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公平到体育教育公平

2018-06-11 06:30杨智国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体育教育体育

杨智国

摘 要:本文从教育公平视野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学科交叉法对国内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从而探索我国体育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体育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存在严重不足:研究成果稀缺;研究手段单一;研究内容简单,缺乏深度。认为要加强体育教育公平研究,完善理论体系构建、增强实证数据考察,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教育公平 体育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b)-0227-03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说明教育的公平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 教育公平

学界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基础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公平包括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和高中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1.1 教育公平定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故而,要从多角度、不同层次对教育公平进行定义。作为社会公平的延伸,教育公平具备了从社会领域和教育领域两个不同角度的不同定义。

1.1.1 社会领域

所谓教育公平,也即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其核心是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公平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被平等地对待,以及具有同等的学业成就与就业前景的机会。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从社会角度看,教育公平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各个方面概括了公民享有的教育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不限于)公民获得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

1.1.2 教育领域

从教育学的视角看,教育公平是一种制定教育政策、分配教育资源的价值取向,其外在表现形式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规范和原则,其实质和最终结果应该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上的公平,即受教育者所取得的教育成就的公平。就教育角度而言,不同时期的教育公平问题是不同的,决策者依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和面臨的主要问题,解决相应的教育公平问题。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教育公平具有整体性,但不能将其作为独立的问题与社会公平割裂开来。作为社会问题的教育公平与作为教育问题的教育公平二者密不可分。实践中既不能把社会问题当成教育问题,也不宜把原本属于教育的问题社会化。

1.2 实施教育公平的主要路径

1.2.1 政策、制度改革

袁振国教授在《以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中提出,需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是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必须把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统筹利用好、布局好各类教育资源,突出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和困难人群倾斜,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水平。

1.2.2 加大教育财政投入

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近年来不断增长,但当前我国对教育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有学者对1978—2007年的教育统计和财政性教育支出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对改善教育公平程度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基础教育支出尤其如此。教育财政投入是丰富学校教育资源、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资源、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多寡,很大程度决定了教育对师资、生源的开发程度,决定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否。我国在2012年首次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

1.2.3 是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

近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成为研究的热点。互联网以其开放、平等、共享的精神内核以及富有颠覆性、创造性、包容性的思维特征,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新助力、新手段。《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六专栏更是以“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为标题,可见国家对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公平之重视。

1.3 教育公平研究的不足之处

尽管教育公平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对教育公平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然,我们必须看到国内有关教育公平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3.1 教育公平理论研究薄弱

虽然现有的研究颇多,但各种观点难免有矛盾的地方,缺乏整合。通过上文的论述不难发现,学者们试图从社会、教育等角度对教育公平进行定义,但最终发现教育公平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是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的产物,任何用单一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的尝试,最终只能适得其反。

1.3.2 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

对义务教育公平的研究仍以理论层面的探讨为主,许多研究成果着重于从理论上分析义务教育不公平问题、原因和对策,相比之下,实证应用研究缺乏,具体措施上的可操作性建议也都大而化之,缺少实践的验证。就现象讨论现象,缺少实证研究是教育公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的研究就好像无根之萍,不利于教育公平研究的良性发展。

1.3.3 宏观层次研究居多,中观、微观层次研究较少

宏观层次的研究是指国家和地区层面的研究、中观层次的研究是指学校层面的研究、微观层次的研究是指学校内部的研究。纵观国内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大多围绕区域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公平等方面进行研究。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上一条研究不足的主要原因。

2 体育教育公平

通过对体育教育公平的上级概念——教育公平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笔者认识到,我国关于体育教育公平的研究或许还处于萌芽状态。在通过知网查询相关文献后发现,国内关于体育教育公平研究的期刊文献仅有43篇,其中CSSCI仅有4篇;硕士论文2篇,其中一篇《高校体育产业化的解析》并不直接涉及体育教育公平问题,仅在论述过程中稍有涉及到体育教育公平,因而可以说仅有一篇硕士论文直接关注体育教育公平研究;博士论文0篇,可以说我国体育教育公平研究确实还是一块学术“低洼地”,需要学界进行一定的挖掘研究。

2.1 体育教育公平定义

在对相關文献进行阅读后笔者发现,虽然学界已经开始关注体育教育公平这一问题,然而,尚无学者对体育教育公平进行定义。现有的研究往往直接忽略对体育教育公平的学术定义,仅有少数学者会在简单论述教育公平后提及体育教育公平,但仍无对体育教育公平进行概念性的界定。虽然体育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下层属性,但体育教育有其区别于一般教育的特殊性。不能粗暴地将体育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一个分支,进而忽视对其进行概念界定。

