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路径探索

2018-06-11 16:10贾经纬万红炜陈晓芙周美琪党志存杨晶
智富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贾经纬 万红炜 陈晓芙 周美琪 党志存 杨晶

摘 要】生态扶贫是将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扶贫方式,也是近年来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丹江口市位于生态保护核心区,更属于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践队伍针对库区内武当山特区太极湖边部分村落,进行了结构式访谈和入户调查。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进行调研,提出完善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式扶贫的问题和建议,对完善精准扶贫和生态扶贫政策和促进湖北省乃至整个水库库区的生态扶贫和精准扶贫做出贡献。

【关键词】精准扶贫;生态扶贫;实地调研

引言

自20世纪末实施生态扶贫战略以来,对于生态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探究“生态扶贫”这一概念。最早有杨文举提出,生态扶贫即在既定资源环境狀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下,提高贫困人口生态环保意识,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发展当地生态产业,使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一致。但这个定义太过笼统,生态扶贫的“生态”定义局限于生态建设,没有引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扶贫开发之间的作用机制。查验等补充生态扶贫概念,生态扶贫指从改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刘慧[1]将生态扶贫设计分为原地和离地生态扶贫两种模式,重点指出生态移民战略在生态扶贫中的重要地位。蔡典雄从生态人类视角定义生态扶贫,即协调生态系统和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与价值,保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追求扶贫效益的最大化。黄金梓[2]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将精准扶贫和生态扶贫有机结合,提出了精准生态扶贫的概念。本文通过实地的问卷调查和政府工作人员访谈两种方式,对当地的扶贫状况和生态保护状况进行了了解,并对生态扶贫这一道路提出了详尽的政策建议以及方案,以及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研究背景:生态扶贫的研究现状与政策演变

(一)生态扶贫的研究现状

国外目前对生态和扶贫关系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对生态环境服务提供者的影响,二是对生态环境服务使用者的影响,三是对未参与贫困者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国外有关生态补偿与贫困问题的文献资料中,大多局限于第一个问题相关案例的定性综合描述阶段,现有定量化的是实证研究。

国内外文献就生态补偿式扶贫的理论基础、功能、机理、效果等做了若干研究,为生态扶贫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扶贫和精准扶贫中,生态扶贫的研究相对不足。二是以理论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不够。三是总体宏观概括研究较多,地域性争对不强。

(二)生态扶贫政策演变

自1978 年以来,中国农村30多年的开发式扶贫先后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国家计划,进入精准扶贫时期。生态扶贫概念随着扶贫开发过程已出现多年,生态扶贫在扶贫政策中的地位也愈发突出。1994年3月,国务院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让贫困地区从青少年开始普及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其节约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意识,为推行生态扶贫奠定思想基础。2001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明确指明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2011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应该在贫困地区继续实施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且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重点生态功能生态补偿力度。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15年12月,习主席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扶贫开发“5个一批”工程,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全方位解决贫困问题。2018两会报告中提到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问题也备受党中央重视,会议要求,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二、实证考察

调研队伍对武当山特区金花树村、青灰铺村进行了入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村民的收入状况、贫困原因以及对扶贫政策的态度.同时也进行了数据分析。

2017我国年贫困线标准为2300元,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家庭为贫困户。表2显示,调研对象中人均年纯收入小于1000元的绝对贫困户占调查总数的16.7%,大于1000元小于2000元的贫困户占调查总数的23.3%,大于2000元小于3000元的相对贫困户占调查总数的50%,大于3000元的温饱户占调查总数的10%。绝对贫困户和贫困户所占比例达40%,说明当地脱贫形势依旧严峻,同时也要防止相对贫困户返回到绝对贫困户行列。

家庭收入结构的数据见表2。受访村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和种植业,所占个案百分比分别为60%、43.3%。这说明农村收入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农民更倾向于外出打工来增加家庭收入,主要收入来源已由传统种植业转变为外出务工,收入来源相对多元化。但是整体收入水平仍较低,说明外出打工人员大多属于低水平就业,对家庭收入贡献有限。

表3反映了村民对贫困原因的认识。贫困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成员患重病或残疾、家庭支出负担重、自然条件差等。另外,劳动力缺乏和除农业外无其他收入的个案百分比也分别占到了30%和26.7%,村民的收入结构较为单一,表示靠简单地出卖劳动力很难带领家庭脱贫。

