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及管护措施

2018-06-11 07:52
乡村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南平市公益林林地

庄 超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林业站,福建 南平 353000)

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状况脆弱,以为人们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对于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保护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与蓄积量、维护生物多样性、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具体措施,对于建设美丽延平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1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地处闽江上游、南平市东南部,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该地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78.8%为林业用地,森林蓄积量达1219710m3,覆盖率为78%;年均降水量1 664 m,年均气温18℃;交通便利,距市中心13 km。

由表1可知,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共有19个行政村(夏道、洋头、洋坑、小鸠、徐洋、水井窠、文田、吴丹、罗坑、桥头、鸠上、山后、田地、小坪、溪头、篁路、安济、大洲和汀源)。查阅2017年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森林资源档案可知,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面积为620.05 hm2,占全区生态公益林总面积42 344.9 hm2的1.46%。同时,已有15个行政村建有生态公益林,为镇总村数的78.9%。

1.1 生态公益林各地类、各区位、各等级等分布情况

根据2017年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森林资源档案的生态公益林数据,对其按分布地域、经营权属、立地质量、优势树种、地类、林种、区位及保护等级进行分类,借助罗盘仪、测杆、50 cm软尺、围径尺、GPS、粉笔、玻璃线和劈刀等工具,在20个有代表性林分内,根据地形地势选择样地位置,确定四角点及中心点的地理坐标,测得四边斜距、坡度,计算出平距,呈正方形闭合,用玻璃线围起,逐一标记、测量样地内胸径、树高后按径阶、树种记录。样地内起测胸径为6 cm,根据取得数据画简图,同时观察、记录灌木层及草本层的种类、数量、盖度等因子。

由表2可知,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在地类上主要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分别占现有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92.70%和7.19%,未成造林地为0.11%,无疏林地与无林地。由表3可知,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林种单一,均为防护林,占现有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100%。由表4可知,在生态区位及级别上,以非生态区位的生态林为主,占91.24%,生态区位的生态林为辅,占8.76%。由表5可知,在林权属方面,集体和个人的林权较多,分别占72.04%与22.31%,其余类别较少,国有权属为1.16%,集体与个人联合权属为1.07%,权属未定的占3.4%。由表6可知,在林地立地质量等级上,以Ⅲ、Ⅳ级林地质量等级为主,分别占41.97%与41.52%,而Ⅰ、Ⅱ级林地占比为1.84%与14.67%,说明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立地条件适合发展生态公益林。由表7可见,在优势树种结构上,以阔叶树为主,占69.87%,马尾松、杉木、灌木及无林地分别为16.25%、6.7%、7.2%,无竹林;从树种结构上看,虽然阔叶树占70%,但树种结构尚有待调整;在林分起源上,以天然林为主体,天然林占88.1%,人工林占11.9%。综上所见,加强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必要措施。

表1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各村地域分布状况

表2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中各地类的面积

表3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各林种面积

1.2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主要树种组成

调查发现,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的树种涉及27科26属187个种,主要以阔叶树、杉木、马尾松为主。阔叶树种类繁多,有木荷、苦槠、米槠、甜槠、栲树、闽粤林、桉树和细柄阿丁枫等。其中,天然林树种组成丰富,主要有木荷、苦槠、米槠、甜槠、栲树和细柄阿丁枫等;灌木层有山茶、杜鹃花、杂竹、桑树和紫金牛等;草本层主要是蕨类、野菊、白菊、沙草和里白科等;人工林树种组成以阔叶树+杉木、杉木+马尾松为主,乔木层和草本层由禾本科植物及里白科、乌毛蕨科少数植物种类组成。因此,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应以种植、培育、发展阔叶林为重点。

1.3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消长情况

对比分析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多年的生态公益林数据发现,有林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生态公益林面积为620.05 hm2。其主要原因有正常林木采伐、抚育间伐、病虫害危害、火灾、自然灾害以及国家建设征占林地(316国道修建、高铁、高速建设)等,其中征占林地为主要原因。

2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

坚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四级管理模式,即林业局—林业站—村—护林员,通过相应的管理、巡护制度,聘用专职或兼职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将生态公益林经营的相关政策、运行模式、管护措施、今后发展方向等落实到具体人与小班地块。同时,为增加森林植被,提升生态功能,提高管护成效,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经营措施。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安全、法制、防火等方面加强了宣传,使公民更加知法、懂法,从而守法。生态补偿金额每年定期公示,及时一次性发放到各村集体,再由村民组织讨论后按村在册人口平均分配,保证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表4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不同生态级别中各区位的面积 hm2

表5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国有、集体、个人等中的林权属统计

表6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中不同生态级别中的立地质量等级

表7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生态公益林不同生态级别中各优势树种面积

3 现存问题

①全镇现有生态公益林多为成、过熟林的阔叶树、杉木、马尾松纯林,林地中含有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其中天然林疏于管理,防护效益较差、功能弱。②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不利发展因素,如机构不健全,资金不足,人员不够、多为中老年人且无法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加上天然林呈零散分布状况,这些都增加了管理难度。③目前,南平市延平区生态效益补偿金为21.6元/667 m2,含有林区道路维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资源监测和普法宣传等各项费用。其中农户补偿金少,直接打击了群众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④高铁、高速修建,美丽乡村的建设,需增加征占林地、砍伐林木等,降低了当地的生态防护效果。⑤全镇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比小,绿化面积少,仅为全区国土总面积的1.46%。⑥群众法治意识虽在不断增强,但破坏生态公益林建设、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⑦生态公益林是以其特殊的生态效益为主,以林木蓄积、出材量一并而论,显然不合适,但目前无新的系统性评价体系。

4 管理建议

①大力宣传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持续性,提高群众对生态公益林的认可度,意识至其主要作用、生态价值以及对人类子孙后代的深远影响。同时,为让群众支持生态公益林建设,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产生的附加经济效益应与农民分享,从而使生态公益林建设顺利进行。②增强群众普法意识与责任意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破坏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敬畏法律,做守法公民。③调整生态公益林树种结构,种植复层、混交的阔叶林和常绿树种为主要树种的树木,逐步淘汰劣势树种与危害树种,增加林分景观层次,增强生态防护效果[2]。④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费用,建立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同时,加强人员培训,配合科技力量,如增加监控设施、无人机巡航、卫星定位系统等,不断提高管护成效与专业技术水平。⑤根据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精神,对现有林分采取赎买、改培、栽培等方式,不断改造、修复、提升现有林分质量,使生态公益林逐渐集中连片及具有一定的规模性,从而便于管理,提升生态公益林的各项功能[3]。⑥制定生态公益林资源管理体系,及编制相应的经营方案。

5 结语

生态公益林建设应以发挥森林主导功能为前提,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为根本,在保护国土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家应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不断探索和努力,使森林发挥良好效应及最大价值,使生态建设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业。

猜你喜欢
南平市公益林林地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图片新闻
南平市对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健康扶贫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