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2018-06-16 04:17吴俏雅
关键词:纸条游戏英语

吴俏雅

摘 要: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在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很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经常会组织各种活动,但课堂效果却并不理想,本文分析了课堂活动的误区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游戏;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76-1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在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很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经常会组织各种活动,结果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课堂上学生走来走去,又叫又跑,热热闹闹,开开心心;下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懵懵懂懂,一知半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

一、喧宾夺主,忽视英语学习

案例1:

T:(Show a clock to the student)Look, whats this?

Ss: (齐声回答)Clock.

T: Good. (教师喜形于色,将时钟拨到一点)Now, what time is it?

Ss: Its one(oclock).

T: (教师将时钟拨到一点半)What time is it now?

Ss: Its half past one.

T:(教师将时钟拨到三点四十五分)What time is it?

Ss: Its a quarter to four.(显然,学生对这些内容已经非常熟悉)

……

师生就时间的问答结束后,教师一边口头说出钟点,一边面对学生,以两只胳膊分别代表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演示自己说出的钟点。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说出的时间用肢体表示(或集体或个体)。

上面的案例中,游戏活动丰富有趣,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但这些活动只注重了游戏的本身,忽视了英语学科的特性,即教师要教的应该是“英语”,学生要学的应该是“英语”!可这位教师的时间大多花在了教师“说英语”上,而学生在听英语,做动作、画时间的环节整整花了二十分钟。

应对策略:当课堂需要设计活动时,我们应当先考虑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去实施那种指令简单、操作性强、灵活而又方便的任务活动。游戏并不仅仅是为了“快乐而肤浅”的玩玩、活跃一下气氛,而更应设计那种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在探知的欲望中积极思考,从而实现学习的目的和能力的生成。

二、华而不实,忽视语言操练

在复习了单元语言知识点和一般现在时态的语法知识之后,老师安排了一个游戏活动:“请大家各自拿出一张纸条,用英语任意写出下列内容:A组同学写出一个姓名,B组同学写出一个动作或活动,C组同学写出一个时间,D组同学写出一个地点。”

学生各自在小纸条上完成任务。等4个组的小组长把纸条收起来后,让他们手持纸条站到同学们面前,然后请1名学生上前从4组中各抽取1张,用4张纸条上的信息组织一个英语句子。一学生拿着四张纸条读出这样的句子:Zhang Qiang play chess on Monday in the bag.另一学生读出了这样的句子:Mike do his homework at six in the morning on the desk.

整个活动学生全面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内不时爆发出哄堂大笑。可整个活动中,读句子的学生只顾把四个词组拼凑成句子,听的学生更是只关注整个句子的意思,见此情况,教师匆匆叫了两个学生上台后就结束了这个游戏。

应对策略:教师先要求小组中的每人按要求写不同的词组,然后每一个学生轮流抽纸条读句子,这样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且小组中可以互相纠错,最后选出一句合理又有趣的句子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三、目不暇接,忽视知识层次

教师在教授“jobs”时,采用了“看图猜职业”、“看动作猜职业”、“看工具猜职业”“穿各种服装扮演不同的职业”等多种游戏,学生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上台,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我们不难发现在大部分课堂时间内,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学生都在猜单词,几个游戏基本停留于对单词的简单识记和回忆的层次,而对语言点“Whats your job?”“Whats his / her job?”等句子只是一笔带过,并未充分地进行操练。虽然整节课游戏不断,气氛活跃,但实际上教师并未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应对策略:教师不应只是关注形式,而应关注教学设计和实际效果。在上述的案例中,当学生掌握了职业的有关单词后,可以设计一个调查任务,让学生去调查同学父母的职业,由词到句,逐步加深学习内容。

四、明知故问,忽视情景创设

《译林英语》3B Unit7 On the farm的第二课时,教师为了复习句型:What are these / those? Theyre... Are these / those / they...?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设计了Free talk. 先是教师指着教室里的物品问学生:“What are these / those? Theyre... Are these / those...?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要求学生集体回答和个别回答,接下来又让学生自由问答。同学们四散开来,问完同桌,跑去问老师,问朋友,最后还请两组同学来表演问答。从课堂反馈看,学生参与面广,热闹,练说到位,但是这些问答都是“明知故问”,缺乏语言交际的情景性和需求性。

应对策略:教師可以扮演魔术师,准备两个盒子,分别贴好标签“stationery”“fruit”教师用激动地语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用以上句型猜测,猜对了把物品奖励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互动,要求同桌用以上句型完成猜图游戏,所有的图片采用半遮的形式。同桌展现猜图对话,教师在设计时增加难度,复现旧知,增加单数图片猜测:“Whats this? / that? Is this / that...?”

总之,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设计有趣、有序且有效的活动,使活动和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纸条游戏英语
两张纸条儿(上)
纸条动物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读英语
联系方式
神秘的纸条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