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和苏式生活美学

2018-06-15 01:39丁云
现代苏州 2018年11期
关键词:狮子林文征明拙政园

记者 丁云

文征明 《拙政园十二景图》部分

文征明及其身后那帮文人距离今天已有500年。若要说起他们或者那个鼎盛而辉煌的时代留给今天苏州的印迹,最显著的一定还是园林。我们未必去仔细推敲那些画、那些诗、那些字,但我们一定看到了那些园林、内里装饰摆设和那般形制的风格建筑,这也浓缩了他们的美学精神和生活趣味。若说还有,点点滴滴都在细微之处吧。

奠定苏州人一生的美学基础

身为美国人,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权威高居翰说道,对中国人而言,并不是在成年后才开始亲近园林,到罢官时才想起筑园隐居,很多时候园林首先是中国人幼年的乐园。孩子们在身体还未长大时,与园林的距离更近于成人。孩子们对园林的观察与体验更细致入微,园林是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的,比如伏在草丛里捉昆虫,爬到树上采摘果实,跳到水中捕鱼捉虾。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提到了自己幼年在园中玩耍时的样子,说那时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细小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其纹理,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即便遥去数百年,但这不仍旧是苏州人成年前的生活写照么?彼时已无私家园林,但那些开放的园林仍旧在幼年生活中占据了一个部分。假山、池水、曲桥、亭榭、长廊及鱼儿,厅堂楼阁、家具、对联匾额、砖石窗雕及花草,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品味。

文震亨的《长物志》,从开篇就重述了作者显赫的家世。文氏家族在江南享有巨大的声望,远近闻名。声望与政治权利、古老世系、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家族财富,以及对江南文士层的领导地位都息息相关。家族的亲戚、朋友、幕僚等人脉关系都在苏州盘踞,形成巨大的家族势力。除文林以外,文震孟也通过科举考试升至官僚体系的最高层。

从文征明开始,绘画、书法、诗文等皆擅长,文征明三个儿子中的两个也以艺术见长,艺术的禀赋还在这个家族不断延续。富裕家庭财力的支撑,支持文震孟经历了十次赶考,高中状元。

文震孟的私家园林是艺圃。但艺圃始建于1541年,最初是袁祖庚的醉颖堂,内有“田业”,文震孟于1620年才购得艺圃,1636年秋天便逝世于此地。文征明与艺圃并无关系。但文氏家族确实与苏州大小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之深之广,最甚莫过于文征明。

在绘制狮子林相关的图卷里,以倪瓒最有名,也是现存最早的图卷,但文征明确实绘制过狮子林。经历了元明易代,及朱元璋与张士诚的激战后,它能保存下来不易。1522-1566年,狮子林被权势占据,几乎淹没,很多与之有关的绘画都不知所踪。就在这时,文徵明为狮子林作了写生,王世贞将他人的诗文题写到画上。这幅画后来被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收藏,最大心愿就是能将前人绘制的有关作品再度收齐,借助它们挽救日渐衰落的狮子林。这其实也是文征明的精神思想。狮子林能在后世保全恢复,确实依靠了这些绘画的力量。

文征明的造园美学和护园精神

而与文征明关系最密切的园林,大概就属拙政园。

通常对此的理解是,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在1509年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始建了拙政园。1533年,文征明依据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幅。

实际文征明为王献臣绘制的拙政园,可不止一套。王献臣比文征明只小4岁,两人年纪相仿,意气相投。王献臣1510年回乡。文征明第一次绘制拙政园时是1513年,名为《文衡山拙政园图轴》,1528年绘了《为槐雨先生作园亭图》,槐雨先生就是王献臣。1533年绘制《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后,到1551年有《拙政园十二景图》册。此外,还有一幅纪年不确定的《拙政名园图》。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而且既有绘图,又为三十一景各题诗一首,并用小楷、行书、隶书、篆书等各种书写题写在各景的对页上,还作了《王氏拙政园记》将各景串起来。此前这样的图卷一般都是记、诗、图合作款,久负盛名的文征明一手包办,是前所未有的。

园林小景的图册,记录了园中的方位,描述了游览过程,并细致地描绘了园中景致。同时,园记标明了园林的位置,园图摹写园子的形貌,园诗抒发其中的意韵。三者合而为一,就算园林将来湮灭无存,仍然可以再造,或单观图就能使人神游于其间。

