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谐,得神者昌

2018-06-15 06:55刘伟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抗生素细菌疾病

刘伟

【摘要】人类在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及肿瘤的对抗中已经力不从心,对抗、杀灭疗法的路越走越窄。无形的精神与人之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性超过有形的药物。人与自然(包括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和谐共生才是出路。

【关键词】整体观念;和谐共生;得神者昌

1 正文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语出《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大意是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生命之盛衰,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可以极大影响人的健康状况。注重心灵支持在疾病痊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过分相信药物的对抗、杀灭作用,最终大多陷入了“药石罔效”的窘境。抗生素的过度应用导致某些感染“无药可用”,就是明显的例子。

1928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从此,人类有了对抗细菌的有力武器。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抗生素的应用解决了很多感染问题,尤其在二战期间,挽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抗生素的泛滥使用已经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污染,人类越是开发强力抗生素,耐药菌反而就越多,如今已经出现了百药无效的“超级细菌”。在与微生物的对抗中,人类渐渐处于下风,甚至形成了一个越治越坏的恶性循环。为何如此?因为微生物寿命虽短,但繁衍迅速。当它们遇到重大灾难时(比如抗生素),为了避免种族灭绝,它们中的一些个体会产生变异,并遗传给下一代,以适应新的环境。这是天赋的能力,任何药物想要对抗杀灭之,都是徒劳的。

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本是和谐共生的。微生物做为生命进化的始祖,其出现可比人类早多了。它们存在于地球每个微小的空间,包括我们的身体。它们是整个生态网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地球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所以,人类和微生物的关系,应该是“共生”,而非“对抗”。长期以来,现代西医学把细菌和病毒看做可怕的、不能相容的东西,即使富有经验的专家教授也持此观点,并想方设法予以对抗、杀灭。结果呢?细菌的进化变异速度远远超过抗生素的更新速度,各种耐药菌越杀越多。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药物,尤其是西药在传染病控制、疫苗应用、急症处理等方面的强大作用。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科技已经如此发达,为什么医学的进步却十分有限?~大部分疾病无法治愈,并且需要终身服药;各种医源性、药源性的疑难杂症层出不穷一在追求生命质量的今天,我们也许更应该在精神层面下功夫。

形、气、神,是构成生命的三大系统,“高级意识”的存在,是人类与其它动物最本质的区别。生长壮老已是自然规律,这种本能程序不可逆转。但人类独有的、高度发达的意识系统,可以对本能程序产生重大影响,延缓或加速死亡的到来。比如2016年8月21日,山东女孩徐玉玉,刚刚考取大学,却被诈骗电话骗走所有学费,伤心绝望,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跳骤停而不幸离世。18岁的年轻人,正是充满活力的时候,通常情况下,绝不可能如此突然死亡。仅仅是意识的混乱和心理的绝望,就导致死亡信息提前几十年释放。再比如以前对于肿瘤的治疗。人们寄希望于尽可能的杀灭所有癌细胞,并且不惜代价。结果往往是癌细胞还没杀完,正常细胞先垮掉了,病人更是精神绝望,吓死的不在少数。(西医如今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尽可能采取姑息疗法)。相反的,不知道、不治疗的反而活的更长。原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孙万鹏,1988年身患重症、医生宣称只能活一年的晚期肝癌病人。拒绝手术和放化疗,一门心思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他的“灰学”著作。结果奇迹般地活了10多年,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后来检查,他身上的癌细胞竟然奇迹般的消失了……

仅靠一本古籍,再举几个例子就得出精神胜于药物的结论,在现代医学看来是不科学的。现代医学对医疗行为的评价标准是随机、双盲、可重复,标准化,数据化。不得不说,这样的评价体系,用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中,很合适。用在具有灵性的生命体中,不合适。

西医有病菌、变异的观念,中医则没有。一个健康的人,身上也存在着多种细菌的。这些细菌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这种平衡对人体是有益的。只要环境保持平衡,就可相安无事。医学的作用,应该是保护或帮助恢复这种动态平衡。而化学性质的西药,偏偏要搞对抗与杀灭。这种方向性的错误,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微生物由生理性的平衡状态转变为病理性的失常状态,百病丛生,越治越坏。其实,那些在西医看来由感染、变异所致的疾病,在中医看来则是由于系统失衡所致。中医的看法恐怕更接近事情的实质:表明上看,某种疾病是由某些细菌导致。其实,这些细菌和病毒,是在人自身内部环境恶化时,才导致感染。这些细菌的过度繁衍是人类身体机能的失调或衰弱造成的。同样的,每个癌细胞也是在肌体内环境长期失衡的情况下,由正常细胞转变而来的。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身正气的不足才是导致疾病的根本。

