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死争

2018-06-13 10:18张少玲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4期
关键词:命人纣王国君

张少玲

《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地负责完成份内义务的美德。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华夏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里,去看看那些关于忠人忠事溅起的美丽浪花吧。

殷商灭了夏桀之后,开启了商统治的时代。商的开国之君是汤王,汤是一个贤明的国君,以“仁道”治理天下,他曾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大意是:如果各国都有罪,罪名由我(朕)一人承担]。”所以,商朝开始兴盛起来,历经二十九个国君,立国五百多年,最后毁于纣王。

据《史记》记载,纣天资聪颖,反应灵敏,能说会道,臂力过人,能徒手跟猛兽搏斗。纣自认为他的智慧足以拒绝任何人的劝谏,口才足以粉饰自己的过错。他喜欢在大臣面前炫耀才能,在整个天下吹嘘名声。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

纣王有个叔父,名叫比干,一直在纣王身边做他的老师。比干看见纣王如此地荒淫游泆(yì),便叹着气说:“国君暴虐成这个样子却不去劝谏,那就是不忠了;为了怕死而不敢说真话,那就是不勇敢了。国君有过失就应该去劝谏,做臣子的不用死去力争,那么就对不起天下的百姓了。”

于是,比干就到纣王那里去劝谏。纣王听后,生气地说:“比干叔,听说圣人的心上有七个窍,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有沒有。”纣王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脏来观看。

纣王的另一个叔叔,名叫箕子,他也曾诚恳地劝谏过纣王,在听到比干劝谏被剖心的消息后十分恐惧,于是假装疯癫,但还是被抓去做奴隶,遭到囚禁。

纣王越来越荒淫暴虐,商朝的许多诸侯臣子不堪重负,便携带家眷财产逃奔到周国。周武王于是率领各路诸侯讨伐纣王。

最终纣王兵败,逃回城里,登上鹿台,穿上他那饰有珍珠宝玉的衣服,跳到火中自焚而死。

周武王命人斩下纣王烧焦的头颅,悬挂在大白旗杆上,又杀死妲己,把箕子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给比干建了坟墓,为后人做榜样。

商朝由此灭亡,周武王把首都迁到镐(hào)京,建立了周朝。

忠臣为什么不怕死?因为心中有一个“仁”字,所以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天下人的生命。比干因为劝谏而死,因此孔子就把微子(纣王的庶兄)、箕子、比干同称为“三仁”。

为什么把这三个人称为商朝的“三仁”呢?因为微子看到纣王无道,就第一个来劝谏,劝谏无效就隐身而退,逃出商朝这个国家不再回来。孔子说他是人、身、名并全成名。

箕子也劝谏纣王,纣王把他关了起来,箕子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假装疯癫,受尽了屈辱,受尽了折磨,最后能保得自己的生命。孔子说他是人、身成名。

比干所选择的是强谏,非常激烈,最后是被剖心而死。孔子说他是杀身成名。

孔子称他们为仁人志士,因为他们的心中只想解救天下百姓。尽管结果不同,但忠诚是一样的。

诗曰:比干强谏,尽其忠诚,纣王淫泆,遂以死争。

比干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刚正不阿,被后世称为“亘古忠臣”。

猜你喜欢
命人纣王国君
心动杀人
赛雷三国
计获全盗(二)
师旷劝学
商纣王的暴政
牧野之战
狂泉
众叛亲离
晏婴拒赏
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