《为槐雨先生作园亭图》是一幅全景鸟瞰图,只截取了园林的一部分。《三十一景图》之后再画《十二景图》,堪称精华版,更为精致典雅。

文征明一人就为拙政园画了五套园图,前后时间跨越三十余年。以他的社会地位、艺术修为,及与王献臣的关系,按照文人造园法,拙政园的修建、后期的琢磨再雕,他也一定参与其中。或许过程是这样:王献臣把文征明请到家中,在园子里探寻一番,边游边聊,拙政园的地貌给了文征明艺术创作的空间,他之后绘制的园景图又给了园主想法和建议。受文征明的影响,后人也不断重绘拙政园图,在历代园图中,除狮子林外,拙政园最多。

拙政园留存至今,虽也经坎坷,但历代也总遇良人对它宠爱有加,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不断续传下去的精神意志,园景多有变动,园貌也大有改观,但尽己所能地守护它在每一个时代能屹立不倒,独领风骚。

拙政园留存至今,对它宠爱有加似乎成为了一种不断延续下去的精神意志,纵使多有改观,但在每一个时代都被尽其所能地守护下去

到了清代,张履谦买下拙政园西部的园子,此时也已几近荒废。他聘请了“江南曲圣”俞粟庐共商修葺,一代名园得以继续着它的声名,并一转成为曲家造园的经典,尤其“听笛声伴着曲声穿林渡水而来”的景致,独步天下。

明代,为了使人们在园中生活,园林里的要素都和人的身体发生了互动

今人偏好不改明代文人遗风

那些留存于世的园林,如果与被幸运保留下来的数百年前的园景画作相比较,真是决然不同。当年的园林景致往往显得更加幽远缥缈、疏朗有致。

说到拙政园,今天能想象当日“园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的模样么?当时这个广袤的园林有200余亩,今日仅有78亩。同样景象的还有东园。沈周为吴宽绘制了《东庄图》。东庄大概就是东园,位于葑门之内,紧邻城墙和内城河,面积60亩,内有大片稻田、竹林、桑洲、果园、菜圃等,带有明显的生产功能。东庄建造时距离明代开国仅百年,社会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但世风依然淳朴,田园景致为主。

朱元璋打败张士诚登基之后,流放了大量的苏州人,并让苏州付出沉重代价。然而借地利之便与商贸发达,苏州在十五世纪中叶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乡绅致富,买地,广置田产庭园,搜购书画艺术品。苏州的文学、音乐、戏剧、书法及绘画艺术兴盛。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发展,园林风格逐渐精致化。园林内设置了宴饮雅集、观剧听曲的地方。此时的园林不再是远离静观,而是为了使人们在其中生活。树木、山石、溪流等园林要素都和人的身体发生了互动。

在商贸发达的世风影响下,人们享用文人生活方式的装饰物。撰书的也绝不止文震亨和《长物志》。

比如《清秘藏》和作者张应文,也是苏州世家子弟,财富及社会地位不在文震亨家之下。《清秘藏》分上下两卷,上卷按主题分了二十门,玉、古铜器、法书、名画、石刻、窑器、珠宝、琴剑、名香、水晶玛瑙琥珀、墨、宋刻书册、宋绣缂丝、雕刻、古纸绢素和装裱收藏。下卷有十篇专论,关于鉴赏和书画,聊了赏鉴家、书画印识、法帖源委、临摹名手、奇宝、斫琴名手、唐宋锦绣、造墨名手、古今名论目和所蓄所见。其中可以明确窥得明代文人雅士们的关注点。

此外,明代文人开始将生产者的名字作为特别理由而重视。各行技艺超脱于他人的工匠名字可以给商品增添价值。王世贞的笔记里也记述,今吾吴中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银,赵良璧之治锡,马勋治扇,周柱冶商嵌及歙嵌,吕爱山治金,王小溪治玛瑙,蒋抱云治铜,皆比常价再倍……这种偏好依然影响着今天。

猜你喜欢
狮子林文征明拙政园
翻翻他的“朋友圈”,见证一段书法史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文征明习字
吴冠中巨幅水墨《狮子林》以逾1.4亿元成交
风雨拙政园
云林清閟与狮子林仿建
勘误说明
文征明最娴雅的小楷
《文征明 雨馀春树图诗》
美丽的狮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