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门和文氏的雅集生活

2018-06-15 01:38丁云
现代苏州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征明仇英文林

记者 丁云

文征明 《东园图》局部

明代中期,文人贤士的游宴、雅集活动逐渐兴起。跟随着“吴门四家”的崛起,交游雅集既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画家笔下记述文人生活方式的题材之一。

文氏家族自迁苏以后就长期盘踞在阊门地区,从文林、文征明父子开始,一直到文震孟、文震亨兄弟。无论生活居住,亦或玩赏雅集,文氏周围总聚拢着一帮大大小小的文人,他们吟诗颂对,宴饮交游,也引领着苏州城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风尚。

明代阊门名人故居图谱

如果画一张明代的阊门名人故居地图,一定非常有趣。

文氏父子居住在德庆桥西北的曹家巷。那里有个小园子,文林出生在那里,文征明也出生在那里。仇英的住所隔着一条东中市,在阊门内下塘原崇真宫的位置。沿着东中市往西,不远是西中市的皋桥头,唐寅的老家在那里,吴趋坊北口。他父亲唐广德在皋桥开了家酒店谋生。做“桃花坞的桃花仙”是之后的事,此前他一直都是“吴趋唐寅”。吴趋坊里还住着张灵。祝允明住在曹家巷往西一点儿的三茅观巷。都穆住阊门外的南浩街。这几个人跟唐寅的关系都极好。

仇英是摸上门,有意住到与文氏仅隔一条马路的地方,他仰慕文征明已久,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能偶遇。而在此前,文征明与唐寅的关系已经很好。文林常去唐广德的饭店吃饭,后者有点儿小雅趣,会在饭店的包间里挂上些字画,也招揽文人雅士。饭店老板的儿子与文征明一般大,相比于大器晚成的文征明,聪明异常,文林特别喜欢他,介绍周臣给他做老师。后来,仇英果然结识了文征明,后者也介绍周臣收仇英为徒。

“明四家”加上“吴中四才子”共6人,再加上文征明父亲文林,可以编制出一张密密匝匝、外延很大的交集网。

文征明与唐寅生于同年1470年,祝允明、徐祯卿与两人的年纪上下不过10岁。仇英较小,差了两人近28岁。而沈周的时代较早,不但与文、唐两人相差了 43岁之多,比文征明父亲文林也大了18岁。但沈周却颇为长寿,与文氏父子都相交甚笃。生卒上看,这些人相交于同一时代的同一时期,除了沈周与仇英之间。这些人同为诗文书画神采飞扬的人物,又几乎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不是隔条马路,就往东往西多跨几步就到的隔壁相邻。

或许是受当时地区商业蓬勃、生活便利的吸引,或许是出于各种原因目的,总之他们很集中地聚集在一块儿。如果再往外扩散一点,连带环秀山庄的申时行等人,整个片区散居着大大小小数十位文人雅士。

文征明 《东园图》局部

外出交游或设集于小宅园内

另有一帮文人住在郊外,享受着田园野趣。文林一生的吴中挚交吴宽、沈周、王鏊等人,都住在郊外。吴宽祖产在苏州城东的东园,沈周世居苏州城北的阳澄湖地区,王鏊家在太湖洞庭东山,这些人也都曾是文征明的老师。文林常将文征明带在身边的。他和同为苏州人的李应祯在南京太仆寺任职时,文征明就随侍在侧。太仆寺官职清闲,两人时常登山水胜迹,诗酒往来,诗里记录了他们“多在紫微泉石畔,煮茶畅饮落花风”,“莫便不来成寂寞,家人会唱落梅风”。

文征明与朋友们把酒言欢、雅集娱乐时,文征明也被带入父亲的朋友圈。同样至后来,文征明、文彭、文嘉父子时常出现在同一雅集之中。文彭与仇英同岁,文嘉只小两人3岁。作为文坛领袖,文征明引领文氏子弟、及其高徒对仇英赞赏有加,苏州、松江、应天府的名流如潘恩、王世贞、申时行、王世懋、陈继儒等,也纷纷为仇英画作题跋,撰写诗文。仇英声名大噪,敲开了走入吴门上流文人圈的大门,也出现在他们的雅集中。

就像大多数文人士大夫一样,文林也喜欢寄情山水,山林为乐,交游为趣。他一生热爱与文儒交游唱和、谈诗论道,要么外出参加雅集送行,要么在家中设宴款待朋友。这大概也是当时的文人雅集最常见的形式。

文林有首《家居小楼会客分得足字》,里面写到家中雅集。“布韦偕缙绅,班坐人五六。摘蔬夜犹鲜,漉酒冬已熟。薄言宴楼居,饱岂在梁肉。白云坠书几,鸣鸟隔林屋,过雨阻新暑,首夏气清淑。及滋风日佳,泥饮勿辞足。”得一空闲,哥儿几个五六人汇集一堂,新鲜蔬菜,醇香美酒,不分高低贵贱,合则来,吟诗作画,鉴赏古玩,玩得不要太开心。

唐寅 《黄茅渚小景图》

壮志胸怀寄情于山水

与繁华的阊门外的热闹劲儿不同,沈周住阳澄湖镇。他知识广博,经史子集,佛、道、医学、堪舆之类无不涉猎。虽然一生绝意功名,隐逸在“有竹居”,但过得可一点儿都不无聊,门前也是朋友来朋友往,有文人,有官宦,还有僧道。

