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学校理财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渗透教育

2018-06-11 11:17李倩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储蓄财富案例

李倩

[摘 要] 渗透教育是通过各门学科的正常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的途径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教师在讲授理财知识的过程中用渗透教育的方式大化无形、不着痕迹地把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自己正确、合理的价值观。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理财课程;价值观;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043-03

理财课程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居民财富增加而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加强青少年理财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符合我國特定文化和个人价值观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选择运用合适的理财方式,同时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能够以明智的方式更好地管理和规划金钱和生活。恰如其分的理财行为和高瞻远瞩的理财观念可以使人实现财富的积累,未来生活也更具可控性。如果没有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基础,理财行为可能会误入歧途。因此,学习理财课程的同时,建立和形成正确合理的价值观、财富观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校理财课程中价值观渗透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财经、商务、金融类专业中通常会开设现代理财课程。理财教材主要阐述理财的意义、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理财的意识。

中职学校开设理财课程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中职在校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6~18岁之间,心智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有建立起清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熏染和诱惑。如何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在利益面前坚守做人的底线、在财富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是理财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渗透教育的应有之义。

在对中职学生的理财教学中,如果单纯注重讲述理财知识,而不对其价值观、财富观乃至人生观加以正确的引导,“成功理财”的案例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财富即一切”的观念误导,他们很可能只看到了财富本身的美丽光环,却容易忽略一些对待财富应有的基本态度。这样教学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使未成年学生产生“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错误观念,在他们成年之后走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也容易引发“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错误行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人们的贫富差距愈发明显的社会现实面前,许多人很容易迷失在不择手段地追逐财富的道路上。

因此,在对中职学生的理财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渗透教育,运用恰当的引导方式,融入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以及合理的消费观。

二、理财教学中的正确价值观渗透

中职教师在进行理财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以下一些价值观、人生观的渗透教育。

(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获取财富的过程中守住法律、道德的底线

这是在开始教授理财课程时,教师就需要传递给学生的第一准则。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有些人在迅速增长的财富面前失去了从容、淡定的心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做出了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事情。小到菜贩的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大到证券从业人员的“老鼠仓”,贪官污吏的索贿、受贿,甚至有人为了发财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违法犯罪行为。这些唯利是图者最后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不仅与财富失之交臂,还可能丧失更为宝贵的自由、家庭、亲情等。因此,守住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是理财的首要准则。

(二)“开源节流,细水长流”——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谨防财富流失

学会财富增值的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守住自己现有的财富也需要生活智慧和良好习惯。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月光族”和“负(债)翁”“负(债)婆”,甚至在大学的校园里也有人通过贷款或借钱来满足超过自己消费水平的奢侈品购买欲望。有些大学生甚至因为最终还不了钱,走上绝路,给家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这些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虚荣心与攀比心,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

因此,在理财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强调,财富的积累需要“开源”,而同样重要的理财手段是“节流”,这需要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减少不必要的冲动购买行为,“三思而买”“不买贵的,只买对的”,不盲目追求名牌或奢侈品,不进行攀比消费。

(三)“社会平均利润率决定投资收益率”——谨防“利令智昏”,落入投资陷阱

从本源上看,投资收益是生产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因此,任何一种投资的平均收益率都不可能长期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正如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所说:“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这一结论恰恰是揭示那些打着“高投资收益”幌子的金融诈骗的一个有力的判断依据。很多人往往对投资收益“奇高”的理财产品或投资渠道缺乏免疫力,为了较高的收益会倾囊而出,结果却血本无归。庞氏骗局、传销等非法集资都是抓住了人们这种想尽快致富的心理,用高投资收益做诱饵,使没有判断力的人们受骗上当。网络融资平台的高投资收益,也使很多投资者忘记了高风险的存在,纷纷试水,结果落得“鸡飞蛋打”。

因此,学会利用社会平均利润率来衡量预期投资收益的合理性,就可以比较稳妥地判断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高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落入金融诈骗的圈套。而银行贷款利率可以看作是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最简单指标。

(四)“滴水成渊,积沙成塔”——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可以积累可观的财富

生活中的“一夜暴富”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积少成多”的储蓄,却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做到的。举一个非常简单、直观的例子来说明储蓄对财富积累的重要作用:假设一个人从18岁开始每年存款2万元进行储蓄,如果他购买平均年化收益率4%、安全性非常高的货币市场基金,那么10年后、20年后,这些储蓄将会变成多少?答案一定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61.94万元与116.66万元!这就是“滴水成渊,积沙成塔”(也是理财课程中“复利”概念的威力)的效果。

如果你没有高超的炒股经验或者洞察先机的投资眼光,永远不要忽略时间可以带给我们的财富,养成储蓄习惯不仅可以积少成多积累财富,让人们获得拥有财富的安全感,同时也能够使人更理性地消费,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五)“勤俭克己”——拥有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勤俭克己的生活态度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拥有这笔财富,就好像在人生的快车道上掌握了稳定的方向盘,就能使你在理财的过程中更加理智、更加谨慎地驾驭财富,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避免过度投机。

《易经》中有句古话“天道酬勤”。勤,可以体现在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积极生活等各个方面。通过自己的勤劳获得财富的人们会更加珍惜,也会更加懂得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会节俭克己,不会肆意妄为。不劳而获的财富往往因为得到的太容易而不加珍惜,从而容易散失。很多时候,人们都希望自己买彩票中大奖,股票短期内成倍上涨,但是如此得到的财富也往往会一夜蒸发,很快散尽。因此,学习理财,需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放弃“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

