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2018-06-18 19:59史文生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制度体系基本特征职业教育

摘 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基本特征是,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与职业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继续教育体系完善;建设起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全方位得到充分和平衡发展,形成劳动光荣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敬业风气,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职业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成为职业教育强国,学习型社会形成,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关键词 新时代;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制度体系;文化思想;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36-0022-0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十九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民生之首”,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是个什么样子?从十九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应当具有以下4类17个基本特征。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制度体系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体系完善的职业教育。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3],是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步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相关体制机制等制度建设,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做好职业启蒙,优化要素和布局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为学生多次选择、多样选择以及校园和职场之间灵活转换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满足学生个人成才和促进就业的多样化需求,真正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与职业培训紧密结合相互融合的职业教育。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即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快发展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习总书记2014年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同时强调了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价值,而职业培训强调就业导向,是为就业直接服务的,为经济社会服务更直接、更便捷。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4]这就要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更好发挥职业学校的培训功能,把学校办成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职前职后沟通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为解决就业改善民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5]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进一步指出: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7]。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办学“双主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政策的持续深入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新时代必将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把产业最先进的元素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深度合作“双主体”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办学新局面。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继续教育体系完善的职业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涉农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农学结合模式[8]。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求,职业院校要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广泛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努力形成积极办好继续教育体系完善的职业教育。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文化思想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建设有一支师德师风良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职业教育。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并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教师。2016年习近平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要求,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9]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更加重视教师工作,切实把教师视为中国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一只师德师风良好的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建立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的职业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導、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职业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基地,要发挥好培育和践行主阵地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的职业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1]新时代要全面实施对每一个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提升学生文化素养[12],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并建立了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3]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4]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发挥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道德的主阵地作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以德育为首,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并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15]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6]素质教育从提出实施,到全面实施,都强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此前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提升。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新阶段。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质量发展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17]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承载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并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落实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办好技能大赛活动,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18],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大批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一批“大国工匠”。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形成之下的职业教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要改变传统社会对劳动的偏见,需要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加强职业学校自身建设,以舆论影响社会,以贡献影响社会。十九大报告指出:“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9]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将会在新时代积极推动、逐步形成,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全方位得到充分和平衡发展的职业教育。习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一样,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而有质量的职业教育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过程应分两步走:第一阶段,首先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使得职业教育得到均衡发展;第二阶段,要在职业教育方方面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教育充分平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习总书记2014年对职业教育重要批示中的要求:“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的职业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教育,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1]。十九大报告指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2]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必须大力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把高中阶段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这块短板补齐,并加快发展,切实提升质量。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十九大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一阶段,教育事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民生事业,教育现代化更需要提前实现。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新征程。教育现代化,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方向和目标。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在教育事业的各方面都要实现现代化。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应当提前实现。

新时代中国“职教梦”的实现,我国将成为职业教育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4]。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25]建设教育强国是首次提出,充分彰显了我国的教育自信。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平衡发展以后,质量将大幅提升,必将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强国,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学习效仿的职业教育典范。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基本形成的职业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26]。十九大报告首次单列“网络教育”,教育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协调虚拟网络与实体平台的运作,融合慕课、微课等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和翻转课堂等网络学习模式,为各种各样的学习者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教育与学习条件。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7],既是对继续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的任务,更是对整个教育事业提出的总要求,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总目标,是新时代对教育事业的新期待,是中华民族整体国民素质提升的“教育梦”。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形成,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的职业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28]新时代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我国社会形成了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国成为世界教育强国,因而,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形成,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职业教育。

参 考 文 献

[1][3][4][5][9][10][11][13][14][16][17][19][20][21][22][23][24][25][26][27][2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2017-10-27].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6][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Z].中发[2016]9号.

[12]史文生.大賽搭台,传统文化进校园[N].中国教育报,2017-4-25.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010-05-05.

[18]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职成[2015]6号.2015-07-27.

On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New Era

Shi Wensheng

Abstract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the first feature contain the perfect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lose integration with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e optimized continue education system; The second feature is that 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cultivated a high-quality faculty, constructed the moral system with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alist as the leading,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ese Nation,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ed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completely developed the quality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roundly, adequately and evenly, formed the social style of labor glorious, striving for excellence and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with the spirit of labor and craftsmanship, and grea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e second is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asically achieved the modernization, China has become a powerful n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learning society has formed, making everyon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hine.

Key words new era;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ic characteristics; institution and system; cultural thought; quality development

Author Shi Wensheng, Deputy Director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18)

作者简介

史文生(1967- ),男,河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评价,技能竞赛(郑州,450018)

猜你喜欢
制度体系基本特征职业教育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体系及实施路径研究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