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远运动项目技术的理论分析

2018-06-11 06:30乔正基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8期

乔正基

摘 要: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国家都把三级跳远成为重点发展项目,积极投入此项训练,我国三级跳远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董斌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上历史性地获得铜牌。对于动作结构相当复杂的三级跳远项目而言,要想使其获得新的进步,合理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工作,对其动作技术,包括运动类型情况、助跑以及起跳等方面进行分析就相当重要。

关键词:三级跳远 运动类型 助跑技术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a)-0060-02

1 三级跳远运动技术类型和三跳比例情况

在三级跳远中,各跳距离能反映出各选手水平速度的分配和三跳作用力的程度,且三跳的各距离对成绩有直接的影响。比例涉及三个阶段的每一阶段所涵盖的实际距离,以及动作的支配。如果只在某一阶段太强调或加重距离,势必会失去下一跳阶段的距离,而影响到整体距离。因此,在选手拥有足够技能时,都可能发生比例上改变。

从三级跳远运动项目的技术层面分类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1)单足跳技术:单足跳的比例大于跳跃的比例至少2%以上;(2)跳跃技术:跳跃的比例大于单足跳的比例至少2%以上;(3)平衡技术:单足跳与跳跃的比例差距小于2%。然而,这种技术分类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划分标准,只能有效地区别不同技术风格之间的差异。

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分配,一直以来是选手、教练以及研究人员所重视的问题,主要了解选手的技术风格和能明确训练方向的参考依据。国外有关三级跳远三跳比例分配的研究指出,最佳化的三跳比例为35%∶30%∶35%。研究结果显示:提出支持跳跃技术的策略。国内学学者对三级跳远选手三段距离成绩分析,显示跨步跳、跳跃距离与比赛成绩有显著相关。因此,三级跳远运动的成绩有很大程度是取决于跳跃距离及跨步跳、跳跃距离的总合,跳跃距离是影响现代三级跳远的成绩主要因素,而朝向速度型的平跳技术发展。

2 三级跳远助跑技术情况分析

三级跳远的助跑速度是成绩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助跑最后一步瞬间着地时,身体重心有高的水平速度是获得最佳成绩的先决条件。对助跑速度而言,步幅与步频跟速度有关,而获得最大速度应分配到助跑最后两步。助跑又分为4个阶段:开始—启动阶段—延续阶段—转换阶段,其中转换阶段是三级跳远是否成功的重要关键,尤其是最后助跑的倒数第二步,跳跃项目的倒数第二步不同于正常冲刺跑的步伐,当脚接触到地面时动作有所改变,使身体重心降低增加起跳角度,唯有三级跳远起跳角度远远低于其他跳跃项目,主要目的是尽量保持速度在三跳中。在过往的研究中显示出,助跑最后第二步的步幅最大,助跑最后一步水平速度最快。在步速方面,三级跳远助跑转换阶段的最后两步步速都呈现加速状态,表示助跑速度有来越快趋势,不再是为了配合起跳技术而采用可控制性的助跑策略。至于步幅方面,呈现长—短的模式,但是助跑最后两步步幅的变化不大,不超过5cm的变化,表示在起跳前助跑最后的步幅与步频没有明显变化,而是保持最高速度,积极攻板起跳。

3 三级跳远运动起跳技术分析

3.1 起跳重心水平速度的变化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指出,三级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各跳起跳时身体重心的起跳初速度和起跳角度。在起跳初速度越大时,飞行的距离就越远。起跳速度是由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大小所决定。三级跳远的各支撑阶段的水平速度的损失和垂直速度的增益呈线性关系,若一味追求垂直速度的加大而使水平速度損失,反而会导致成绩下降。对于三级跳远而言,水平速度构成比例为3∶1,重要的是水平速度的部分。近年来,对于三级跳远技术的着地与起跳技术的研究,越来越针对如何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和提高水平速度利用率的技术问题。三级跳远整个动作过程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中着地支撑期的前半段速度降下,到后半段起跳离地时速度又增加,而且每个阶段的跳,水平速度逐渐减小。

3.2 起跳重心垂直速度的变化

由于三级跳远是连续三次起跳和着地技术,在每个支撑阶段运动员会在支撑阶段起跳后获得垂直速度,多少都会损失掉水平速度。为了可以增加各跳远度的距离,在支撑阶段必须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同时又要获得垂直速度,原因是如果损失太大的水平速度往往会缩短整体的跳跃距离以及比例问题。国外研究指出,支撑阶段水平速度的损失与垂直速度的增加有呈线性相关。其中,第三跳的垂直速度最大,第二跳最小,第一跳则居中。在三跳阶段的垂直速度技术特点上,单足跳必须维持水平速度,在垂直速度上不宜过多;跨步跳由于是同一腿完成起跳,垂直速度最小;而跳跃阶段是要增加垂直速度营造更远的飞行距离。三跳垂直速度较小的情况,虽然可以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但是却无法给予较好的飞行距离,因此垂直速度并不是影响成绩的最大关键因素。

3.3 重心起跳角度的变化

三级跳远成绩是由起跳时身体重心速度和起跳角度所决定,理想的三跳起跳角度范围分别为14°~18°、13°~15°、16°~20°。200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决赛女子八名选手三跳的起跳角度,分别为15.5°±1.4、11.4°±2.1、21.4°±1.4;而中国优秀女子选手分别为14.8°±1.21、11.9°±1.55、18.4°±3.87。依数据显示,不管是采用何种技术类型,都是以跳跃阶段最高,跨步跳最低;其次是单足跳,三跳阶段的单足跳起跳角度有缩小趋势。主要原因是建立更高的速度以及更平坦的抛物线,利用速度跳得较低而远,而非跳得小。前两跳较平的起跳角度,如果单足跳起跳角度太大,势必会增加后两跳起跳腿的着地负荷,使缓冲加深,不利于起跳动作的实施。所以在技术训练上建议第一跳必须强调跳出去的感觉,而非往上跳跃;第二跳以较低平的抛物线,尽可能保持水平速度,维持向前的动力;第三跳动作结构与跳远技术相同,增加起跳角度,充分把身体抛高于空中,来获得最远距离。

3.4 着地与起跳的水平距离

通常增加着地距离,可以提高该阶段距离,但却会增加刹车力量导致水平速度的损失,着地时起跳脚位置在身体重心前距离太远,将会产生一个较长的支撑前期,使煞车力增大,延迟起跳脚的伸展,不利于起跳动作的执行,因此着地距离会影响煞车时间的长短。一般男子优秀选手三跳着地距离分别为55cm、53cm、60cm,以跳跃最大,跨步跳最小,单足跳为中;而优秀女子选手的三跳着地水距离平均为31.38cm、31.93cm、35.25cm,起跳时的水平距离平均为40.55cm、38.80cm、38.23cm。从这些研究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出三跳的起跳时水平距离大于着地距离,所以在支撑前期会损失水平速度,但是起跳时水平距离较大,有利于延长推蹬作用于地面的时间,补偿支撑后期的水平速度,取得最佳的重心抛物线轨迹。

4 结语

因此,不管采用何种技术类型,在训练时,脚着地动作必须重视积极主动性,主要目的是减少着地时支撑阶段的煞车作用,降低三跳的水平速度损失率,增加各阶段飞行距离。总之,着地水平距离与起跳水平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起跳动作,而是必须控制适宜着地距离,才能有效发挥起跳效果,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嘉慧.中外女子三级跳远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对比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8(2):104.

[2] 虞瑾瑜.对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训练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3):51-52.

[3] 孙杏芳.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及训练方法[J].才智,2017(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