于是,城里的朋友们从市井繁华的阊门行舟前往风景优美、风光旖旎的阳澄湖,趁着拜访沈周,再几人小聚于文会雅集,吟诗作画,观赏古玩。文林去找沈周,白天悠游湖山,诗酒流连,晚上同榻共寝,畅谈彻夜。沈周也常去虎丘,送友远行,接待访友,借机与苏州或周边的亲朋故友同行游览一番,就成了“虎丘雅集”。

一些有名的画及前后题跋的诗句印证、记录了这些轶事,且详细记录了雅集里的内容。比如沈周的《虎丘送客图》、《虎丘恋别图》、《虎丘饯别图》、《虎丘十二景图册》等。王鏊与吴宽同被任命为江南乡试的主考官那年,赴任途中在乡间逗留,文林设宴款待,沈周也在场,作《送行图》相赠,王鏊为此题诗《过太湖》。

唐寅名作《黄茅小景图卷》,画了“熨斗柄”,即是位于苏州光福西碛山西麓的黄石牌。因为特别像古代熨斗的手柄而得名:一面是以兀立在太湖中的黄石为主的悬崖峭壁,一面是浩瀚的太湖。卷前由明代画家、唐寅好友张灵题写“黄茅小景”,后有唐寅、张灵、祝允明、文征明、陆守、钱贵、蒋塘题诗。

1502年,唐寅与朋友相约泛舟同游,一路舟车劳顿。唐寅的诗中描绘,他们头戴短笠,坐着扁舟游弋山水,看黄茅石壁,观熨斗湖水。北风凌冽,梅花入雪,地炉将酒加热,每天与僧人对坐畅聊。四月里有时晴天有时雨,杨梅已缀满枝头,岸边带着女伴,吟诗作唱。

张灵诗中说到,黄茅渚头“熨斗柄”是唐寅最喜爱的旅游景点之一,屡次前往。西碛山还有口“夹石泉”,味道甘醇。山北麓的窑上村,有着大量果木,枇杷尤其多,住着百余户居民,那里即是世外桃源,难怪乎唐寅喜欢。早在1495年,唐寅就曾与沈周、文徵明等同游太湖,于深秋绘有《桂香亭图》,三人夜游太湖,沈周又作《夜游熨斗柄横卷》。

园内小集尽展文人雅趣

文征明有一幅《东园图卷》,描绘了在园里雅集的场景。虽在南京东园为友人饯行,但可以一窥当时雅集中,文人雅士于园内逍遥,品茗殇咏,探幽赏胜的风雅之举。实际上,此次雅集会后,也是兼有诗集出版的。文征明的这幅画卷大致分为三段。前段,通往园门的鹅卵石径上,穿着灰衫的主人正在出门迎客。红袍客人神采奕奕,一路漫步悠闲赴会,身后的仆人携带古琴紧随其后。中段,一座轩堂内四位文人围坐欣赏铺开的画卷,或许正津津有味品诗赏画,一旁的小书童手捧着卷轴立身侧旁。屋外,一仆人拖着茶盘走近,并与红栏边的坐者说话。坐者或许是同赴雅集的客人的仆从。尾端,园子深处还有一水榭,两位雅士对弈正酣,仿佛棋逢对手,每落一步棋子,都颇为思量。园中春意袭人,清风吹得湖水涟漪阵阵,仆人并未忘了正对弈的这一对,正端着茶盘匆匆送去茶点。园内景色宜人,园中人兴致盎然。一位参与雅集的人之后附诗感叹,“独乐而不若与人,与少不若与众”。

阊门内是诸多明代文人雅士居所的聚集地

约400年后的晚清民国年代,雅士齐聚的地方或许从阊门一带转到了嘉余坊一带。听枫园、怡园、鹤园等相距不远,雅集不断。或许,怡园雅集的内容与文征明时代相差不远,往后,也只有怡园雅集可与之并提了。

也是同道中人,定下某年某月某日举办雅集,主题定为比如与“荷花”有关,之后逐一邀约。受邀的人或参与的人提前做好诸多准备,创作一首与“荷花”有关的诗或词,届时带上昆曲演员前去吟唱;每人想好一道“荷花”主题的菜肴,或点心、茶饮之类,到时做好带去。事后,雅集的场景先由其中某一人起稿绘图。随后画卷轮转,一一交到参加的每一个手中,逐一根据当天情景题诗,并对画稿提出意见,哪个场景与当时不符,或者少画了哪些。作画的人就要据此修改,直到所有人满意。最后再复制多少份,就是要再画多少幅,参加的每人留存。于是,一个雅集从邀约开始,直到最后到手记录完整,所有人题诗的雅集图卷,可以玩很久了,也经年不忘。

本文参考

柯律格 《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

柯律格 《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

高居翰 《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

猜你喜欢
文征明仇英文林
翻翻他的“朋友圈”,见证一段书法史
仇英的绘画人生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话虽不多,句句砸锅
话虽不多,句句砸锅
文征明习字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仇英:一个油漆匠的逆袭人生
文征明最娴雅的小楷
大秦岭·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