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母亲

2018-06-13 09:29贾平凹周志恩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细小老家亲情

贾平凹 周志恩

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說: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唆唆地叮咛这叮咛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闹醒,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自己,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去坟上,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21期)

[解 读] 这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温婉感人。本文对于写作亲情类文章有三个方面的启示。

首先要选好事。作者在“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的特定时间节点,为自己的母亲写了这篇深切的怀念文章,作者主要写感觉自己母亲“没有死”的奇怪想法、写了自己爱打喷嚏、写自己三年来没有给母亲写过文章、写自己原样保留母亲住过的房间、写母亲去世三周年的日子临近时自己纪念母亲的准备。作者所叙写的这四件事,平常得很,细小得很,自然对我们的写作选材有所启示。亲情类文章,无非是写亲人之间的相处过程,相处中的点滴生活事件。亲情类文章所叙写的事可以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可以不是尖锐冲突的大矛盾,可以不是决定命运前途的大抉择,可以不是生死离别的大悲剧,但一定是发生在亲人之间的真实事件、典型事件、温情事件。亲情类文章所写事件不怕细小,不嫌琐碎,但一定要有真情,要有内涵,所谓“事小见思想,滴水见太阳”,“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是也。这就启示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人,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写作时要对生活事件有所选择。

其次要写好人。选好事是第一步,写好人是第二步。事件是写人的依托、载体。在事件的叙写中要突出人物形象,写真写活人物品行思想志趣才是根本。作者在写感觉自己母亲“没有死”的奇怪想法的细小事件中,通过叙写母亲“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放心地闭了眼躺着……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的举动,表现出母亲的乐观坚强、爱整洁讲面子的特点。作者在写自己爱打喷嚏的事件中,通过母亲“谁想哩,妈想哩!”与“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的语言与在“我”伏案写作时母亲“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总要“叫我一声”的举动,还写了母亲“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的事,突出表现母亲风趣幽默、疼爱子女、勤劳的特点。作者在写自己三年来没有给母亲写过文章的事件中,通过叙写母亲“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与当“我”出远门,她“啰啰唆唆地叮咛这叮咛那”,表现母亲的质朴平凡、对子女疼爱牵挂的特点。作者在写自己原样保留母亲住过的房间的事件中,通过叙写“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侧面表现母亲爱恋故园、克己节俭、体贴子女的特点。本文叙写的事件虽然细小,似乎有些零散,但母亲的形象特点鲜明突出,给人印象深刻。这就启示我们,要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举止、神态心理,再现其精神风貌与品行志趣。当然,刻划人物形象可以直接写,可以侧面写,可以详写,可以概写。

再次要抒真情。亲情类文章,在叙事、写人的基础上,必须要抒发出自内心的真情。作者在写感觉自己母亲“没有死”的奇怪想法的细小事件中,这个“奇怪的想法”本身就是对母亲的深情怀念,文中还通过“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的叙述,“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的猜想,“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的感叹,真切坦露对母亲离世的万般痛楚与惋惜、无奈。作者在写自己爱打喷嚏的细小事件中,通过“这是谁想我呀?”的调侃,“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的心理,“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的举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与“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的举动,流露出对母亲的一片挚爱深情,懂得母亲对自己的疼爱牵挂,突出作者对母亲的亲近、孝顺、感恩之情。作者在写自己三年来没有给母亲写过文章的事中,突出自己对母亲的歉疚、礼赞、关爱与孝敬。作者在写自己原样保留母亲住过的房间与母亲去世三周年的日子临近时自己纪念母亲的准备的事件中,突出了对母亲的体贴、思念与痛楚。作者虽然写的是细小寻常的生活小事,但因为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坦露了对母亲的亲近、体贴、孝顺、感恩、思念的真挚情感,所以文章具有感人的力量,能够拨动读者的感情琴弦,引发共鸣。

总之,本文启示我们,亲情类文章要写得感人,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一要见事,二要见人,三要见情,要能够在质朴平易的叙事中,立体鲜活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心理、品行志趣,丰满人物形象,坦露自己的心灵世界,抒写自己的真挚情感。

[作者通联:湖南永州四中]

猜你喜欢
细小老家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最美是老家
乡下老家
乡下老家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老家
犬细小病毒病(CPV)的诊断与治疗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