(六)“厚德载物”——建立达观的理财心态,培养驾驭财富的能力

《易经》中曰:“君子以厚德载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一个人的财富和幸福是与他的道德修为相匹配的。只有积德行善才能承受得起你所拥有、所享受的财富。享受越多、拥有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积功累德。否则多行不义,为富不仁,就会德不配位,早晚遭殃。在世界第一畅销理财书《富爸爸穷爸爸》中,作者罗伯特·清崎借助“富爸爸”的话也表达了这样的财富观:“如果你想获得,你首先需要给予。”在他给出的10条理财建议中,他强调了“先予后取——给予的力量”。世界上很多拥有巨额财富的成功人士也往往是身体力行的慈善家,他们用个人的财富默默回馈社会,奉献爱心。

因此,更达观的理财境界中包含了提升自己的修为与德行、改善驾驭财富的心态与能力。

三、价值观渗透教育的教学方法应用

渗透教育是通过各门学科的正常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的途径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是隐性的,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的教育。

理财课程属于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师在讲授理财知识的过程中用渗透教育的方式大化无形、不着痕迹地把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自己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其中通过知识拓展、案例分析、集体讨论、论文写作以及进行理财实践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辨别、思考、选择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塑造。

(一)知识拓展

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所限,中职学校的理财课本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更为真实的理财及相关知识,以使学生的专业视野更加开阔,对理财产品或投资方式的判断也就更加理性、客观。例如,我在课堂上介绍了历史上著名的庞氏骗局,利用“社会平均利润率决定投资收益率”这一理论提醒学生要学会辨别,不能急功近利。还给学生推荐阅读世界第一畅销理财书《富爸爸穷爸爸》,了解西方的理财观念与理财途径。

知识拓展也可以由学生搜集资料,制作PPT展示说明,教师再进行补充、拓展。这个过程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更加理想。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一直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理财课程中开展案例分析能够很好地进行价值观的“渗透教育”。比如那些成功理财案例,有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投资决策使其成为亿万企业家,也有靠弹棉花填补市场空缺,最终在城市立足的打工者等。教师对这些案例加以总结和点评,在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到成功者除了能力、机会之外,人格的魅力(锲而不舍的执着、脚踏实地的勤劳、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达观大气的财富观)也是他们最终理财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不仅能够学习到成功的理财、投资经验,也能够吸收到成功人士的财富观、价值观,为他们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起到借鉴、引领作用。同样,通过反面案例的分析,让他们懂得规避危险、合理消费、理性投资的重要意义。

(三)集体讨论

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者理财案例开展课堂集体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让他们理清思路,形成自己更加清晰、明确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认识和价值观的选择。比如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网络融资平台(P2P)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网络金融乱象也由此产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网络投融资和它的高收益性。

(四)论文写作

让学生撰写小论文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中职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比较薄弱,难度适中的论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学生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通过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在语言编辑、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写作观点,并潜移默化地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

笔者对本校2015级国际商务中本贯通专业的学生进行期中考查,采取了提交论文的方式,论文题目如下:

(1)试析勤俭节约与理财的关系;(2)谈理财与“给予”“奉献”之间的关系;(3)谈理财的意义及你个人人生理财规划;(4)论储蓄在理财中的作用;(5)浅谈人生理财与“厚德载物”“积德行善”等传统观念之间的关系;(6)根据上海房地产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结合你的理财目标,谈谈你的住房规划。

學生可以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结果所有题目都有学生选到。在进行论文讲评的过程中,很多观点得到全体同学的分享,价值观渗透教育的目的初步达到。学生在论文中表达了下面一些观点:

“在我看来,对收入不高或是家庭总资产较少的个人或家庭来说,勤俭节约是相当有必要的。”

“不是以不消费或减少消费为节俭标志,而是在正确的理财理念下用尽量少的钱获取尽量多的享受,满足尽量多的需求。”

“有这样的一句俗语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如果你总是买你能买得起但不需要的东西,总有一天,你就会买不起你需要的东西了。”

“我认为勤俭节约是理财的一种好方法,勤奋工作赚钱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懂得节俭,只有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才能积蓄财富。”

“对理财来说,虽然银行储蓄取得的收益不是很多,但它却是别的理財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可以说,它是一种最为稳妥、风险最小的理财方式。”

学生提出的这些观点未必原创或完全准确,但学生在撰写论文、表达上述观点的过程不正是逐渐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吗?

(五)理财实践

理财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财知识,学会理财手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进行理财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强化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财实践:

1.记账:让学生每天记录收支明细,找出日常生活中的不理性消费,逐渐养成节俭和理性消费的习惯。

2.储蓄:让学生把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和假期打工赚到的工资进行定期储蓄,并计算储蓄利息,养成 储蓄的习惯。

3.撰写人生规划:让学生详细列明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及理财方案。比如何时买房,房款如何筹集;何时结婚,结婚费用来自哪里;孩子的教育费用如何积累等。通过撰写人生规划,让学生开始懂得生活的不易、理财的重要以及勤俭持家的必然。

4.理财方案设计:如果你在25岁、45岁、65岁时分别有100万现金,请设计出你不同年龄段的理财方案。通过理财方案的设计让学生思考财富对人生不同阶段的作用和意义。

5.模拟投资操作:通过网络上的模拟投资软件,让学生参与模拟证券投资,真切体验到理财中的风险与收益对等的概念,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

在理财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对财富的运用与把握,从而也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财富,形成合理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知乐.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2012(7).

[2]何苗,王东.美国青少年理财教育研究及启示[J].数码设计,2017,6(5):99-103.

[3]吴千里.论渗透教育的原则及影响[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猜你喜欢
储蓄财富案例
俄罗斯:存钱养老越早越好
样板案例
储蓄方法面面观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新财富500富人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人生是一种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