三、武当山特区生态扶贫存在的问题

调查表明,当地政府重视精准扶贫,根据村落分布划分了八大攻坚扶贫作战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扶贫工作。但是在重视生态扶贫的同时,当地生态和生态扶贫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生态保护区限制生产发展。丹江口市位于丹江口水库库区中心,武当山太极湖属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属于生态保护核心区,基于对生态的保护,工农业在此发展受到限制,对当地人民的生产活动和收入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当地扶贫主要以生态补偿为主。

二是部分地区生态脆弱以及自然资源匮乏。武当山特区部分村落位于山区偏远地带,石漠化十分严重,土地贫瘠,严重缺水缺土,水土治理任务十分艰巨,离人平一亩当家地和一亩高效经济林的目标仍有较大距离。仍有许多村民生活在山高坡陡沟深的地方,耕地面积小,地块小,土层薄,加之行路难,饮水难,恶劣的自然条件直接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匮乏,无法维持生活需要。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部分村子里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偏远村子问题还很突出。受基础设施的限制,许多村子的特色资源都难以开发,即使有非常优势的资源,但苦于“三通”的问题(通路、通水、通电)望而却步,诸多扶贫产业收效甚微。

四、推进生态扶贫的政策建议

一是理清生态与扶贫的关系。武当山太极湖属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且武当山本身作为著名风景区,包含国家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是生态核心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是毋庸置疑的。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这就要求当地从战略高度认识这一区域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以适度开发、发展生态经济和重视生态文化等策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循序渐进。

二是科学规划扶贫措施,实事求是。先是因地制宜。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基础条件差异大,在制定扶贫规划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扶贫;其次是深谋远虑。要完成和完善村级道路、供水、通电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乡村园林绿化、环境美化和卫生达标建设等公共资源。循序渐进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的联动建设,在规划与建设中增加乡村休闲功能、配套建设服务设施和增加项目建设。

三是开展多元化生态扶贫。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做优做强绿色产业,变“绿色”为“金色”,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作用,走出精准产业扶贫的新路子。要实现旅游业反哺农业,由政府为当地村民补贴引进适合当地气候、效益显著的特色农产品,如花菇、木耳等,并建设观光类蔬果养殖所,以及太极养生基地,并扶持村民开办农家乐,从多方面帮助村民增收脱贫。

五、生态扶贫如何从理论到实际

根据参考文献综述掌握的国内外目前精准扶贫当中生态扶贫的现状,上访武当山特区政府扶贫办和环保局,以及实地走访金花树村等村民家中所了解到的以当地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与国家生态扶贫相关政策所作出的具体生态扶贫措施,我們了解到,生态扶贫项目目前处于推进的初级阶段,它依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一)根据国家政策因地制宜

国家制定的扶贫政策是通过一系列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之后,结合生态扶贫理论制定出来的,是具有普遍性和适泛性的,它起到的是指导方针的作用。在这个大的方针之下,如果不知变通,不切合实际的话,扶贫工作将难以开展。生态扶贫工程还在探索阶段,当地政府要将国家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将生态扶贫工作由初始的普遍性,适泛性转化为针对性,戳中生态扶贫工作当中难点的“要害”,那么很多扶贫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在我们实地走访之后发现,根据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原则,一些村民应该从经济上得到政府的相应补贴,可是据我们实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些村民并没有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来自政府的任何补助措施。所以政府应该加强扶贫工作监管,使工作能更加有效地落实到位,让那些真正应该享受到扶贫补助的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做好生态扶贫工程的舵主

在五个一批的基础之上,加上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一批,形成六个一批的更加完善的扶贫体系,是打好经济建设的攻坚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翻开社会主义新篇章,迈出经济改革坚实步伐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严格按照党的发展路线和指导方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共同建设一个健康发展,和谐富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慧,叶尔肯·吾扎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扶贫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0).

[2]黄金梓.精准生态扶贫刍论[J].湖南农业大学科学,2016,(4).

[3]陈金明,吴炜. 武陵山片区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论纲[J]. 学习月刊,2015,(02):28-29.

[4]周清清,赵恒. 生态移民过程中的社会适应、安置问题研究——以贵州省土地资源稀缺地区为例[J]. 现代妇女(下旬),2015,(01):185-186.

[5]王思铁 . 精准扶贫 :改“漫灌”为“滴灌”[J].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4):14-15.

[6]孙璐 . 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 [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15.

[7]黄承伟,覃志敏 . 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 [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1):131-136.

[8]葛志军,邢成举 . 精准扶贫 :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述——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 [J]. 贵州社会科学,2015,(5):

[9]何文毅.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精准扶贫工作[N].四川日报,2015-10-21.

[10]王晓毅.精准扶贫与驻村帮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3).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