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8-06-11 10:30常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安全技术交通

常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在人们享受汽车提供的便捷的同时,还应该重视目前越发重要的汽车安全状况。本文通过对汽车安全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和当前现状,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安全 技术 交通

1汽车安全技术的简介

对于汽车而言,汽车安全技术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个方面。

主动安全技术是指在保证舒适的驾驶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和设备,使驾驶员在各种道路条件和时速下都尽可能的实现对汽车操纵控制,保证汽车正常行驶,避免或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技术。目前通常使用的主动安全技术主要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等系统。下面介绍几种主流的技术:

(1)防抱死系统。简单来说,防抱死系统通常作用于汽车运行时,它可以根据汽车的运行状态来计算预判汽车的行进方向和车轮的运动轨迹,当出现风险隐患时可以迅速进行反应判断,保护汽车运行安全。

(2)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作为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既可以控制驱动轮,也可以控制从动轮,使汽车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时,迅速做出反应进行制动,使汽车按照安全的轨迹正常行驶,避免侧滑事故,为人员提供保护。

被动安全技术是指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时,依靠车身结构设计和安全系统来保护汽车内部和外部人员,使其直接受伤程度降低到最小的技术。主要包括安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安全车身、安全玻璃等装置。下面介绍几种主流的技术:

(1)安全带。作为一种最典型的被动安全设备, 安全带可以对驾乘人员进行固定。当车辆发生紧急制动或碰撞时,驾乘人员会因为惯性猛烈迅速的拉伸安全带,而安全带的自锁功能会在瞬间固定住安全带,使驾乘人员保持在座椅上,防止碰撞或被甩出车外等风险的发生,将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2)安全气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氮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气囊充满,将碰撞产生的力量迅速分散,减低车内人员接触气囊时的损害。研究表明,在汽车相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 0%左右。

2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过程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颁布了“国家交通和汽车安全法",使汽车的安全性开始受到广泛重视。70年代,安全带、座椅头枕和安全门锁等设备开始在汽车上投入使用。80年代,汽车的制定防抱死装置出现,并带动发展了电子制动系统,制动辅助系统等技术。同时安全气囊在这一时期也开始研发使用。到了90年代,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新兴技术进一步促进了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3汽车安全的现状

汽车虽然作为当今社会最通用最方便的出行工具,但也是对社会造成伤害最为严重的交通工具。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 100多万人死于汽车交通事故,受伤者更多达 5 000 多万人。据研究表明,到2020年,在高收入国家,汽车交通事故所导致的死亡数量将下滑 30% 左右,而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个数量会大幅度增加。我国作为一个汽车大国,随着人民安全意识的提高,每年交通事故数量在下降,但是事故导致的伤亡率却不断增长,体现出了我国的汽车安全水平还是比较低,还有待提高。

4发展趋势

第一是集成化。若把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相互融合, 将会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 2000 年的世界汽车年会上, 德尔福公司首次推出了集成安全系统 ( ISS) 。该系统包含了汽车上的主要子系統,将50 种不同的技术进行融合创新,相互之间协调互补,可以更好的预防事故,减少事故损害。

第二是智能化。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许多智能技术在汽车上投入使用。汽车安全技术也逐渐走向智能化:传感器技术、智能安全气囊、智能驾驶系统、GPS技术、人工智能以及车联网等技术。这些技术具备一定的识别判断 能力,不但弥补了人们在反应判断方面的不足,而且提高了驾驶的操作安全性。

5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应该加大研发力度。将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协调一致发展,应将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例如灵敏度高的传感器,处理较为迅速的计算机,雷达技术,高速互联网等进一步融合到汽车上;将更加安全的车身结构,更有效的安全气囊,急救提醒和报警装置投入使用,实现高度融合兼容。当出现风险时,可以提前感知,迅速做出提示或者判断,避免事故发生。当出现交通事故时,可以利用及时有效的设备保护人员安全,将损害降到最低。

第二应加大合作扶持力度。相较于国外,我国的汽车安全技术还处于落后的阶段。相关单位、院所和企业应该加大合作力度,技术上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提高我国的汽车安全整体水平。同时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措施和法律保护,为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1] 王暄等.现代汽车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陈建明,曹永刚.汽车电子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价值工程,2013(01):32-33.

猜你喜欢
安全技术交通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