2.2 体育教育公平研究现状

区别于教育公平的研究,体育教育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刘云龙于2011年7~9月,通过向山西省国家级35个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对体育教师师资情况、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体育器材设施资源等作了详细的调查;杜文银对德宏州内的芒市、梁河、盈江、陇川的州、县、镇、乡4级中学共38所学校(16所中学,22所小学)做了细致而深入的调查;而唯一的硕士论文则在甘肃省随机抽取了65所学校进行调查,其中城市中学17所、小学17所,农村中学16所、小学15所。笔者认为,体育教育公平研究在实证研究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主要是由于体育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地方。体育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具有先天的外在表现形式,就实证研究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当然,正是由于这种先天的外在形式,对体育教育公平的研究往往集中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对于隐性现象的研究则显得较为薄弱。

另一方面,体育教育需要被教育者身体力行的参与其中,故而体育弱势群体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不利。所谓体育弱势群体是指“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在体育活动或比赛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的境况,而弱于其他学生群体的特殊群体”。体育教育公平在体育弱势群体研究方面同样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李绪稳就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现状以及受到的影响,对西藏民族大学学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康辉斌等人则通过对体育弱势群体形成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身体、生理、心理因素是形成体育弱势群体的内部原因,学校课程管理、体育教师、体育成绩的评价方式是形成体育弱势群体的外部原因。除此以外,黄永飞还在《论残疾人体育教育公平的作用》一文中,就残疾人体育教育公平的社会意义进行一系列的论述;谭小春则从性别歧视视角论述了高校女性体育教育公平问题。不难看出相对于教育公平中弱势群体的研究,体育弱势群体的问题更为突出,研究也更为细致、深入。由于被教育者在体育教育中的参与程度较为明显,所以体育弱势群体在体育教育公平的表现更便于观察和研究。

作为教育公平的一个分支,体育教育公平在城乡差异上同样具有显著性。最直接反映在城乡之间的体育场地资源、体育器材资源和体育师资资源。《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各类体育场(馆)近70万个, 其中占国土面积16.5%和占人口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比重为79.8%。而占国土面积83.5%并拥有61%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体育地区却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显示, 我国现有体育场地85万多个, 乡(镇)村体育场馆只有69537个, 而镇(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一半以上。可以看到城乡间体育场地资源存在严重不平衡。体育器材资源的差异在城乡体育教育不公平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往往越是偏远的地区,体育器材资源的缺失越严重。体育教师资源的问题同样如此。城市体育教师无论是在配备数量、教师学历、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等方面,远超农村体育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严重稀缺,常常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体育教师,这是体育教育公平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3 体育教育公平研究不足

虽然我国体育教育公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仍应看到体育教育公平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一,研究的数量与质量有待提高。作为现实存在的严重问题,学界缺少对体育教育公平的足够关注,体育教育公平研究成果较少,特别缺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应加强对于体育教育公平的研究。第二,缺少理论体系构建。在有关体育教育公平的研究成果中,实证研究居多,理论研究缺乏。由于体育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下属概念,学者对其理论体系的构建不够重视,将教育公平的理论体系生搬硬套,忽视了体育教育的特殊性。第三,研究深度不足。对体育教育公平的研究大多围绕体育教育资源和体育弱势群体开展,缺乏对体育教育公平的深层挖掘。第四,宏观层面研究较多,微观层面研究次之,中观层面研究最少。应当加强在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对这两个层面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从而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五,缺少互联网关于促进体育教育公平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尚无一篇关于互联网推动体育教育公平的研究。虽然互联网对于体育教育公平的效果可能不如其推动教育公平的效果显著,由于体育教育需要被教育者身体的活动,互联网在这一方面存在不足。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互联网在推动体育教育公平上起到的作用。

3 结语

体育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重要部分,是实现强国梦的重要基石。“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然我们却忽视了对体育教育公平的探索与研究。笔者通过对教育公平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当前国内对于教育公平的研究现状。体育教育公平研究与之相比还显得十分稚嫩,无论从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都与教育公平存在较大差距。应当加强对体育教育公平的研究,更好地促进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校需要体育教育公平研究以增进体育课程发展;区域需要体育教育公平研究以推动体育教育发展;社会需要体育教育公平研究以促进全民健身;国家需要体育教育公平发展以实现体育强国梦!

参考文献

[1] 解韬.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09(2):20-26.

[2] 吴永军.教育公平: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18):1-6.

[3] 郭喜永.教育公平内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8(3):36-39.

[4] 王建华.教育公平的两种概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6):24-28.

[5] 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8(3):1-6,27.

[6] 王少峰.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3):213-218.

[7] 袁振国.以改革促进教育公平[J].基础教育,2015,12(3):39-41.

[8] 孙阳,杨小微,徐冬青.中国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之探讨[J].教育研究,2013,34(10):111-120.

[9] 尚靖君,王小溪.教育公平实现的困境与出路[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4):3-11.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体育教育体育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