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究

2018-06-11 10:30骆顺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新课标探究

骆顺仪

摘 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地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标 计算教学 探究

课程改革实施后,教材删除了一些繁难的计算内容,在计算速度要求上,比过去有所降低,同时加强了口算及估算的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然而我们却发现,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哪怕是口算题,无论是计算的正确率还是速度都不如以前,学生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而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越发暴露出计算方面的问题。这是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精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究。

1关注学生对算理算法的掌握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虽然这种“重算法,轻算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不可弥补的缺陷,但它在落实双基的目标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但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的目标定位,并不是对传统计算教学的全盘否定和抛弃,而是对传统计算教学的一种发展,是一种“扬弃”,而现行教学中“重算理,轻算法”的做法却走向了计算教学的另一极端,同样不足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既重算理,又重算法,二者不可偏颇。当然这并不是说算理的落实与算法的练习都得平均使用力量不可,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有的放失,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3~84页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首先出示情境图: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学生通过审题后,知道612里有几个18,就可以组成多少组,因此用除法计算(612?8= );接着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同时课件出示问题:(1)计算612?8时,先用18除什么数呢?商应该写在哪位上?为什么?(2)在十位上商3,剩下余数7,这里的7表示多少呢?在学生独立探讨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又如:计算940?1,我同样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算完后,问学生“你能不能说说怎么想的,为什么商的个位写0呢?”,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下,学生明白了:当个位不够商1,那就写0占位。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加深了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探究出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透彻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2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教学中算法的“一统化”,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但算法只有在优化后,多样化才有意义。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情境导入:出示一张纸的4/7,老师对折后问学生“你们能根据老师刚才的操作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纷纷提问题,教师板书题目: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那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7? ,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在纸上画一画,算一算(这是课本呈现的方法)。(2)因为2/7?=4/7, 所以4/7?=2/7(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3)4/7?=4/7?/2=2/7。(4)4/7?=(4?)/7=2/7 (5)4/7-2/7=2/7。在学生说出4/7?的各种算法后,教师都给予肯定。紧接着教师又出现新问题: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时学生发现要计算4/7?,用第(1)种方法在纸上画一画,算一算比较麻烦,而被除数4/7的分子4是不能被3整除的,用第(2)(4)(5)种是有难度,行不通的。这时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同桌讨论,应用哪种方法更好。

3关注口算和估算的教学

口算又叫心算,是在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的情况下,只靠思维活动计算得出计算结果。而口算正好又是笔算的基础,如果口算出现错误,笔算必然出错,因此加强口算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低年级抓起、抓牢。其中一年级主抓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二年级就抓乘法口诀。此外,我校一至五年级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口算练习,做到持之以恒,基本口算天天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各种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使他们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门票8元/人,三(1)班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很多学生直接算29?=232(元),232元< 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也有个别学生是用估算的方法做的,29接近30,30?=240,而29? < 240,所(下转第173页)(上接第171页)以带250元够。就两种方法比较来说,估算会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估算的教学,精心指导学生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引导他们灵活运用估算知识 。

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好的习惯的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掌握了算法算理,因为不好的计算习惯导致扣分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认真审题。很多学生拿到计算题就开始计算,有的时候太急躁,没看清楚运算符号就埋头做,又或者连运算顺序都搞混淆。比如说35-5?=?这道题很多同学得出的结果是210,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忽略了在同时有加减乘除的时候,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是习惯提笔就算。

(2)验算与订正。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能力十分自信,认为那些验算过程都是不必要的,还浪费时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验算的过程不仅是对算理算法的再一次熟悉,检测结果,还能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严谨的态度。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小数点、数字和运算符号认真书写,字迹工整,最后在作业批阅完毕后,要求学生改正错题,分析错误的原因。

例:一根木条长3.7米,小张师傅要做成每根长0.7米的小木条,可以做成( )根还剩( )米。其实学生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就是先算3.7米里面有( )个0.7米,然后再算剩下几米。学生通过列竖式计算都能填对第一空是5,但就把竖式剩下的余数2直接填到第二空,而正确答案应该是0.2。这类错误的出现其实就是因为算理掌握的不牢靠,不明确,容易把不同类型的题的算理搞混弄错。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对于学生的这种错误要认真分析,讲深讲透。另外,这个问题的出错还在于没有验算。如果学生计算得出答案后通过验算的话,用被减数减去除数乘商的积,差应该等于余数,即通过计算3.7-0.7?=0.2,用结果对比一下就会知道2是错的。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我们要在新课改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方法,创造出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在算理、算法、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同时教师也应在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的基础上,注重夯实数学学习基础,注重整合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做到提高计算教学的高效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新课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