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

2018-06-11 01:47缪祥丽
中文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化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

缪祥丽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来源于民间的文化遗产,通过人们的活动不断传承与发扬,而且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表现出一定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在一个文化社区中产生,有的时候也在族群中产生,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是一种群体文化,代表了一個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以及文化个性。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群体传承过程以及文化精神进行分析,旨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群体传承 文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01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以及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与文化相关的产物,代表了整个民族的生命记忆,也代表了民族的生活足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习俗,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民众创造而且由民众传承下去的,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需要依靠群众的力量,通过群体传承,发扬民族精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精神体现出来。当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有的地区由于保护不当,导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极大地影响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以及文化精神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基,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力量源泉。在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坚持对文化的保护、传承、发扬,文化传承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而且是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重要措施。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文化的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针对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提出的一个专业术语。当前普遍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民间创作的各种文化遗产,包括很多类别,比如传统的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各种口头传统意识、传统工艺等,这些文化的表现形式都具有十分鲜活的生命力,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是停滞和静态的,是一种鲜活的文化表现形式。第二,生态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周围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不断接受外部的信息,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也会在社会中传播。第三,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传承性,其传承性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主要是形态的延续以及内涵的延续,可以由传承人经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保存下来,然后世代相传。

3.非物质文化的文化精神

3.1“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来源于民间的,是从广大基层百姓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而且这些文化遗产是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改变而不断变化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洋溢着“生生不息”的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这是对生命意识的崇尚,也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理念。

3.2非物质文化精神的传承精神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没有文化的民族是“空”的,也是可悲的,我国的历史悠久,在华夏五千年文明中,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有很多散落在民间的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精神,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而且这种精神的根本与核心在于传承,在于将祖辈上流传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传递,让更多人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比较自然的传承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过程中也就实现了传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

1.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传承

群体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主要方式,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从群众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所以传承也需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传承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

第一,口头传说和表述的群体传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比如满族、苗族、侗族等,都有自己的语言体系,语言是一种文化符号,不管什么信息,都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语言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最方便的传递方式,所以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口头传说的方式进行传承与发扬。第二,传统民俗节日的群体传承。传统民俗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载体,节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可以将人和人联系起来,在节日的举办过程中也能传递文化和信息,而且节日的举办也是群体性活动,尤其是有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在本族中开展,还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第三,庙会文化的群体传承。在中国,庙会是十分重要的民俗形式,一般是在农历的某一固定时间进行,其主要的内容是祭祀祖先、娱神娱人、集市贸易等,庙会在我国起源很早,而且一直流转至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庙会也是十分重要的载体。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导致很多文化遗产逐渐消失、被破坏,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十分严重的危害。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各级文化部门十分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体来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群体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供资金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十分庞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员,还需要充足的财力和物力,对此,国家必须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到一定程度,并且要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以及专门的机构,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例如在各个地区都要成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招聘专业人员开展各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保护,不断丰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更多信息。

第二,建立完善的“非遗”保护体系。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健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充分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在精神过程中的作用,以此作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措施。另外,要针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置专门的保护机制、工作机制,比如对于一些口头传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做好这类遗产的收集、整理,形成书面化文件;再比如对于各种音乐、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进行保护的时候,要结合这些遗产的特点,与相关的文化遗产继承人进行沟通,对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制定专业的保护措施,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三,设立重点项目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有一些项目必须要重点保护,为了体现出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应该要明确“非遗”重点保护项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根据客观的分类要求和标准,选择一些必须要进行特殊保护的项目,开展重点保护。比如對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濒临灭绝、亟待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实行优先保护,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对这些遗产进行保存,比如图像录制、图片采集、实物收集等,并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库,使得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第四,通过群众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群众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通过群众活动,也是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重要理念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使得群众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要经常组织各种群众活动,比如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组织音乐会、音乐表演等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达到文化宣传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我国现代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是来自于民间的,比较分散,形式多样,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复杂。对此,我国要积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做好群体传承与保护,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精神与个性特点。

参考文献

[1]杨琴.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J].东方教育,2013(07).

[2]霍锟.试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传承[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02).

[3]沈凌云.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传承价值[J].艺术时尚旬刊,2014(09).

猜你喜欢
文化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
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解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从中西宗教差异中透视中国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