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图景、困境及愿景

2018-06-11 09:12张远照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法治村民

张远照

摘   要:西部地区乡村要振兴,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是关键。西部地区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是一项由乡村科技人才计划、乡村信息人才计划、乡村规划人才计划、乡村医学人才计划、乡村教育人才计划、乡村旅游人才计划、乡村文化宣传人才计划、乡村优秀党员计划、乡村法治人才计划、乡村治理人才计划等共同构成的系统性、全面性、多层次、综合性系统工程,其是落实“优先发展西部”战略目标的关键。基于此,认真对待前述系列计划所面临的应然图景、实然困境及未来愿景于西部地区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具体实施而言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 键 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人才;图景;困境;愿景

实现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西部地区乡村治理的伟大目标追求,是西部地区村民的时代夙愿,是西部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优先发展西部”战略目标的关键,是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有之义。西部地区乡村要振兴,以系列人才计划为构成要素的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是关键武器。西部地区乡村要振兴,认真对待前述计划所面临的图景、困境及愿景极其重要。

一、西部地区乡村科技人才计划:图景、困境及愿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西部地区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支撑是关键。科技人才支撑是解放和发展西部地区生产力的前提,是把我国西部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地区的前提,是逐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优先发展西部”战略应有之义,是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的重大举措,是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物质保障,是逐步打赢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举措。

西部地区乡村科技人才计划依然面临严重困境。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长期处于贫困以及交通、通讯、网络等公共设施长期处于落后的客观事实,这无疑使得大部分高科技人才不愿意落户西部地区,并进一步加剧西部地区乡村科技人才极其匮乏之窘境。另一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科技人才的服务保障、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这势必削弱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据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如何完善与技术工人特点相适应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长效激励机制,完善技术工人评价工作及享受待遇政策,加大劳动和技能竞赛培养选拔技术工人工作力度,保障好技术工人休息休假权利等成为破解西部地区科技人才支撑的关键之举。[1]

二、西部地区乡村信息人才计划:图景、困境及愿景

信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西部地区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信息人才支撑。信息公开是确保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在西部乡村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是确保西部地区人民真正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批评权、建议权、监督权、选举权等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关键之举,是担保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一体化建设发挥真正实效的前提,是预防村委会或村组织相关组成人员权力行使出现错位、越位、缺位、滥用等乱象的制度利器,是预防乡村腐败、“村霸”、乡村权力异化的关键举措,是“阳光乡村”、“美丽乡村”、“绿色乡村”建设应有之义。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西部地区目前的实践而言,由于乡村信息人才严重匮乏的事实,由此引发的村务信息公开机制虚置化、村务信息形成机制真空化、村务信息公开事后救济机制乏力化、村务信息公开形式单一化、村务信息公开内容欠缺全面、客观、真实、准确等乱象严重压缩了村民自治的空间,架空了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初衷,侵蚀了基层民主政治的根基,为乡村腐败、基层微权力寻租等乱象提供了制度诱因。

针对前述情况,国家应在西部地区信息人才建设方面给予其充足的财政支持,政府及相应部门应逐步完善信息、通讯、网络等公共设施,大力引进互联网、计算机、通讯工程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学生等信息人才资源,以期逐步建立健全村务信息制作、获取、保存、公开、存档等机制,进而早日达成村务信息惠农富农的愿望,确保村民真正参与到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来,加快村民参与权、监督权、知情权逐渐从法定权利向现实权利转变之步伐。

三、西部地区乡村规划人才计划:图景、困境及愿景

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规划不无直接关联,然而乡村规划合理与否的关键则取决于乡村规划人才的大力支撑。乡村规划具有加强乡村规划管理,协调乡村空间布局,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功效。乡村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既应遵循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亦应符合是否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是否有利于促进乡村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是否有利于保护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是否有利于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是否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否与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衛生、公共安全需要相适应的标准。总之,乡村规划人才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村规划实践过程中,专业性、职业化、技术性、人文性乡村规划人才明显紧缺,现行乡村规划教育体系弊端明显,乡村规划教育课程设置与具体实践之间依然存在严重张力,传统乡村规划师缺乏对乡村发展规律、物质空间、公序良俗的深刻理解,乡村规划行政化现象严重等客观事实削弱了乡村规划的价值,破坏了乡村环境,浪费了乡村本土资源。

