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护理管理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优势研究

2018-06-11 11:55张惠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管理脑梗死

张惠芳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护理管理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优势。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双盲随机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管理前后ESS评分、BMI指数等变化、风险控制率、健康知识知识掌握度、生存质量评分等。结果 两组管理前ESS评分、BMI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理后观察组ESS评分、BMI指数等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风险控制率、健康知识掌握度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目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管理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优势显著,即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风险因素,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生存质量,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脑梗死;临床路径;护理管理;优势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c)-0021-03

在临床心脑血管科,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具有“三高”特征,即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等。该病症是由于局部脑组织急骤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等引起的急性脑部病变,其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若患者发病后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对其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导致其家庭负担和压力加重[1]。而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对其采取流程化、合理化的护理管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还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提升医疗质量的目的[2]。因此该文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双盲随机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即对临床路径护理管理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优势做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雙盲随机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晓同意。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62~86岁,平均年龄为(68.3±2.7)岁。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61~85岁,平均年龄为(637.5±3.6)岁。两组基础资料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及排除标准[3]: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经MRI和头颅CT等确诊;年龄均>60岁;意识清醒、依从性佳;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大面积脑梗死者,排除精神痴呆等疾病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排除恶性肿瘤者;排除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即采取常规步骤管理患者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具体为:①组建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小组。即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主治医师等共同组建管理小组,然后根据小组成员自身经验以掌握的相关专业护理知识等,制定可行的、科学的临床路径措施,具体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化验、检查、治疗、护理等方面。以表格形式上述内容加以整理,执行期间需严格根据时间要求进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对路径管理内容作出适当的矫正和修改。②风险评估管理。即汇总评估患者的体检信息治疗,并采取分级预防管理路径对患者人群进行管理。③生活方式管理。综合调查患者的生活信息,对其运动、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等方面实施针对性指导。生活方式上,指导其早睡早起,严格戒烟戒酒,以形成健康生活习惯。饮食上,指导其掌握谷类、奶制品、水果等最佳比例,确保膳食结构合理,对糖类和盐分摄入予以限制。在运动上,需指导其科学消耗热量,采取合适的运动方式,以有效控制自身体重。④健康知识宣教。即入院后,可对患者采取一对一科普式健康宣教,将适量运动、规律饮食、戒烟戒酒等重要性告知患者,并将正确的生活习惯介绍给患者,告知其路径干预的计划和意义。在护理管理实施一个月护理,可指导分析血压、腰围、体重指数、不良生活习惯产生的危害。在患者入院3个月后,可进一步加强生活指导,并根据其病情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管理前后ESS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进行评估,分值高低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反比)。BMI指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5]进行评分,分值高低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等变化、风险控制率(观察并记录急症发生情况)。健康知识知识掌握度(包括健康知晓、“三低”饮食、每日运动、戒烟等)。生存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6]评定生存质量,内容包括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评分高低与生存质量高低呈正比)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加以分析处理。在处理数据过程中,t用以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χ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ESS评分、BMI指数对比

两组管理前ESS评分、BMI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管理后观察组ESS评分、BMI指数等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风险控制率和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

观察组风险控制率、健康知识掌握度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目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发病率约为75%,而患者病死率约为10%~15%,其是临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针对该病症,临床治疗的方法主要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保护、抗凝、扩血管、脱水降颅压、并发症预防等。脑梗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且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所以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危害。而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对患者加强护理管理尤为关键[7]。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是由专业人员针对某一病种制定的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其是基于临床常规护理,促使临床路径护理的可操作性、先进性、科学性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增强,这样即可提升临床疗效,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能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良好的护理服务,从而达到提升其生存质量的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其包括的内容为建立管理小组、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健康宣教,其对于改善患者疗效和预后发挥着重要作用[8]。该文的研究中,两组管理前ESS评分、BMI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理后观察组ESS评分、BMI指数等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风险控制率、健康知识掌握度等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目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因此可以看出,临床路径护理管理用于脑梗死患者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护理管理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优势显著,即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风险因素,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生存质量以及满意度,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芳,金瑛.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138-140.

[2]  张宗群,翟铁.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体会[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4):581-583.

[3]  金淑君,吴祥女,王颖.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9):89-91.

[4]  李新辉,李晓杰.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5):197-198.

[5]  孟国娟.临床护理路径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愈后的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5):34-36.

[6]  魏向红.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2):100-102.

[7]  羅小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当代护士,2012(2下旬刊):26-28.

[8]  杨妹二,郑春燕,刘友兰.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91-92.

(收稿日期:2018-09-20)

猜你喜欢
临床路径护理管理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分析
临床路径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设想
护理宣教前置在胃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作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