以前碰到发热或发炎,人们就希望尽快退热,尽快消炎,恨不得一上来就用最高级的消炎药。如今西方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发热和发炎,很多时候并不是坏事,它是人体防御系统正常工作的表现,是自身免疫力对抗疾病的现象,单纯的强制退热是错误的。除了某些严重的高热和感染,一般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倒是退热药、消炎药的泛滥使用,导致了许多严重的医源性、药源性疾病,长期如此,贻害无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发烧就输液的小孩子,总是体弱多病。我国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已经在严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

笔者认为:精神的强大,心理的支持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是首要的。生命具有自我调整和修复能力,能将混乱和无序重新纠正,使之重返有序。当然,需要明确一点,这里的精神支持,和谐共生并非宣传“防疫无用论”,更不是让人们去主动接触细菌病毒。卫生防疫依然是保护整体人群最有效的手段。这里意思是正确客观的认识与对待疾病,是一种心理上的“强大”。所谓“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医药的作用,本应是帮助和提高这种能力,而不是替代或抑制。也就是说,患者本身的坚定信念和自我修复是主要的,其次才是医药的介入。所有的醫疗行为,都应该以“不伤害”为前提。这种“不伤害”,首先就是不能伤害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像“癌症必死,无药可治”这类言语应该被禁止。放化疗这类“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治疗措施也应该严格限制。其实,只要我们大范围地开展癌症是慢性病的宣传,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就能降低死亡率并提高生命质量。同时,还可以避免许多人倾家荡产——无论手术还放化疗,都是非常昂贵的。

想要马上改变现行医疗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至少我们要在思想上武装自己。同时加强在健康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宣传教育。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1)常见的发热和发炎,很多时候并不是坏事,它是人体防御系统正常工作的表现。没必要动不动就去打针输液。

(2)健康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精神的消耗,也是生命的消耗。精神衰弱会引起各种不适症状,比如长期心理负担引起生理上内分泌失调;生理上的疾病又能造成焦虑抑郁等。对此,单凭药物无济于事,必先“养神”方可。

(3)生命进程无法逆转,但健康到老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战胜疾病的信心比任何药物都重要。相信的力量有时很神奇,西方还有专门的“信仰疗法”,虽然不是主流医学,但这并不影响这种意识疗法的有效性。而中国古代也早有道家利用全真导气,意念打坐等方式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某某病必须怎么怎么治”是西方医药集团吓唬人的诡计,目的是推销器械和药品,控制市场。

(4)远离精神的负能量。任何时候,人的心理与意识状况都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当医生告诉患者得了某某绝症,5年生存率多少多少,基本上就是安排病人去死。即使病人症状并不严重,一旦被告知这么个科学名词,精神瞬间被击垮。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放化疗的痛苦和煎熬中挣扎,生命质量直线下降。医学的统计率成了患者的催命符。“那些不知道的患者,生存的希望反而更大”

(5)尊重自然规律,适可而止。药物能起到的正面作用其实很有限,很多时候并不比精神、信仰更有效。本来强调客观证据,强调数据对比并没有错,但它忽略了生命的灵性,忽略了精神和心理决定着病人的生存体验。人体生命系统高度复杂,有许多未解之谜。宇宙是无限的,未知的东西占绝大部分,把“科学的已知”当做“生命的真知”,这是坐井观天式的偏见:过度执着于科学,也是一种迷信。

2 后记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单纯对抗不是办法。我们需要从全面、宏观、更高的层次来进行努力。从战略方向上来说,中醫的“天人合一,法天则地”更接近生命与健康的本质。中医是讲整体观念的,是系统论。其诊治疾病时更突出整体观念,并不归结为某种单一元素,所考虑的是阴阳、表里、寒热等关系是否失调,治疗的目的是调节这些关系,辅助机体自身的天然防御系统,使之重新恢复动态平衡,并最终达到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冰(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1-492.

[2]潘德孚.人体生命医学[M].华夏出版社,2016,1-319.

猜你喜欢
抗生素细菌疾病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细菌大作战
冰箱里的细菌会被冻死吗
抗生素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细菌惹的祸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
影子疾病,隐形杀手
抗生素不是坏同志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