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下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8-06-11 11:17肖剑李丽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创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肖剑 李丽

[摘 要] 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出的人才不仅需要有专业化的技术,而且必须需要有创新创业的能力。研究职业学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不足和原因,然后进一步提供了整体性的变革课程体系,结合不同的资源,通过加深校企联合、产教相结合进行创新创业、健全制度建设等,改进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针。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232-0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变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正式提出,这个决定针对全面加深变革进行了重要的安排,准确地要求加深教育系统的变革,从而又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建立的脚步,关于产教相结合与校企协作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计划安排,主要是为了教育出一些兼具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者和人才。

2014年9月份,夏季达沃斯的论坛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国务院、教育部与人社部同样慢慢开始确立了一部分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即“面向全体”“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并相继颁布了多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 的纲领性文件。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现在我国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步入了更进一步深化的层次。

一、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现状研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监管系统不完善,保障体系不健全

“双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本身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对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是通过国务院办公厅所批准实施的,这项措施要求,在学校教学监管部门牵头的基础上,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内部由教务处牵头,其他多个部门(例如,学生工作处、团委、科研处等)和各二级学院以及学校外部组织(例如,政府、企业等)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然而,由于缺乏资金、政策、组织机构等方面的保障,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和理解有误,进而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局限于创业教育,一味地追求缺乏实质性的创业成果,这严重影响了“双创”人才的培养效果。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氛围不浓

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一般是由素质教育类的教师、就业指导类的教师、经管类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还没有加入人才培养计划中来,虽然有教师试图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日常的教学综合起来从而开展教学,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课程计划,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完全不同,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只注重工作应用,对学习缺乏创新性,思维缺乏创造性,基础学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而教师主体作为施教者,也未在学生群体中营造一种充满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

(三)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程度不一,自我约束能力低,自主学习能力弱。很多学生会产生一些创意,但他们却不能将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会忽视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不强。同时,由于学生自小受到的都是相对模式化的教育,思维创新与动手能力都没有进行过提升和锻炼,再加上自身的学业水平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同时,由于学校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其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弱。

(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并不完全适应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队伍需要各类素质结构的互补与结合,即包括经营者、管理者、设计师和理论教师,最重要的是集百家之长于一身的教师。但在真正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上,由于我国持续时间较短,缺乏兼具创业经验和创业理论的师资,且多数教师在进行创业教育阶段缺乏创业经历,即学术型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仅仅针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这种教育水平下的学生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针对化培养,思想范围固定化,学习模式单一化,无法与创新、创业的学习模式相结合。

二、提升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路径探索

(一)构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是集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模式,二者的融合实质是两种教育目标的融合,注重课程的相互融合,即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和主要课程中,在不改变中心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了课程体系,改善了课程内容,为了使创新教育更具制度化、规范化,又进一步将每个专业、每门课程和每个项目做了调整,即将创新教育全面引入其中。职业院校应在现有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即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将课程划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基于工作过程、基于社会生活、基于创新能力再提升。(1)通过日常生活的素质教育,成立相应完整的课程系统,来更好地进行通识性教育,把现在体现在第二课堂中的“双创”课程加入素质教育的公共课程之中,开设思想政治类课程、生活通识类课程、审美和人文类课程、信息处理类课程、与人交流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增加“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创意与专利”“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双创”教育课程。(2)在工作任务导向基础上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并把“双创”要素与专业课程目标相结合,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工具、对象、组织、方法和要求为基准,当然是根据学生工作中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开设专业方向课程和公共平台课程。(3)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再提升培养,在面向全体“双创”教育的基础上利用三个平台,即技能竞赛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教师工作室平台制定拔尖课程,重点培养“双创”能力突出的学生,从而形成新型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即将“双创”教育的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高度融合,最终目的是提升學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二)丰富校园文化,融入创新精神

将创新精神有机融入学院广泛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鼓励创新创业。比如,制作一部分激励学生创业并有所成就的名人名言,然后安排在教学与学生宿舍区域;找寻部分创业者的成功成就与风采照片,安排摆放在学校的宣传栏;安排学生看一些表现创新教育团队形象的变革与现代化建设题材的影片,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有较强办学条件的学校还可积极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等文化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

(三)搭建多种形式的“双创”教育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双创”教育活动

1.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邀请优秀的毕业生、本地自主创业的成功人员与企业专家建立“双创”教育授课队伍,进行“创意、创新、创业”专题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

2.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围绕“繁荣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素养”这一目标,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社团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做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产生集体荣誉感与奉献精神。

3.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使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了解自我,掌握职业目标,计划丰富的人生,实现光明的未来。进行创新创业现场答辩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发现学生的创业潜力。

4.主动安排或者参加不同的科技创意创新作品展,通过活动集中展示学院师生在科技创新及技能教学方面的最新水平,同时激发师生的创新热情,营造校园创新氛围。

(四)构建创新创业实践网络,提高师生的创意水平

1.班级里成立“创新兴趣小组”,系里成立“创业社团”,目标就是集中展现创意设计,公布创业信息,沟通创业体会,于校园网内部建立“创业信息平台”。

2.给予学院大师(名师)工作室“双创”职能,聘请“技能大师”和“教学名师”为创意创新课导师,指导或辅导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参与专题制作、技能竞赛及校企合作技术开发。

3.建立学院层面的“创意创新坊”“创意创新坊”,收集师生的优秀创新作品、省市各类创新比赛作品、精品创意、发明专利、创业方案等,展示学院创意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

综上所述,全面加深变革,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策略,可以有效增强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与改善社会的人才结构。

参考文献:

[1]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2015(1):114-118.

[2]朱爱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研究[J].江苏高教,2014(6):120-121.

[3]钟燕瑾.高职院校创新学分实施现状的调查和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5):39-42.

[4]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創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76-79.

[5]王立端.科学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基于台湾高校“三创”教育之分析[J].三明学院学报,2018(1):83-88.

猜你喜欢
双创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