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6-19 08:36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医治动脉血插管

张 杰

(山东省泰山疗养院呼吸内科,山东 泰安 27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较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进展较慢,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嗦、喘息、胸闷及咳痰等症状[1]。此病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发作,其肺功能将被恶化,进而出现呼吸衰竭,因此积极防治及改善机械通气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重要作用。本文就选定的62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医治,且取得良好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13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资料,依据临床医治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男女比24∶27,年龄55~82岁,平均(67.53±5.32)岁,治疗组(62例)男女比54∶81岁,平均(68.34±6.11)岁;病程6~19年,平均(15.36±2.41)年;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本研究对照组行预防感染、解痉、吸氧、抗炎、祛痰等常规医治;治疗组行NIPPV医治,首先予以动脉血气分析,行NIPPV时,呼吸机模式设置于压力支持通气(PSV)联合PEEP(呼吸末正压通气),设置呼吸机参数如下:呼吸频率每分钟30次,潮气量体质量8 mL/kg,PEEP为6 cm H2O左右,FiO2(吸入氧浓度)为40%~60%,PSV 12~20 cm H2O,SaO2(动脉血氧饱)不低于90%,通气2次/天,4小时/次;经医治4周后于患者自主呼吸状态下对其动脉血气予以分析。

1.3 观察指标:针对2组医治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a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氧分压)、pH值]变化情况。对比2组插管率;pH<7.2为气管插管指征。

1.4 统计学应用:数据予SPSS21.0软件处理,正态计量(±s)数据组间、组内对比通过t进行检验;正态计数例数[n(%)]组间率对比则予χ2检验,当2组对比显示高度差异,即具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对比2组医治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与医治前比较,2组医治后PaCO2、PaO2及pH值均显著改善,但对照组改善幅度较治疗组更小(P<0.05),见表1。

2.2 对比2组气管插管率:治疗组62例中共10(16.13%)例插管,对照组51例中共28(54.90%)例插管,2组插管率对比显著高度差异(P<0.05)。

表1 对比2组医治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s)

表1 对比2组医治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s)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组别(n=例数) 时间 PaCO2(mm Hg) PaO2(mm Hg) pH值治疗组(n=62) 医治前 78.25±10.34 48.36±6.01 7.26±0.02医治后 54.31±7.01ab 96.67±9.22 7.45±0.04ab对照组(n=51) 医治前 77.34±11.26 49.23±5.47 7.24±0.05医治后 60.39±7.24a 85.36±7.36 7.32±0.03a

3 讨 论

COPD患者因肺部过度充气,致使呼吸机疲劳,而长期作用极易引发呼吸衰竭,进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2]。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多发于老年人群,其身体功能差,更易引发感染。

本研究采用的NIPPV是选取PEEP+PSV通气模式,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优化设置各参数,其与常规治疗相比较,不仅效果佳,而且起效快,可取得显著效果[3]。实施PSV+PEEP模式NIPPV后,气道内的压力加大,促使肺顺应性得以有效改善,并重新扩张委陷肺泡,提高肺残气量,使得换气功能与肺通气功能显著改善,提高血氧饱和度,进而促使低氧血症状态改善,且排出更多CO2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4]。NIPPV可减小呼吸肌负荷,促使肺内气体的分布情况得以改善,以提高肺泡通气量及血流与通气间的平稳,提高PaO2,并减小生理无效腔的容积。

此外,NIPPV通过压力的支持提供吸氧正压,于患者自主呼吸时可自动调节到低呼气正压,但于吸气产生的作用为高压,故影响潮气量值的因素主要为辅助吸气。低压对氧合产生影响,但呼吸道阻力吸气时的气道压力所产生作用可被NIPPV克服,并通过对呼气压力产生拮抗作用,以促使呼吸消耗功下降,并改善氧合,进而有效纠正缺氧状态及二氧化碳潴留[5]。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与医治前比较,2组医治后PaCO2、PaO2及pH值均改善,但对照组改善幅度较治疗组更小;治疗组插管率16.13%较对照组54.90%更低,进一步验证NIPPV应用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但就2组并发症情况,因受样本例数少等因素制约未加以分析,待进一步调查再作报告。

总结上文,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行NIPPV治疗,不仅能够促使其血气指标改善,缓解临床症状,而且有效降低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曾玮.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5,21(14):2665-2666.

[2] 王常永,范学朋,翁方中,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01):46-49.

[3] 林茂华,黎小惠,叶彬,等.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4):3006-3008.

[4] 李亚楠,吴庆建.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04):114-116.

[5] 王红娟,郭红荣,鲍敏.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2):377-379.

猜你喜欢
医治动脉血插管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勘误声明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分类医治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神奇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