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问题初探

2018-06-11 10:30刘宏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出路课程思政障碍

刘宏伟

摘 要 进一步推进和落实专业课“课程思政”理念,需要各院校集中力量进行尝试和突破,在师资上、教学设计上进行改革,各门专业课程形成价值观同频共振,这样“课程思政”才能落实到位,改变“思政课程”孤岛化现象。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障碍 出路

1当前专业课课程思政推进中的问题

(1)“课程思政”的推进主动性不够,不愿推进。思政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和表现形式,反映的不同政治体制中教育的价值导向。但是受西方大学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部分教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认知浅薄,他们认为全球化就是“西化”,其中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流毒危害尤其突出,“西方基因”的专家学者喧嚣尘上,导致大学教育充满着崇洋媚外的风气,似乎“言先进必是西方的,西方的必是先进的”;国家提倡的、主导的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就是思想禁锢,就是意识洗脑,却不知辩证分析,做不到“去其糟怕,取其精华”。他们更擅长为反对而反对或消极应对,不愿主动学习“课程思政”改革的相关理念,更不论主动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了。

(2)“课程思政”的推进能力不够,推动不了。推进困难的另一面就是有心推进的专业课老师,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中,有心无力。专业课教学任务已经相对繁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难进行相关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少老师认知到课程思政的必要,但不知道如何推进,身边也没有成熟的可靠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从全国范围看,大家也仍还处于摸索阶段,虽然也有小范围的成功,但个别老师的尝试和经验,难以复制和推广。教师个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能力不足,使得推进进展缓慢。

2课程思政推进的障碍分析

高校对“课程思政”推进的主动性不强,主观上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2.1对“课程思政”推进的必要性认知不足

当前高校教育的主流理念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另一个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两种教育理念都从某一个方面突出了高校的教育层级和特点,但都不全面准确。因为它们都忽略教育的最重要任务——德育为先。针对这种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即高校人才培养一定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高校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技能和自由精神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道德的、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這是“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既迫在眉睫就任务艰巨,对此必要性的认知不足,阻碍了改革的推进进度。

2.2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难度不小

“课程思政”推进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的步履艰难,客观上跟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发难度有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点,直接直观上跟思政的联系不大、不专门进行侧重和强调,在授课时就会被一笔带过,起不到德育效果。而要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靠专业课程教师个人行动,有平添了不少教学任务,还不一定能挖到合适的素材。如笔者曾在讲授机电专业材料学课程的铁碳相图时,有讲授到钢与铁的转换关系,但并未深入就“百炼成钢”这个现象进行升华,后在听课的教授指点下才幡然醒悟,感叹错失德育良机。

3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的途径

(1)优势突破,覆盖式推进。各学院根据自己的师资和教学特色,至少选取 1 门以上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活动。集中教研室甚至全院力量开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革新教学设计,实现各学院各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突破。然后,再按照实施情况,逐步推广经验,实现多专业课程的相关改革。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推出的“人体解剖学”课程,在传授解剖技能的同时,融入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让学生对敬畏生命、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产生共鸣,也为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情感基础。

(2)全院培训,奠定思想基础。改变大学思政教育“孤岛化”,实行“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变已成为最新教育改革的首要规划任务之一,各类高校都必须服从教育部统一规划要求,积极跟进。大学教职员要变革教育思想,不仅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重点把德育放到首位,真正履行“德育为先”的教育要求。从原来的“教学做一体化”、“知识+技能”的教育改革思维更新为“知识+技能+思政”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思维。

(3)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传统教学方法在自媒体时代,必须有更新才能适应发展。新技术时代,最突出的优势是沟通。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利用新媒介,如“学习通”“有道精品课”等APP,在形散神聚中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在讲授专业知识时结合专业发展历史、人物故事,讲大势,传大道,融合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多种教学方式,巧妙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标。

(4)注重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价值观的同频共振问题。社会主义思政教育核心思想源自近现代以来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发展优秀成果的总结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专业技能知识有天然的血脉,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以形成相互呼应的局面。在专业技能知识讲授中融入价值观导向,会让思政教育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并能与思政课程形成同频共振的效果,有助于课堂主渠道功能发挥最大化。

总之,“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方向之一,是对教育本意的回归和强调,即是每一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责任。各高校应集中优势师资力量进行创新突破,逐步提高全体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改变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德”的现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各学科形成同频共振,唯有这样才不负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使命。

猜你喜欢
出路课程思政障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