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维导图在中职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11 11:17侯尚燕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解剖学胆汁导图

侯尚燕

[摘 要] 解剖学是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主干课程,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但因其学科特点、教师的教法及学生心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最终致使教学效果并不满意,因此将思维导图引入解剖学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化繁为简,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学业成绩,同时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关 键 词] 思维导图;中职;解剖学;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170-02

一、引言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作为新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医学课程,它既是护生构筑医学知识体系的基石,又是联系理论与临床的桥梁,与日后从事的护理技能操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师生双方从心理上都非常重视,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很多学生把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但在描述心腔的入口、出口时却不能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导致错误百出,让人啼笑皆非。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问卷调查结果,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造成目前本校护理专业解剖学课堂生动性缺乏、严肃性叠加的原因如下:

(一)课程结构固定

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具有内容繁杂、专业术语多、生僻字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的特点,这无疑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减慢了记忆速度。

(二)教学观念陈旧

在课程内容多、任务重、课时紧的重压之下,绝大多数教师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即理论讲授结合标本、模型示教,教学活动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故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掌握不牢。

(三)学生基础薄弱

中职生年龄偏小,心智不成熟,学习习惯较差,接受能力有限,学习动机不明确,缺少学习热情,由于解剖学与初中所学知识之间联系不紧密,多数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难学、难懂、难记的“三难”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四)评价机制单一

由于传统评价机制过分强调学业成绩的重要性,致使大部分教师上课时仍偏重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在题海战术中对知识的掌握缺乏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

二、思维导图简介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即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思维导图是“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巴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它充分借助关键词、图像、符号、颜色等工具构建知识网络,使枯燥而复杂的文字形象化、层次化、概括化、简单化、趣味化,从而突出重点,帮助人们快速厘清思路、化繁为简、节约时间,实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

三、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者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钻研,博观约取。教师在课前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通過直观、形象的方式,设计并绘制教学流程思维导图,如消化系统中关于“胆汁的排出途径”这一内容,既是该章节的教学重点,也是该章节的教学难点。教材编排顺序是先了解肝的微细结构,再学习输胆管道,最后讲解胆汁的排出途径。如果照搬常规教学流程,看似顺理成章,实则违背了教学的初衷,根本不可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为了活化课堂,特打破教学常规,教师围绕“胆汁的排出途径”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思维导图(见图1)。把“胆汁的排出途径”设定为中心词,围绕这一中心词,引出四个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追根溯源,学习胆汁的产生部位:肝的微细结构——肝小叶。在了解了肝细胞产生胆汁后,进而思考胆汁有什么作用?于是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我是干什么的?带领学生继续学习胆汁的功能——参与消化。紧接着思考:胆汁去哪里消化食物?从而引出第三个问题:我到哪里去?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小肠是消化食物最重要的场所,而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部位,胆汁如果到达十二指肠,也就到达了消化食物的目的地——小肠。于是围绕胆汁如何能够到达十二指肠引出了第四个问题:我怎么去?结合“输胆管道模式图”,引导学生搭建胆汁从胆小管到达十二指肠的桥梁——输胆管道,最终逆向推理出胆汁的排出途径,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的主导地位不是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体现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因此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解剖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解剖学内容的理解手绘个性化思维导图[1]。最初,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降低难度,从最熟悉的自己为切入点进行。如,每位学生以“我”为中心词,从性格、爱好、优缺点等方面作树形拓展,绘制专属化的思维导图,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由粗到精,逐渐过渡到对解剖学思维导图的绘制。

2.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任何知识体系都有主次之分,而抓住知识的重点则是掌握知识系统的“钥匙”。中职生由于学习能力薄弱,在把握、识记知识点方面难免存在困难。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板书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庞大而复杂的知识群中建立清晰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更易把握知识脉络及主干信息,从而获得知识的全景,降低了学习难度,加快了记忆速度,提升了自信心,体验了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动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如,教材中关于胃的内容整整用了两页纸来描述,学生在学习中既费时又费力,而教师以“胃”为中心词,分别从形态、分部、位置、毗邻四方面作树形拓展(见图2),只用了区区数语就将胃的所有知识概括其中,避免了学生孤立简单的机械记忆,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印象。

3.提升能力,活化课堂。职业能力是中职生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形成“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2014年《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绘制的思维导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教师心中的思维导图并不一定符合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路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通过不断的比较、修正、完善,既掌握了解剖知识,提升了学习效果,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优化学业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模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的内容应避免过于笼统化,要以评价合作小组的学习过程、合作效果为主。此外,教师在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知识的准确性上,对于思维导图的路径,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思维解释出路径的含义即可。

四、结语

总之,将思维导图引入解剖学的教学中,于教师而言,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于学生而言,通过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于师生而言,实现教学相长,合作共赢。但再好的教学法也不会适合所有人,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发散思维能力较弱[2],所以在使用思维导图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反映效果不佳。因此,逐步探索出适合所有学生使用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将是我们今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婧.思维导图应用于高职解剖学教学的效果研究[J].时代教育,2016(19):213.

[2]杨若俊,冯妮,李云华,等.思维导图在中医儿科学教与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6,22(1):123-125.

猜你喜欢
解剖学胆汁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刍议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教学实践
第6章 一次函数
脾气不好可能得了胆汁病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解剖学”中文译名的由来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