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8-06-11 06:30刘瑜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啦啦操培养路径

刘瑜

摘 要:啦啦操以其特有的时尚、活力、团队三大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开展之初便成为了体育课上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啦啦操开展迅速,队伍在不断壮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啦啦操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啦啦操课程设置、啦啦操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啦啦操提供更专业的人才,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实现啦啦操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同时为啦啦操运动更好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啦啦操 后备人才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b)-0234-02

啦啦操起源于美国,是体育运动中一个新兴项目,最早遍布于美国的各种运动项目比赛现场,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为了给美式足球呐喊助威的活动仪式,到现在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便作为体育表演类项目分别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赛事上崭露头脚;2009年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扶持下,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2014年成立“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每年通过培训和比赛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啦啦操人才,本文对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力求为我国啦啦操事业的后续发展探求新的思路[1]。

1 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目前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啦啦操课程的开设遍及全国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体育课堂上。但因为起步较晚,又受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部分地区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展。因此,啦啦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全國啦啦操委员会”开展“送培到基层”的公益活动[2],还在全国乃至各省市的培训、体育教师的课堂授课及课外的体育训练指导。“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每年都会不定期地向社会输送一批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以此来扩大啦啦操运动的队伍建设。

1.2 目前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自从2017年制定了2017—2020周期啦啦操裁判规则后,等级证都变成了4年的有效期,若想升级必须要有带队经验及执裁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证。将所有队伍建设人群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师,一类是学生,以上人群中90%以上都是年轻人,面临着毕业、就业、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其中任何一条耽误一年或两年时间都要重新进行考级,导致很多年轻的教师中途放弃了再次晋级培训的机会。

2 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2.1 啦啦操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啦啦操运动是一个团队在共同的参与下才能够健康有序的开展下去,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指啦啦操运动员,还包括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从事啦啦操教学的教师、学生、啦啦操爱好者,以及所有操作在幕后的啦啦操工作人员,啦啦操所有运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这些人员。啦啦操后备人才是啦啦操队伍壮大、啦啦操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支撑,目前我国啦啦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为了保证啦啦操运动在中国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2 时代发展对啦啦操的渴望

啦啦操的引进打破了传统体育运动的模式和内容,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号召,强调了全民健身的号召,给校园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啦啦操独特的特点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并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8]。学校的大小活动或者比赛,啦啦操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 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3.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改革啦啦操人才培养理念,将理论学习与技术教学相结合,发展运动员的同时,优先培养出一些优秀的教练员和裁判员。将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训分开来进行,区别对待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学生和老师。

3.2 成立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啦啦操运动开展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啦啦操现有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此外,受到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啦啦操的普及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啦啦操委员会根据我国及各省、地市的实际情况建立啦啦操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为我国啦啦操事业输送更多人才。

3.3 重视课程设置,加强啦啦操文化建设

开设专门的啦啦操课程,为啦啦操人才的培训、选拔、培养、训练、比赛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加强普及和宣传校园啦啦操文化建设的内涵,为啦啦操人才的选拔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再培训学习

不断扩大现有的啦啦操教师队伍,并定期的对其进行再培训学习,并为其提供考取教练员和裁判员等级的机会,因特殊原因耽误的,可暂不升级,这样既能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又不会丧失继续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3.5 呼吁学校领导重视啦啦操运动

啦啦操运动开展以来,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但也仅仅作为一个小的体育运动项目来看待,很多比赛受到场地、器材、时间、资金、人员、培训等因素的影响而搁浅,以2017年全国啦啦操为例:各省的分站赛参加队伍远比各省参加总决赛的队伍要多的多,很多学校领导都把省内比赛当作宣传学习的手段,并没有发现啦啦操给我们带来的极深的社会价值及文化价值。因此,呼吁领导重视啦啦操运动的价值。

3.6 将组织啦啦操训练且取得好成绩的教练列入职称评定的特殊政策里

培养啦啦操后备人才是一个耗时又耗力的苦差事,很多学校的教师担任教练员与教师的双重身份,面临着评职称和训练队员的抉择,很难取舍。为了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又不会错失职称评定的机会,可以考虑的制定在国家级或者国际级比赛获得较好成绩的教练员给予优先进行职称评定的机会,这样可以让真心干事业的教练员放下心理负担。

3.7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进行宣传和学习

啦啦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可以结合竞赛的机会,通过互联网、电视直播、相关媒体等全面宣传和报道啦啦操赛事,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支持、关心啦啦操。吸引更多的赞助商和企业关注推动啦啦操运动的开展[10]。同时啦啦操后备人才不仅可以通过视频学习啦啦操运动的技术技巧,还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啦啦操文化。

3.8 加强各项资源的融合

为了防止人才资源浪费流失,加强专项技术相通的,比如: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武术等方面的人才可优先考虑。另外,根据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不同特色舞蹈融入啦啦操的编排与学习中,促进整个民族的大团结。

4 结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啦啦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促进校园啦啦操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呼吁相关领导重视啦啦操运动的发展,为从事啦啦操事业的教师开启评定职称的绿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宣传啦啦操运动的开展,融合各项资源及在与国际接轨的大环境下将啦啦操运动与我国各民族特色结合起来,创编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啦啦操运动,吸引更多的啦啦操爱好者进入啦啦操运动的队伍当中,培养出更多的啦啦操后备人才,为我国啦啦操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匡慧兰,李德华.国内啦啦操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3(2):33-36.

[2] 张庆如,张庆玲.我国啦啦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1):136-139.

[3] 张臣,李月.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4):65-70.

[4] 胡佳哲,王莉丽.冰上舞蹈表演应用型高等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12):30-34.

[5] 王慧莉.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3):96-100.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啦啦操培养路径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