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畅想:AI如何改变民生?

2018-06-11 07:29张毅刘杰豪
互联网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智慧人工智能智能

张毅 刘杰豪

2017年AI上升为中国发展战略部署产业层面,随着AI多元化场景覆盖,在基于AI服务民生的方式方法,“智慧民生”将成为AI未来的价值与变革方向。

AI时代的来临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广义上是指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1956年,McCarthy在Dartmouth学会上正式提出AI概念,标志着AI的诞生。在这一阶段,AI建立了基础理论、基础规则和基础开发工具,数据、算法、算力为AI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专家系统ES(Expert  System)成为AI领域发展中的重要的分支之一。专家系统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结构上存在差异,但组成要素基本一致,主要都是由综合数据库、推理机、解释器、知识获取和人机交互界面六部分要素组成。专家系统作为一种智能化软件,通过特定的逻辑思维方式推演出某一领域的解决方案,在不完全、不确定、不精确的基础上推理出结论,实现AI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重要突破。

2016年3月,备受瞩目的“人机大战”落下帷幕,Google公司旗下阿尔法围棋(AlphaGo)最终以4∶1的比分战胜了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人机大战”作为AI技术深度应用的一个缩影,为人们展示了AI技术的魅力之处,同时,“人机大战”作为AI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也将AI带入人们的生活视野中。

2016年6月,苹果发布新产品siri,智能语音识别让人们对AI有了更多的了解。

2017年3月,AI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10月,AI被写入十九大报告。2017年成为中国AI发展的重要节点,AI作为发展内容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部署产业层面。

在60多年的创新发展过程中,AI已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AI经历了萌芽阶段、技术数据驱动阶段,如今正向多元化场景应用阶段发展。AI通过与各行业的结合在不同的场景下不断发掘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被广泛运用在智慧城市系统:城市规划、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政务、智能教育和智能金融等领域建设中,AI与场景强强联合、相互驱动,提升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智能城市下,AI也离我们越来越近。

无处不在的AI

201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第九次集体学习上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开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AI的发展将使很多行业的服务更加美好,在服务应用中,AI不但处理技术问题,而且更多的是用于人文关怀,人们生产力得到有效释放,人们生活更轻松、有趣。“AI+产业”的应用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而在基于AI服务民生的方式方法,揭示了AI未来的价值与变革方向。

智慧城市通过数据驱动将城市中的人、交通、能源等系统结合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力量,系统间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在城市建设中能更全面地认识城市构造、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对城市发展做出更加精准的预测和合理的决策。理想城市是智慧城市的终极追求,建设智慧城市最终是为城市建设带来更高的社会价值,将“人、自然、技术”进行更完美的融合,为人类生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民生服务智慧化是重点,惠民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风向指标。智能城市通过在交通、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结合AI促进城市服务智能化发展,一方面,提高服务民生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慧民生”也促进“智慧城市”的不断进步。

智能城市的功能價值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政务、智能教育和智能金融等方面。

在城市规划方面,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陷进“规划赶不上变化”的窘境,而AI赋能下的城市规划将有效地减少城市规划中对未来发展预测与决策的失误。AI+城市规划将通过技术信号结合算法,以及视频监控的数据达到对城市信息全面收集,实时的认知、搜索、预测和优化决策。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中,就是通过数据监测系统结合各城市发展优势,围绕区域发展的主旋律深度融合大湾区城市,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城市间的资源调配与整合,实现在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上实现平衡。

在智能交通方面,近年来,中国各种运输方式都得到快速发展,但多种运输方式间的信息交互服务滞后,制约综合交通协同与高效服务。目前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已从探索阶段进入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中,超五成网民认为人流拥挤为最主要问题。出行是刚需,随着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交通工具复杂,亟须智慧交通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如:ETC通过连接车与人,为车赋能人所拥有的支付能力,实现通行场景下的“车-人-支付”闭环,同时还能沉淀相关的出行大数据,运用数据能更好地完善ETC平台。无人驾驶将“解放”双手,AI技术下汽车能对路况进行检测、分析,对车道线、交通指示进行识别等,不仅可以解放驾驶员的双手,更能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交通事故可能。未来,智慧交通在物联网、车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撑下,将更好地提高道路效用率和通畅化,通过采集大数据流形成人、车、城市的统一。未来智慧交通将形成“道路-轨道-无人驾驶-航空”覆盖海陆空全面发展格局,随着未来AI技术的日趋成熟,智慧交通将造福人们的智慧出行。

