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实现从“我学会”到“我会学”的转变

2018-06-16 04:17魏志英
关键词:学习行为转变

魏志英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让他们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从“学会”走向“会学”,这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突变,学会仅仅是在心理上满足记得住,说得出,答得上,解得来,而会学则是在学会的基础上理解,独立思考,善于探索,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行为;转变;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75-2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它要求人们能够自主地去获取、应用和创造新知识,因此自主学习将是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最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提倡自主学习,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之后,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

一、变学生的“我不行”为“我能学”

学困生的学习调查发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般都是“我不行”。也就是说,他们的自卑心理非常强烈。经常自己看不起自己。在课堂上,一般也是无精打采,破罐子破摔。怎样改变学困生这一精神面貌呢?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注重对学困生运用扬长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案例1: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这节课中,同学们都知道“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若它们的斜率都存在,当直线的斜率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结论,但当我追问为什么时,很多同学都答不上来,只说是初中老师说过结论但并没有给出证明。这时候我听到班上一位数学成绩并不好的女同学在下边小声嘀咕:“因为角呗。”我顺势请这位同学站起来,让其大声再回答一遍,当时她满脸通红,以为自己错了,站在那不吭声,我面带微笑,用柔和的声音鼓励她:“你说的其实很对,只是还需要再补充完整,你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在我的示意下,同学们鼓起了掌,她也再说了一遍,在我的引导下,她由初中的同位角想到了高中的倾斜角,从而引入了斜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这次提问,这位女同学从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不行”,而是“我能学”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扬长”这个主题,对于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发现其“闪光点”,并不断放大,因为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多发现并善待每位学生类似的“闪光点”,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困生走出“我不行”的阴影,走上“我能学”的道路。

二、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是在老师督促下来进行听课和作业的,表现为“要我学”。这种现状表明只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能改变这种学习低效的现象。为此,我们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尽可能把教案设计地生动形象。

案例2:

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频率是随试验的结果而变化”和“概率是客观存在的”的区别,我利用了我们班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地引导他们进行动手操作,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试验:①课前要求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硬币;②每人抛掷硬币10次,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③为了数据能够大些,再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各组情况。④最后以班级为单位,记录相应情况。

在对数据的分析中,我采用了柱状图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在学本节内容之前,我曾问过学生,其实他们已经知道了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这个事实,但当时是老师直接给他的。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避免“炒冷饭”,我认为这个环节的重点应该在“0.5”是如何产生的这方面。

學生动手操作过了,亲历了“0.5”的产生过程,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感到了快乐,体会到数学学习并不是那么的可怕,有了学好数学的勇气。特别是在学习数学方面,有自信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只要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了兴趣就有内动力,学习就是自发自主而不是强迫的活动,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废寝忘食,就能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

三、变学生的“我学会”为“我会学”

现代学生往往局限于“我懂了”、“我学会了”这个层面,实际上这种学会不是真正懂得,获得的仅仅是知识或有限的内容,并没有学到方法,还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他们实现“我学会”到“我会学”的转变。

案例3:

在上《基本不等式》这节课时,我发现学生对于什么是基本不等式以及应用时的注意点都能说得上来,但一到做题时就特别容易忘记去验证两个变量是否相等。针对这种现象,我重新设计《基本不等式的复习课》的导学案,在上面我列出了【知识点梳理】、【例题分析】、【我的失误与收获】的栏目,具体内容则是一片空白,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回家的时间利用手边的教科书、参考书、网络把相应的栏目补充完整,特别提出在【例题分析】栏目,每个例题要配一个变式以便课上一起练习,再次返校后先在学习小组由组长进行汇总,收集本组同学自己做的导学案,和组里同学一起商讨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知识点梳理】和【例题分析】,最后在第二天的课上我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组的导学案。

应该说学生的反应和交上来的导学案让我很吃惊也很感动,看得出大家在这上面都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做了很多的思考。教学生“会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科学把握“学会学习”的内涵,是“教学生会学”的前提。我想通过这样一个形式,让学生自己亲历归纳知识点,再配相应的例题,写下他们当时的想法,他们就会琢磨这块内容考试他会考什么,会怎么考,要注意些什么?而自己目前对这块内容的掌握还有什么不足?接下来我该怎么弥补?那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的知识我想应该比被动接受来得深刻,这样也才是真正的“学会”。不仅复习课如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生易错、掌握得不扎实的章节,以导学案为载体,让学生真正作一回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从“我学会”到“我会学”的转变。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学习行为,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跟随学生的学习脚步,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做好指导监督作用。只有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持久,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方.21世纪初教学革新观[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3]杨同刚.数学教学应将学会转化为会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2).

[4]高敏.亦教亦思——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0(12).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转变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