用品。

二、改过自新的自我

(一)爱的归属

弗洛伊德的“自我”人格心理提倡对欲望、本能和性欲进行克制,以迂回的途径升华原始冲动。从第一季的第七集开始,斯特凡便意识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埃琳娜。他决心不再随意杀人取血,更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为了不被其他物种发现,他不得不过着在森林中吸食动物血的低调生活。每晚在森林度过与本能抗争的这段时间里,他从血腥的“开膛手”渐渐变成了一个善良、体贴的英雄形象。

斯特凡的转变正是体现了现实原则指导下自我的发掘,在这一原则下,让斯特凡不自觉地除了冲动、愿望、渴望和需求外,考虑更多的东西。这正是爱的力量让斯特凡对本我泛滥带来的嗜血欲望加以克制,从而在爱的归属里发现一个有自制力的自我。

(二)精神的寄托

第二季,随着吸血鬼始祖、女巫以及吸血鬼猎人的出现,斯特凡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一边要防着吸血鬼猎人的猎枪,一边也要当心身边拿着“马鞭草”(一种能伤害吸血鬼的液体)的人类。在这腹背受敌的窘况下,斯特凡完全凭着对埃琳娜的爱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光。这也解释了第一季开头斯特凡就在日记中写道: “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我都秘密地活着,藏身暗处,独自一人,直到现在。”自从遇到埃琳娜后,斯特凡便有了精神寄托,他不再是一头冰冷无情的野兽,正如埃琳娜在日记中写道:“他的眼里充满柔情,全身散发迷人的魅力。”

由此可见,在自我“现实”原则下,无论是吸血鬼抑或普通人类,都能在现实条件下约束自我,实现自我的展现。

三、舍己救人的超我

(一)挺身保护朋友

“超我”是理想化和典型化的“自我”,它引导“自我”抑制“本我”的无节制动荡,不断地激发亏欠感和罪恶感,来调校生命的犯禁和越轨,呼唤自我回归到道德规范和社会理想之中。在转化为吸血鬼之前,斯特凡就是一个普通人类。因此,在内心深处,斯特凡也会用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当达蒙初次来到小镇到处袭击人类时,斯特凡毫不犹豫用自己的血救了邦妮等人。这正是其内心深处的“超我”在起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一集结尾,斯特凡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有一个计划,改变我自己,获得新生,变成一个没有过去的人。从他想改变自己获得新生这点看,他对过去做的种种恶行有了深深的悔意,并决心为了所爱之人改过自新。

这种决心还可以从以下事例中看出:达蒙吸光薇姬的血后,斯特凡用自己的血救了她,喝了吸血鬼血的薇姬也被转化成了吸血鬼。作为朋友的斯特凡耐心教导薇姬如何食取动物血来充饥,并对她说:“吸食无辜的人是不对的。我们要自己选择自己的路,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二)舍命拯救爱人

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斯特凡除了有过人的义气,对待爱人更是能豁出自己的性命。在女巫拿埃琳娜祭祀的时候,斯特凡愿意用自己的性命交换。在第10季中,为了拯救爱人凯若琳的双胞胎女儿,将自己的灵魂卖给来自地狱的魔鬼凯德,并为他卖命一年。甚至一度为了所爱之人关闭人性,自己活在痛恨的回忆中。

由此可见,斯特凡虽为吸血鬼,却有着人的真性情,具备极强的人格魅力,这大概也是他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吧。

四、结语

吸血鬼文化是西方文化特有的主题,有着深厚的宗教与历史文化渊源。在人类进入多媒体时代后,吸血鬼作为西方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发挥着强大的生命力。《吸血鬼日记》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电视剧,剧中充斥着超现实生物。这些生物在与人类社会的融合中也带有了人类的情感、纪律。斯特凡作为男主人公,既有着初为吸血鬼时嗜血如命的本我,也有为爱改过自新的自我,更有为了大爱,牺牲自我的超我。他的这三重人格,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挣扎。这就是他复杂人性的成因。也正是因为这种人与吸血鬼兼有的复杂人格,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深受追捧。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张璐璐.从弗洛伊德人格论看影视“新吸血鬼”[J].长春:电影文学,2010.

[3]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Smith,L,J.Vampire Dairies[M].New York: Harper Paperbacks,1991.

猜你喜欢
吸血鬼自我
“吸血鬼”要开派对
我和吸血鬼的三次战斗
闯入吸血鬼的旅馆
邪恶的吸血鬼
认同的崩溃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杀死一只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