在智能医疗方面,医疗领域对AI需求一直存在,是人工智能率先落地的领域之一。AI赋能下能量化患者数据,模拟医生对患者进行可靠的诊断和提供有效的医疗方案。且在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药物开发,精准药量药性,降低药物研发周期,节省成本。结合AI技术的医疗手术下,不但能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也能突破传统医疗手术下的微创技术,造福患者。如:IBM开发的达·芬奇手术系统,通过智能化机器改进手术程序,微创技术的创新大大提升了手机成功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未来养老服务将成为AI赋能的重要产业之一。AI性能的机器人或者替代传统保姆,基于强大的学习功能下集成了各项照护设备终端,具备多种功能,能为用户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未来,大量的真实影像数据和诊断数据不断补充、优化AI神经元网络,在深度学习训练的基础下将促使医疗能力不断提高,医患矛盾将减少,医疗服务体系将更完善。

在智能政务方面,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基础下,AI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系统将更好地解决社会治理、行业管理、应用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如:对于政府数据管理部门中,结合AI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发现异常,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如:相关安防工作,通过结合AI技术与视频检测,替代人工的巡逻和巡检,计算机视觉功能下精准识别车辆流动数量,实时地预警,及时发现堵点乱点并治理,帮助交通部门、交警、交管局等相关部门解决很多管理上的难点和盲点。在AI基于大数据模式下不断深度学习,系统根据运算结果对响应策略、资源调配、信息发布等加以控制,再作用于公共服务,形成反馈闭环,提升服务效率和体验。对于公众,在享受政府和企业服务的同时,又参与到系统运行中,提出需求、反馈信息、评价服务,能享受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未来,AI在政务服务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为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助力。

在智能教育方面,教育作为永不过时的话题,已在社会成为一种刚需产品。而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优质的教学资源普遍集中在发达地区,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随着二胎政策、消费升级、国家对外开放加强等因素,学生群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一线城市与非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差距将进一步拉大。通过互联网,教育与AI的结合能够实现教育的千人千面,满足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且互联网教育打破传统教育时间、地点、空间的三维限制,让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如:AI与AR、VR智能技术的结合为在线教育创造新的教学场景,营造制约性的课堂氛围。智能作业批改技术,缓解教师精力局限问题,释放教师更多的生产力投入学生情感观测中。目前,百度等IT巨头加大投入AI技术的研发力度,智能作业批改、人脸识别技术、AI老师等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已经运用到在线教育的多元场景中。随着AI+教育的发展,教学活动将逐渐为学生建立专属学习模型,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规划与训练,帮助学生更合理地规划学习进程,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推动个性化教育普及。

在智能金融方面,随着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和语音识别在金融领域的深入运用,金融业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如:智能客服能快速解决客户问题,通过实时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掌握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并能自动储备客户特征等内容进行深度学习。语音数据挖掘对电话银行海量通话和各种用户单据数据进行识别和分析,分析其内在价值,为银行业务开展提供有效信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运用能帮助对客户和员工等进行身份认证,并能全天候对各种情况进行监控,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准确性。AI赋能下的金融产业将为客户带来更便捷的服务体验,智能投顾可以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理财方法,还能对市场行情进行预测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数据化的产品展现让客户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AI赋能下的生活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2020年,AI總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AI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AI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第二步,2025年,AI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AI成为带动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第三步,2030年,中国AI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AI创新中心。

随着AI技术的进步与场景普及,社会结构将向“人-AI-机器”转变,智能机器将取代一部分工作,人类生产力将更多地投入到思维创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针对人工智能可取代职业的排行中,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速记、翻译可能率先被取代。而需要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或有宗教信仰等的职业不容易被取代,如企业家、尼姑、道士设计师和科学家等。

中国的AI发展到现在,已进入相对成熟的技术阶段,各行业通过结合AI对数据不断地摸索、迭代,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城市建设、城市服务、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全面赋能。智慧城市将朝着产品升级、服务升级、运营升级等变革方向上不断改进、创新。消费者在生活上能感知、体验的不单是AI硬件,更多的是产品与服务构成的AI生态。AI助手解决了社会诸多基础性工作,人机协同下AI+行业将为民生发展创造更好的服务体验。

未来20年,甚至更短的发展时间,人类生活将迈向智能生活阶段。AI将在衣食住行每一细微处覆盖人类生活:智能家居,让生活用具“触手可控”;智慧出行,让驾驶“解放双手”;智慧医疗,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专属医生”;智慧教育,让“个性化定制”满足更多需求;智能机器,最贴心的“服务助手”……

总之,AI作为20世纪新世纪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正影响着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21世纪,中国社会质量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未来,互联网、大数据、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给社会发展、民生服务带来怎么样的惊喜,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智慧人工智能智能
2019:人工智能
智能烹饪机
人工智能与就业
超智能插秧机
数读人工智能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