基于此,一方面,西部地区乡村规划人才计划之建立健全既需加强高校乡村规划课程的独立设置以培养具有专业性、职业化、人文性的乡村规划专业人才,亦需加大乡村规划专业领域专家、学者、学生的资金投入。[2]另一方面,国家应当加大乡村规划人才培养力度,以期为西部地区乡村规划提供有力人才储备。除此之外,高校及乡村应逐步建立健全乡村规划人才交流制度,以期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活的经验”或“活的力量”。

四、西部地区乡村医学人才计划:图景、困境及愿景

乡村医疗人员是最贴近村民健康的“守夜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急需大量医学人才的支撑。乡村医疗事关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事关村民全面发展及村民生活质量水平,事关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乡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国家富强及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之落实,事关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一体化建设,是解决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应有之义,是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本质要求。

但一个值得十分关注的事实是:由于长期深受西部地区落后的经济、医疗卫生等公共条件影响,乡村医疗人才计划依然面临诸多困境。诸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高效便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尚缺乏;乡村医疗体系中的中医药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药品供应体系尚不完善;公共医疗安全体系尚不健全;办医格局单一化现象明显;健康服务新业态未形成;医疗产业发展滞后;乡村医疗体制改革常态化趋势尚未形成;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单薄;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体系未建立;医疗卫生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等等。究其根源,乡村医疗人员缺乏是其关键。[3]

针对前述情况,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资金支持力度,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医疗机构应积极发挥其在乡村医疗振兴中的主动性,村委会与科研院所之间应逐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专项培养机制建设。总之,倘若西部地区乡村没有相应医疗卫生人才计划支撑,所谓的普及村民健康生活、优化村民健康服务、完善村民健康保障、建设乡村健康环境、发展乡村健康产业、全面落实“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目标便成为一句空话。

五、西部地区乡村教育人才计划:图景、困境及愿景

教育是国家百年大计,是强国之本。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直接实施者,其在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方面扮演者最重要的角色,其承担着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职责,教师队伍强大与否的事实直接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实现程度与进度。[4]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亦然。离开了先进教育人才的支撑,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将成为观赏性图景。

但目前西部地区乡村教育人才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师德师风、政治思想素质方面,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在专业素养方面,由于大多数师范院校和高水平大学缺乏对乡村教师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乡村教师的教育素养也较为缺乏。近年来,西部地区中小学乡村教师的质量、专业化素质等更是日益成为乡村教师振兴计划的制度瓶颈。另外,在西部偏远山区,幼儿园教師、职业院校教师的质量亦是现实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在配套机制方面,中小学乡村教师的编制配备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尚不健全,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急需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考核评价制度严重欠缺,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乡村教师职称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依然是制约西部地区乡村教育人才计划的最大障碍。在待遇方面,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偏低,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严重欠缺,乡村教师的待遇、经费保障等缺乏保障,乡村教师婚姻、家庭、生活等保障较低,民办学校规模始终遭到压缩,民办学校务在业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缺乏权利保障等问题大量存在。

有鉴于此,为确保西部地区乡村教育人才平衡充分发展,大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强化乡村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质,全面深化乡村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待遇等对对落实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振兴战略而言势必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5]

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人才计划:图景、困境及愿景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与乡村旅游人才的职业素养存在直接关联。西部地区乡村旅游是在结合西部地区地缘优势、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地形构造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给国家和村民带来的经济收入呈递增趋势,这说明乡村旅游已然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来源。当然,该产业还具有扩大乡村内需、稳乡村经济增长、促进村民就业、减少乡村贫困等积极推动作用。西部地区乡村旅游产业之健康发展既离不开政府引导,也离不开市场运作。其既需要因地制宜,也需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其既需要考虑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需要考虑乡村自然环境的承受力。其既需要实地探索乡村所蕴含的旅游价值,也需对乡村旅游做出长远规划。

