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个笨拙的打捞者

2018-06-14 01:08小迁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18年5期
关键词:器皿境遇思绪

小迁

每一次坐下来,打开空白的Word文档,一种未知的体验再度降临在我身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曾无数次体验这样的感觉。

思绪,灵感,空气里的浮尘,脑海里能捕捉到的所有细碎的一切。它们纷纷扬扬,难以细数,如同呼吸间隙涌动的波浪,或是阳光照耀出来的纹形。它们用不动声色的姿态环绕着我,试图轻声提醒那些被我遗忘却极其重要的事。

直到现在,我依然是一个笨拙的打捞者。

我试图把漂浮而过的思绪打捞,把我在深海所窥过的一切原封不动呈现在阳光下。因着我的拙劣,也因着这片深海的广阔,真正呈现的却不足我眼睛所见事物的十分之一。这是一种遗憾。人们热切往来,相拥而行,肩并着肩,可思想却无法透过身体的器皿,传达给身边的人。

我也曾在深海手脚并用,拼命上浮,模糊不清却用力地诉说,力图传达什么。但漫长生命终是个体的旅行,病痛不可替代,死亡不可替代,情绪、感受同样怀抱着巨大的孤独。它们在身体的器皿里藏得一滴不漏,其中的小部分或有幸被旁人的共同体验所感知,剩下的大部分都寂寥而无解。于是,落在纸上的文字不可避免地变得单薄。

我们为什么要写字呢?要知道它永远不够准确,不够直击要害。它既无法像一柄利剑一样破开云雾,直抵清明,又无法像一道光一般,永远追随着光明和真理而去。

文字是晦涩的。写得出的日子虽像金子一样宝贵,但大部分日子,它们艰难,缓慢,吞吐,犹豫不决。它隐约通向一个地方,但谁也不知究竟通向哪儿。如同指路的人用手指着太阳的方向,光在那儿,路人遥遥一看,依然跋山涉水,穷尽千里而不得。

文字是一种费力的诉说,像个快要溺亡的人的手舞足蹈。一团杂乱的毛线团,抽丝剥茧,寻根溯源,想要找到藏得最深的那一根线,但展开后满地都是一样的线头。或者真理就是那一团堆出来的模糊不清的形状,所有文字砌在一起时它在,逐句敲琢时它就悄然离去了。

我一直发问,究竟为什么写?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职业都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扮演。习惯角色定位,揣摩心理活动,一旦入了戏,就能胜任这个角色了。唯有写作者不行。写作者需时刻保持冷静,用挑剔的眼光观察人群与事物。他将自己与这个环境剥离,以便能更清楚地判断出事物的本质,找出最接近真理的答案。

这其中付出的代价何其之大,可当文字落入了纸面之后,却发现字里行间能透出来的东西不足四五,转到另一介质,能被他人所明白的不足二三。其中囫囵吞枣大半,理解的又不足一成。在文字的传播过程里,好东西总散落了大半。因而作家往往孤独岑寂,不知是他造就了这样的境遇,还是这样的境遇反过来逼得他愈发冷静和独立。

直到现在,我依然奔跑在写作的路上。我带着未解的疑惑上路,沿路收獲着不同的答案。从没有哪一次,我笃定某个答案就是真理了。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我在寻找。这条路如此漫长,可能需要穷尽一生。

这一切,就如同海明威所说的那样——

你越写,就越懂得写作。这是写作的唯一方法。

猜你喜欢
器皿境遇思绪
思绪
秋雨的思绪
风吹皱了思绪
等腰直角三角形让我思绪飞扬
境遇与作为
境遇与作为
境遇与作为
满盈者,不损何为
瓶瓶罐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