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2018-06-11 01:47李庆华
中文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任务设计课程整合

李庆华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达到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还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 任务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0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用信息社会的学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实践教学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感到被动乏味,甚至产生抵触、反感等情绪,这对于教和学都是非常不利的。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就“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它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任务驱动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使学习目的更明确,能够激发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任務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学生学到的一些具体的知识可能会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任务驱动”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设计目标要明确

课堂教学任务要明确,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例如:“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保存一个网页、保存网页上的图片、保存网页上的文字等子任务,这样学生就有明确的任务,操作起来难度也不大,而且学会方法之后也能触类旁通,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简单地下达“保存网页上的一张图片”的任务,学生就会漫无目的,不知如何操作,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

2.“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3.任务设计难度要适当,要有层次性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难度适当的任务,如果任务设计太难,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进行操作和完成任务,这样的任务也会失去意义,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任务的难度要适当。

4.任务设计要有趣味,要有创新性

任务应尽量避免抽象和理论化的任务出现;任务要有趣味,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且任务还要有创新性,教学效果也能进一步提高。

所以,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设计“任务”,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任务驱动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

山东省五莲中学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了各学科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实施了“1530”工程,每节课教师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学生活动训练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分钟,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了学校高效课堂的要求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通过查找书本、网上资料等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在任务的完成阶段,学生除了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外,还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沟通,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制作电子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关键在于合理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任务”,并正确付诸实施,适时地归纳总结,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客观公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凯:《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

[2]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3]蒋文荣:《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任务”设计的探讨》

猜你喜欢
中学信息技术任务设计课程整合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娱教技术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及建议
谈谈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