但鉴于西部地区旅游人才资源欠缺的现实,西部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始终踌躇不前。诸如乡村旅游依然缺乏科学引导;相应的旅游市场经营、管理、宣传、开发、规划、导游等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乡村服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且缺乏专业培训[6];村民对乡村旅游缺乏了解与重视;村民缺乏对乡村旅游经营理念极其欠缺并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村民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等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在乡村旅游方面的引导依然有限,等等。这些困境无疑使得我国西部地区的乡村旅游长期处于浅层次发展阶段。[9]

有鉴于此,一方面,为了吸引大量旅游管理、经营管理人才到乡村开发旅游产业,政府在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规范、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设施改善、乡村产品业态发展、乡村旅游宣传、乡村旅游基地示范、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等方面应当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产业应当积极与西部地区高校展开密切合作,以期为乡村旅游产业人才培养输送大批人才。最后,作为本土化的旅游人才,乡村旅游服务者有义务进一步学习强化乡村旅游经验并提高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

七、西部地区乡村文化宣传人才计划:图景、困境及愿景

西部地区乡村文化要振兴,文化宣传人才是关键。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符号象征。文化的内涵在于宣传,文化宣传对公民行为而言可起到教育、预测、评价、指引等规范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西部地区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有助于满足村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解决西部地区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需求与乡村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矛盾的关键,是推动西部地区乡村经济结构调整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节点,是全面深化西部地区乡村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对于广大西部乡村地区而言,乡村文化振兴应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基,以宣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党在新时期的各种执政思想为关键内容展开。西部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在结合乡村乡土民情、风俗习惯、语言习惯、历史因素、民族因素、现代因素等综合因素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既体现西部村民特色,又体现国家宣传导向的优势文化产业。

就目前而言,在西部地区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任务依然艰巨。总体而言,西部地区既未形成本土特色骨干文化企业,更遑论相应的西部乡村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另外,西部地区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依然面临着如下困境: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政府投资有限;税收金融等资金支持力度弱化;乡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严重匮乏;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引导;文化宣传人才极度欠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立法规范,等等。

有鉴于此,在立法层面,建立专门性、统一性的乡村文化产业规划立法实属必要。在政府执法层面,政府应加大乡村文化产业的重视力度,并在资金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乡村文化产业人才大力支持。在实践操作层面,西部地区高校应主动与乡村基层地区协力合作,为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性、时代性、本土化、人民性、大众性特征的乡村文化宣传人才队伍努力奋斗。[10]

八、西部地区乡村优秀党员计划:图景、困境及愿景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确保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取得良好实效的政治保证,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优秀党组织和党员人才的大力引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西部地区乡村要振兴,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西部地区乡村党员人才发展始终面临诸多困境。在政治素养方面,党员的文化修养、政治思想、党性修养等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欺上瞒下、利用宗族势力妨碍党的决策执行等乱象丛生。在组织纪律素养方面,党员的组织纪律涣散,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无疑使得国家政策最终难以在乡村落地生根。在党员廉洁素养方面,乡村党员滥用权力现象、权力寻租现象、私分国有资产或救灾扶贫物资现象、公款吃喝等现象大量存在。在纪律素养方面,乡村党员在乡村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款物、精准扶贫等分配中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现象不断,对待村民诉求消极应付、态度恶劣、简单粗暴等现象屡屡出现,这无疑损害了党群关系。在工作纪律素养方面,乡村党员消极贯彻党的政策方针、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等现象不断。在生活纪律素养方面,乡村党员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违背乡村公序良俗、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有鉴于此,一方面,为解决前述乡村党员纪律涣散乱象,在乡村领域重点培养一批有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的优秀党员人才成了新时代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西部地区乡村党员政治素养,着力提升乡村党员组织纪律素养,坚定不移推进党员廉洁机制建设,大力培养乡村党员群众意识,严格乡村黨员的工作纪律等成了新时期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逻辑前提。

