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2018-06-11 16:10胡青
智富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基层干部激励机制

胡青

【摘 要】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和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是党的基层各项事业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维护基层稳定、管理基层事务和带领基层群众推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关爱激励保障机制,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基层干部;激励机制;保障机制

一、目前基层干部队伍主要存在的问题

十九大提出了振兴战略,需要有一支能干、肯干、会干的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要想做事、会做事、做成事、不出事,心系群众,当好带头人,通过深入街道、社区个别谈话、集中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初步发现了问题,对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工作任务负担重,眉毛胡子一把抓,缺少统筹协调能力。作为社区基层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担负了过多本应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忙于完成任务、应付各种检查,如果没有统筹协调好只能是这也做不好,那也没完成。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为群众服务中去,社区基层干部普遍感到负荷重、压力大,有时甚至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二)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各项待遇不如意。在承担高负荷、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同时,社区基层干部普遍面临“经济待遇偏低、政治待遇缺乏、后顾之忧困扰”的困境,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集体干部、工人、临聘人员身份占社区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一些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社区基层干部受到年龄、学历、身份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得到提拔重用,缺少必要的晋升途径,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保障机制不健全,离任基层干部并没有生活补助,大部分也未参加养老保险,年老和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没有得到保障。这种在职拼命干与年老无人管的反差,使在职社区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自身素质不适应,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增加,带给社区的重要变化是各类社会人员的涌入,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面对比较繁杂的社区事务,许多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也对各种矛盾感到力不从心。一些社区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淡薄,在方式方法上也不适应通过说服引导和依法办事,难以有效推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对基层干部激励保障的措施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工作人员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是政府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包括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等。政府应紧紧围绕“在职有提高、离岗有保障、能者有出路、考核有兑现”目标,切实解决社区基层干部的保障问题,完善优秀社区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社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一)建立健全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让想干事的社区基层干部有“干头”。逐步理顺政府、社区组织在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中的功能及权责关系,实行社区公共事务分类管理,探索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对不应属于社区职能范围的工作进行剥离与清理,还原社区自治组织的工作职能。凡属于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凡依法应由社区协助事项,应当给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区委、区政府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应尊重和维护社区居委会的合法权益,指导其依法开展自治,帮助解决工作的实际困难,并自觉接受社区组织和居民代表的监督和评议。

(二)建立健全政治激励机制,让能干事的社区基层干部有“奔头”。不断优化队伍,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招聘等方式,吸引优秀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工作人员之中,为推动社区的建设发展发挥作用;适当政策倾斜,总结、推广近几年来从社区主职中录用公务员、事业编制干部的经验,使这一转化“通道”常态化,营造“拴心留人”的干事氛围,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导向,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和具体办法,探索把德才兼备、政绩突出、干净干事、群众公认、特别优秀的社区两委主职选拔进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把素质好、工作出色、有发展潜力的招录为公务员;每年安排一定名额,放宽社区基层干部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干部的年龄和学历限制,探索任职时间较长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招聘为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社区级主职纳入街道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培养管理,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实行职业化管理;优先评先、评优,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任职时间较长、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和各类先进人物;对任职20年以上正常离任的村级党组织书记,由区委颁发荣誉证书。

(三)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工作长效机制,让肯干事的社区基层干部有“劲头”。加强社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内部能力”。构建区、街两级分级联动培训机制,采取专家讲授、参观考察、实践基地培训、两段式教学、域外培训、远教培训等各种形式,开展切实有效的培训。紧扣社区改革发展实际和社区基层干部需求,尤其加大党的方针政策的培训和群众工作技巧等的培训;健全和完善考核机制,增强社区基层干部的“外部推力”。把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对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考核體系中,适当提高相应的权重系数。建立符合实际的“双评双考双挂钩”机制,按照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年终奖金相挂钩等原则,根据考核等次发放基础报酬、绩效报酬和相应奖金。

(四)建立健全待遇保障机制,让干成事的社区基层干部有“盼头”。完善工资报酬机制,逐步合理提高社区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使他们感到工作有实惠,付出有价值。可在已实行的“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的工资结构上,新增“职称工资”,将国家认可的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等职业资格纳入到报酬待遇制度中,并定期根据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调整基础工资。建立报酬正常增长机制,鼓励实行社区基层干部工龄工资;建议设立“特殊贡献奖”,鼓励社区干部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对长期在基层社区工作并作出了贡献的社区工作者给予重奖,建立社区干部福利待遇逐年增长的长效机制,用好的政策、好的待遇来留人;强化表彰评比,坚持评比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对获奖的党组织书记给予奖励。

(五)建立健全生活关爱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让干净干事的社区干部有“靠头”。要关心体贴社区基层干部,建立正常的慰问、休假、体检等制度,并设立特困社区基层干部扶助基金,对那些家中出现突发性灾祸或患重大疾病的社区基层干部,做到及时上门走访慰问,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建立离任补贴机制,凡是在任社区基层干部在任期内无违法乱纪行为、正常离任的,离任后都可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资金补贴,切实做到补贴到人、补助到位。健全“五险”制度,通过工作经费列支和个人承担的方式,将全区社区基层干部五险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按企业参保标准为社区基层干部购买五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基层干部激励机制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