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年发展创新 传承抗震救灾精神
——“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

2018-06-11 01:23供稿杜佳鑫
金属世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挖掘机汶川遥控

供稿|杜佳鑫 /

回顾历史 众志成城

时至今日,汉旺大钟的指针依然停止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图1),将时间定格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那一霎震惊了全世界,大地震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悲痛与绝望的哭啼声在耳边久久回旋。然而天灾有尽,大爱无疆,来自各方各界的援助力量迅速汇入四川,在大震大灾面前中华民族挺直了铮铮铁脊。

穿越时间的界限,追溯十年前的经历,依然能感受到切身的痛苦。贾大庸老师说,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进入灾区路上,仍然余震不断,还引发了大面积的山体垮塌,且伴有几吨重的巨石,位于震中的主要路段均遭受到了毁灭性破坏。当时已进入汛期,灾区降雨量明显增加,形成了堰塞湖,气候环境的恶劣使原本艰难的救援工作更是雪上加霜。此时,从各地紧急抽调的工程机械设备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一台台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在灾区多个工作面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挖掘救援,抢救当地道路、基础设施,清理废墟及支持灾后重建施工,成为灾区救援的中坚力量。

图1 汉旺大钟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随着警报、鸣笛的响起……数以万计的群众聚集在天府广场为大地震中死难的亲人们哀悼,在这短暂又漫长的一百八十秒内,整个成都静止了,只有泪水默默流淌,许多人十指相扣,高举过头,为死难者哀悼,为幸存者祈福,含着热泪振臂呼喊“中国雄起!”“四川雄起!”“汶川雄起!”,现场举行了募捐仪式,成都市万人签名寄托哀思留下了对四川灾区群众的关怀鼓励(图2)。

图2 成都市万人签名寄托哀思

十年淬火 终成巨剑

回想十年前,我国工程机械应急救援力量还比较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很多大型专业救援设备仍需国外援助。现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工程机械行业蓬勃发展,已能生产18大类、4500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在水利、电力、石化、民用建筑、抢险救援等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7年9月21日,在国家相关部委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主导下,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应急抢险救援装备展,徐工、三一、柳工等整机和配套件企业悉数到场,展出了各类高效率、高性能的机械设备,如遥感设备、无人机探测照明、空气呼吸器等专业救援设备;全球起重性能最高的全地面起重机、遥控专业救援挖掘机、冲锋消防车等专业救援工程机械等,各种性能先进、款式独特的应急救援装备令人目不暇接,集中体现了我国在应急救援装备方面的发展成果。

十年来,我国工程机械在救援装备领域,对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应急救援装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三一 SY215VR 遥控专业救援挖掘机,操作员戴上VR眼镜,即可对挖掘机进行远程遥控;国机重工生产的GYL263RC智能遥控无人驾驶环卫压实机,操作人员可在千米之外的办公室遥控施工;徐工ET111步履式挖掘机可采用遥控方式,在高危、恶劣作业环境中执行应急救援任务。近来,被中央电视台称为“我国第一台多臂救援机器人”的研究项目,投入使用后,将使我国救援水平更上新的台阶,实现了机器人产品在生命黄金救援的四十八小时之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参与搜救并替代人工对遇险者救援的目标。

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倒屋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可以说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抢险救灾的基础防线。自汶川地震以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了加快应用建筑用高强钢筋相关规定(高强钢筋是指抗拉强度达到400 MPa级及以上的钢筋),对钢筋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高层、大跨度、大体量、大负荷的建筑对钢筋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十年里,我国钢铁领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跻身钢铁强国之列。现在,我国可开发的钢铁种类居于世界前列,钢铁品种是世界上最全的;流程技术一流,在殷瑞钰院士建立的流程理论基础上,我国的流程工序较为成熟;环保节能,碳排放量可达到世界最低水平;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绩斐然。

不仅如此,我国在特种钢的开发上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与普通钢相比,特种钢具有更高强度和韧性、更加优良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广泛应用在机械、汽车、军工、交通、铁路等重要国民经济命脉行业,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经过不懈努力奋斗,我国攻克了特殊钢专业化生产线关键的技术难题,取得显著进步,可生产4600 MPa高强度钢(线材)、耐600℃~196℃高低温钢(超过600℃主要应用高温合金)、大型铸锻件行业技术。尤其是在第三代汽车用钢的开发上领跑世界,目前已完成了小批量生产。2018年4月17日,我国在山东西王集团成立了首个以特殊钢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为中心的研发机构,引领我国特殊钢行业再创辉煌。

抚今追昔 不忘初心

十年后的今天,汉旺大钟仍然定格在14时28分,那一刻,改变了许多中国人,形成了可贵的抗震救灾精神。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前,但汉旺大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一个民族在2008年最深的痛,也见证坚韧不拨的中国人民的抗震救灾精神!中国正是经历了艰难坎坷,才在诸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全新发展与变化。2018年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我们要继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中国梦,上下同心,努力奋进!

成文背景

贾大庸,72岁,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退休教师,1968年内蒙插队知青,1977年考入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留校从教至退休。十年前以自愿者的身份在5.12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情时受聘于某部技术顾问随部队入川参加了汶川各主要灾区的抗震救灾行动;用自己的行动和专业知识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负责发放救灾抢险车辆、机具和设备(图3),为救援人士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在三个月中三次入川进入灾区工作,亲历灾区的惨痛情景、战士们舍生忘死抗震救灾的英勇事迹、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亲人般的援助和关心。在抗震救灾期间贾大庸老师用相机记录下许多令人难忘的情景,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之际,舒文,附图,缅怀过去,激励奋进,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在新时代再立新功。

图3 贾大庸老师运送抢险设备途中

猜你喜欢
挖掘机汶川遥控
云上远眺新汶川
“遥控”老师
挖掘机尿素喷嘴散热改进
他是如何遥控引爆的
원촨(汶川)대지진 10주년 기념일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露天采矿挖掘机的维修保养
遥控赛车
徐工XW1300C大型挖掘机
挖掘机的较量:履带式挖掘机VS.轮式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