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以及其培育方法的探究

2018-06-11 06:30陈锡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1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心理健康青少年

陈锡

摘 要:本文系統阐述了体育教育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认为体育教育有助于调控青少年的情绪,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面对人生中的坎坷与挫折。鉴于此,笔者从青少年、体育教学的层面分析了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并以此为依据,实现了课程设置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体育教育 青少年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a)-0020-02

1 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心灵健康成长无法离开健康心理环境与社会环境,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有良好体育文化氛围给予支持,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产生积极乐观的氛围以及宽松的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自我,更好的适应生活。

1.1 体育教育有助于情绪的稳定

适量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合理的调控情绪。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在活动当中充分感受运动快乐,体验自身的情绪与感受,可以驱散紧张感,保持情绪的稳定,及时的发泄内心苦闷、遗憾以及委屈。此外,体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得学生可以养成坚韧、顽强的品质,还可以有效的克服自身暴露出的弱点、弊端,使其更加的坚韧。

1.2 体育教育有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校园体育文化将学生作为核心,借助多元化体育活动,构建并且营造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效的推动学生产生终身体育的理念,推动全面健身计划的有效开展。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够保证心理健康,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愉悦感。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让学生培养以及发现爱好与兴趣。比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并且加入学校的社团,积极的参与到社团组织的活动中,以此加深对于这项运动的了解,还可以选择野营以及登山等户外运动,这对于维持学生的情绪稳定以及健康心理都有推动作用。

1.3 体育教育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培养

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育运动本身需要一定的互动性,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自身特点,提升组织配合以及协作能力,深入探究体育活动的内涵,证明自我价值,征服对手,实现自我教育以及接受教育,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与方法。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挫折、失败以及成功的成长历程,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战胜对手以及征服困难都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体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了良好的个性。

2 培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课程设置方法

2.1 课程设置构建的实际依据

从青少年角度来看,青少年会接触一些先进、前卫的事物,事业较为开阔,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他们迫切渴望有自由空间,需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更加需要加强对于体育的了解,获得充足的体育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同时,青少年正处在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需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使用时代发展的眼光开拓视野,使用战略性与长远化的眼光对现状进行改革。

从体育教学层面来看,教学的方法过于陈旧,学习组织异常单调,教学工作中依然以教师为核心,无视学生真实感受与实际情况。除此之外,教育部规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时间为每周2个学时。如果去除考试以及理论课程以外,在减掉天气原因而取消的课程,学生实际参与的体育课程时间只有15h左右。而学生想要获得锻炼身体的效果,每周最少需要进行3次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通常是30min以上。即便是以最低尺度进行计算,学生每学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也要在24h以上。可见,单纯依靠体育课程的时间很难满足增强体质的要求,依靠增加授课的时数也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合理的利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充分使用场地设施,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全新的课程设置体系需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拓展教学的内容,使得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掌握体育本质,熟悉体育锻炼对于身体以及心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掌握足够的卫生保健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从本质上提升学生体育意识,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2~3项体育锻炼的方法,为以后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真正的实现强身健体以及培养个性的目标。

2.2 课程设置体系建构

在新课程设置体系中使用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各占50%学时的方法,理论课程按照年级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安排,主要讲授运动医学、体育社会学、运动心理学等知识,理论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应该在50%。转变过去体育考试过分关注成绩,忽视过程的情况,从本质上指导以及帮助学生开展更加科学化的自我锻炼,满足学生求职欲望,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增强体育意识。其他50%学时实践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按照自身体育兴趣、基础以及爱好做出选择,实践课程中融入身体素质锻炼的内容,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按照学生的人数合理化的分配教师开展课程教学。通过学习,保证学生能够获得2~3种体育运动项目,全面提升身体素质,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可以从体育锻炼当中获得乐趣。每学期采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课程模式。理论课程可以采用大课的形式,使得学生可以有充分的自由活动实践,选择喜爱的项目开展训练。这种轻松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调整身心,缓解学习压力,能够不再感受到时间空余所带来的空虚感,使得学校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充满活力的氛围。

2.3 新课程体系的实施

体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分层教学法,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依据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级。分级内容涉及到学生教学过程、技能、考评以及目标等。初级班学生基本的教学内容应该以掌握项目基本技术以及知识,提升身体素质为主。对于中级班的学生而言,其教学内容应该是巩固本项目的基本的技术以及战术水平,提升技能水平,充分掌握项目部分练习方法作为主要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具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高级班的学生则要全面掌握项目的技战术水平以及技能,充分理解与认识到运动技术的内涵,在不断改进运动基础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的素质,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保证始终处在较高的水平与能力上。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采取可以充分体现不同级别特征的教学计划、考评标准以及教学内容。

3 结语

作为体育教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身的心理教育知识体系,不断探究教育方法。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歧视那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需要耐心的辅导他们,帮助他们战胜心理障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不良情绪,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克服不良情绪,按照学生心理特征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周忠高,徐俊.试析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中华文化论坛,2008(S1):118-120.

[2] 杨蘅.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01-102.

[3] 王哲广,马铮.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课程设置研究构想[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06,25(4):10-14.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心理健康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