九、西部地区乡村法治人才计划:图景、困境及愿景

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一体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一体化建设体系中,作为确保乡村自治得以最终实现的关键力量,法治与德治是该体系的两翼,自治则是该体系的目的。法治原理表明,乡村并非法外之地,唯有实现乡村法治,法治的普遍性特征才能得以体现。乡村是基层政权的根基,唯有让法治思想在乡村落地生根,村民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基层政权及国家政权才能得以巩固。乡村法治是法治的最后一公里,唯有实现乡村法治,乡村治理才能顺利进行。总之,西部地区乡村要振兴,法治人才是关键。

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乡村法治状况尚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法治人才极度缺乏,乡村法治局面亦尚未真正展开。在法治思想方面,西部地区村民的法治思想依然严重欠缺,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不行使权利、不履行义务等法治思想严重匮乏现象始终普遍存在。在村组织权力运行方面,由于法治人才的欠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的村组织设置不合法与不合理以及村组织权力行使不规范或缺乏程序性等乱象始终源源不断,这无疑为权力滥用、权力寻租乱象提供了温床,妨碍了村民知情权、民主权、监督权、选举权、参与权等基本权利的实现,有碍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功能的落实,并最终架空了乡村治理的价值。在乡村规范方面,由于法治人才资源的欠缺,相应的乡村规范甄别机制始终尚未建立,违反法律法规的村规民约、旧规陋习、风俗习惯等依然大量存在。在纠纷解决方面,以私了、和解、调解为主的纠纷解决方式在乡村纠纷解决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规则之治”始终难以在乡村生根发芽。

据此,在大力推行乡村法治人才计划过程中,首先,应努力培养村民法制意识、法治意识、权义意识;其次,应逐步健全乡村组织结构和权力运行机构;再次,应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甄别机制、适用机制、完善机制等机制;最后,在整合前述制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村民法治意识培养机制建设并逐步完善村规民约治理体系等无疑有助于确保乡村权力规范运行和完善以法治为主导的乡村纠纷解决体系。[11]

十、西部地区乡村治理人才计划:图景、困境及愿景

西部地区乡村要振兴,乡村治理人才是关键。从本质上讲,乡村治理是一种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管理的过程,乡村治理的实效性与本土化管理人才和外来人才之间存在直接关联,乡村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人才队伍构成状况、国家的支持力度等因素直接决定了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效性的发挥。

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部乡村地区始终面临着以下困境:一方面,乡村治理行政化严重现象日趋明显,这势必压缩了村民自治的空间,并使得村委会权力朝着膨胀化、扩大化、集中化趋势发展,这无疑为“村霸”“小官巨贪”“乡村腐败”等乡村治理乱象提供了生存缝隙。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部分劳动力向城市急剧涌入已成了客观事实。如此一来,乡村治理主体力量严重欠缺的局面便使得乡村治理成了一句佳话。

有鉴于此,大力推进西部地区乡村管理人才计划实属迫切。当然,在推进西部地区乡村管理人才計划过程中,以下两点值得注意:一方面,西部地区乡村管理人才规划应坚持“走出去”战略。该战略是指通过西部地区高校应抓紧和乡村基层合作,逐渐建立一批有文化、有管理才能的本土化优秀村民队伍,以期为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凝聚力量。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乡村管理人才规划应坚持“引进来”战略。随着给付行政、福利行政、民主行政、数字治理时代的到来,地方政府不应再扮演“守夜人”的消极行政角色。相反,其应当在西部地区乡村管理人才规划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主动精神,应加大乡村管理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以期实现乡村外流人员的“回流”,进而为西部地区乡村治理提供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 中央办公厅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3-23 (1).

[2] 金东来.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专项性改革研究——面向乡村的城市规划教学改革[C].辽宁.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论文集,2016.1-7.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D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l.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D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l.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D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l.

[6] 杨玲莹.乡村旅游人才市场调研系列之四——上海: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后经不足[N].中国旅游报,2007-8-22 (11).

[7] 范方舟.乡村旅游发展的人才现状及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9):131-133.

[8] 中共中央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DB\OL]. https://baike.so.com/doc/6182502-6395749.html.

[9] 邬佩怡,黄倩.“中国乡村法治调查”读懂乡村法治[N].检察日报,2013-6-5(5).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法治村民
城乡制度变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乡村规划专家研讨会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