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

2018-06-11 08:16周骏李勇李梅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周骏 李勇 李梅

[摘要]文章指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的目标与思路。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两个基本方向,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全员参与。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全程全方位育人

[作者简介]周骏(1978- ),男,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硕士;李勇(1987- ),男,江苏淮安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硕士;李梅(1980- ),女,江苏宿迁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硕士。(江苏 南京 21116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7SZA-0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4-0049-03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在培养服务地方的高素质人才。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全面性。我们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千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而学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参与度和参与效果都不理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大部分学生参加过课堂教育、班级活动和讲座培训,而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参加过主题党日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勤工俭学。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但是部分教育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未能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未能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

2.未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是有必要的,但有近三成的学生反映目前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不密切。在社会活动方面,只有26.48%的学生经常参与教育性社会活动,大部分学生只是偶尔参加甚至从不参加。在活动类型方面,主要集中在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可见,家庭和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未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既要立足学生实际,也要谋求学校发展。

1.多元智能理论是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的理论前提。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七种智能,包括言语、逻辑、视觉、身体、音乐、人际交往之力和自我内省智力。这些智能虽然同时存在,但是在每个个体身上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教育和训练可以让每个人的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不同个体智力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应该采用适合不同智力特点和认知方式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开发性,认为后天的针对性教育可以提高每种智能,一个人多元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放以及开发的持续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生为本”,重视全程全方位育人。

2.发展的观点是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石。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出现,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时代发展规律,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的目标与思路

1.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的目标。其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其二,形成育人合力,增强育人效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是在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主要有教学路径、组织路径、活动路径、管理路径、服务路径和文化路径。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整合育人路径,形成育人合力,防止出现管理人员只做管理工作、服务人员只做服务工作、教学人员只管教学等各自为政的现象。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如图所示)。该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两个基本方向,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全员参与。

2.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的思路。其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立德”就是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德,“树人”就是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之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多渠道育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教学、管理或是服务岗位上,都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忘育人初心,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其二,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两个基本方向。全程育人是指育人时间上的全过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安排相应的教育内容,因材施教,实现全程育人。例如,低年级学生倾向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渠道、学校社团活动等形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高年级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形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全方位育人是指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通过不同途径、采取不同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全方位育人,需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各路径的优缺点。例如,教学路径最直接,但对高年级学生的影响力较小;服务路径有时只顾着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未有效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全方位育人强调多种育人路径相结合,以实现育人效果的最优化。

其三,实现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主体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行政人員和其他专任教师等。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承担者,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辅导员、班主任直接面对学生,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而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行政人员和其他专任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难以很好地履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此外,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也不够。因此,高校亟须搭建一个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该平台在组织层面,由校领导牵头,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制度层面,制订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同时,学工部、团委以及各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级目标,并设立考核标准。在执行层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成员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对各类人员考核时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考核因子,确立权重比例,进行打分评比,并计入个人年终考核。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主体、一个部门不可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必须通过多主体、多部门协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关键是抓好三支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是传播正确的理论和主流的声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要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会用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做思想工作。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核心是深入挖掘各项育人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政教学”,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教学思政”,即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挖掘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个层次。而“思政育人”,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层次。

[参考文献]

[1]王占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J].教育研究,2017(8).

[2]胡国良,徐国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陈小虎.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中的十个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4(7).

[4]唐开晟,夏雪.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0(32).

[5]刘英娟.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机制的创新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6).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