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动机研究综述

2018-06-11 01:47许剑颖
中文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

摘 要:引用动机的研究是深入认识引用行为的理论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引用动机研究的背景和特点,讨论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引用动机研究的不足之处做出评述及展望。

关键词:引用动機 引文伦理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01

一、引用动机研究背景

引文分析法是图书情报学的重要学科方法之一,1927年Gross即开始使用被引次数评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但获取相关的引文数据较难,自从SCI出现后,获取引文数据才较为方便,由此推动了引文分析法的高速发展,引文分析法既可以评估国家科技政策和学科发展的现状,也可以评估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成就,还可以评估文献的质量。比如在评估科学家的个人成就方面,人们普遍采用某位科学家著作的被引次数作为其科研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成就越高的科学家其作品的被引次数也越高。

二、引用动机分类研究

引用动机是指特定对象为实现某种目标或达到某种目的而引用他人的观点或思想以帮助实现既定目标或达到既定目的的一种内在行为活动的心理活动。[1] 学术论著所附的引文反映了被引文献与引用文献之间存在着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的原因即是引文动机,对此学者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总体而言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

加菲尔德将引用的原因归结为15点:(1)对科学开创者表示敬意;(2)给相关的工作给予应有的评价(尊重同行);(3)鉴别方法、仪器等;(4)提供知识背景;(5)修正自己的著作;(6)修正他人的著作;(7)批评早期的著作;(8)陈述要求;(9)展望前景;(10)对不确定的传播,不适当的引用和该引未引的文献进行澄清与补充;(11)鉴定实验数据和理化常数;(12)核对引文中某一主张或概念,是否已被讨论过;(13)核对原始资料中或其他著作中的起因人物的一个概念或一个名词;(14)承认他人的工作或观点;(15)对别人要求的优先权提出异议。[2]可以看出,这里关于引用动机的探索主要从微观层面展开。

国内学者也有从宏观角度将引文动机归纳为四个方面:(1)归誉和起源;(2)提供证据和说明;(3)将目前的工作和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4)批评或否定过去的著作。[3]

上述研究表明,引用动机复杂多样,学者们的观点也有很大的差异。尽管有人总结出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的多种动机,如有的归纳出肯定型、中性、否定型3大类引用动机,有的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2大类动机,但也有学者甚至认为引用动机是一个谜,无法真正知道文献为何被引用,也难以有效规范引文行为,因此从但整体上看,引用动机的研究还处于不断发展探索的阶段。

三、国内外引用动机对比研究

对于引用动机的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学者的引用习惯是否有差异?有的学者开展了引文动机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外科技人员引用时常常将设备与方法的相关信息作为背景资料处理,而国内科技人员在引用时则没有这样的习惯。由此可见中外科技人员的思维习惯存在差异,国内科技人员对引文性质的判断似乎更加简洁明晰。因为他们的引文动机不但包括说服、新颖性等主题性引用,又包括社会认同等主题外引用,体现出国内国科技人员的鲜明特点。其次,针对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相关聚类研究也表明国内科技人员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过程中,特别是使用国际交流网络时,往往有意无意地改变自己在国内交流中的引用行为,以适应国外引文的要求与惯例,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保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其主题性引用与主题外引用常常分离。

四、引文伦理研究

引文伦理是科技伦理的一部分,本质上就是科技伦理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体现。引文伦理是科研人员适应科学研究(学术研究)规律、特点而形成的要求科研人员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应当如何引用”的自律规范,以及学术共同体认为在科学研究(学术研究)活动中科研人员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当如何引用、如何标识及著录”的制度和舆论约束。[4] 引用动机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引文伦理原则的约束,引文伦理原则是把引文行为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科研精神付诸于科研工作者的意志(信念),从而成为科研行为(引文行为)通行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有的学者总结了引文伦理的五项基本原则:“占有”原则、无害原则、共享原则、平等原则、如实著录原则。“‘占有原则”是指引用他人作品时,必须是在‘占有该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引用时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凭自己的记忆,而必须直接以原始文献为依据。因此引用时必须征得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方可,且不得损害被引用作品的著作权人发表的权利。“无害原则”是指引用他人的作品时,不能违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损害被引用作品及作者的著作权及著作邻接权。“共享原则”是指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去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也应当许可自己已发表的作品被他人引用的义务。“平等原则”是指平等地享有引用与被引用的权力,并且被引文字或片段在引用作品中的地位、作用(价值)是平等的。“如实著录原则”是指对引用的文字或片段,无论字数的多少,都必须进行详实无差错的著录。

五、引用动机评述及展望

第一,研究的视角较为狭窄,难以从更深的层面探索出引用动机的本质规律。不少关于引用动机的研究仅仅从被引的视角展开,很少从施引者的角度展开,即通过对施引 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进行分析来归纳作者的引用动机。有的研究虽然也调查分析了施引者的引用动机,但缺乏系统分析的视角,没有深刻地揭示出各种引用动机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5]第二,引用动机的归纳总结缺乏共同的标准。对引用动机的认识和理解不同,采用的研究标准和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五花八门,缺乏统一性,因此难以在引用实践中有效利用。因此引用动机的研究需要在更高的层面进行归纳整合,提炼出较为重要且为多数人接受的引用动机,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赖方中.引文动机分析[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21(6):115-119.

[2]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张彦.用引证分析作为评价指标须慎之又慎[N].社会科学报(沪),2006-11-16:5.

[4]赖方忠.引文伦理研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6,28(4):133-140.

[5]邱均平,陈晓宇,何文静.科研人员论文引用动机及相互影响关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9):36-44.

作者简介:许剑颖(1973.02-),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文献计量学。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