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园再现汴京千年繁华

2018-06-19 07:57赵红继编辑田宗伟孙钰芳
中国三峡 2018年5期
关键词:张择端汤包虹桥

◎ 文 | 赵红继 编辑 | 田宗伟 孙钰芳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 摄影/赵红继

临摹版《清明上河图》局部 赵红继提供

倘要探寻摄影远未诞生的古代历史景象,我们只能依凭有限的考古实物和抽象的文字记录。但开封很幸运,一幅宋人张择端的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参考。

《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生平资料极少。“石渠宝笈三编本”卷尾附有金代燕山人张著的一段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惟一的记载。“翰林张择端,字正道。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

《清明上河图》是作为贡品进献给宋徽宗赵佶的。宋徽宗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6年,从公元1100年到1126年。这么算来,《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已有将近900年的时光。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无疑是宋徽宗。宋徽宗昏庸无能,治国无方,任人唯亲,但酷爱书法绘画,且功夫精道。其书法独具一格,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用“瘦金体”在画卷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这五个字随《清明上河图》一起,成为不朽。

无论是画幅还是内容,《清明上河图》都气势非凡,在长5.3米宽0.3米的画幅中,画有587个人物,13种动物,9种植物,各种牲畜56头,车轿20余辆,大小船只20余艘。

每次欣赏这幅画作,就感觉它不是简单的一幅画,我把它视作一卷超现实主义的伟大史诗性作品。作者采用全景式构图,极其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汴京当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商铺林立、吆喝买卖、熙熙攘攘、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整幅画卷恢宏大气,布局巧妙合理,结构紧凑不乱,构图视角独特,其笔法技巧娴熟,工笔为主,兼有写意。画卷中的城廓、房屋、车船、桥梁、林木、沟渠,生动逼真,精妙绝伦,称得上神工妙笔。

我国古代绘画,以山水花鸟居多,很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以大量笔墨关注社会、关注百姓,满含激情地描绘普通民众生产生活、商业经营,将广大劳苦大众置于主人翁地位的作品。《清明上河图》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因为它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房舍建筑,桥梁设计,道路规划,船舶制造,商铺布局等,还具有极高的历史学术价值,成为专家学者研究我国宋代社会方方面面的极其珍贵的图象资料。

因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名气太大,有商业头脑的开发商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设了一个现实的“清明上河园”,以再现开封曾经拥有的繁华,展示开封丰厚的历史文化,并在园内开发旅游,让历史文化为旅游经济服务,让古都开封借助清明上河园这一品牌扬名海内外。

这个园子1992年夏天正式动工,1998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现在已是国家旅游局颁发资质证的5A级景区。园子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间,景观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

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拱桥上,游人如织。 摄影/赵红继

清明上河园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西岸,与龙亭公园遥相呼应,与中国翰园、天波杨府只隔一条马路,离宋都御街不过三百多米。它还有几个响当当的头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中国首座以绘画作品为原型的仿古主题公园、国家黄河沿岸黄金旅游专线重点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等。清明上河园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了《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历史场景,把古老的历史重新激活,使人一进入园区就仿佛穿越到北宋,有“一朝入画卷,一日梦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

这个创意吸引了我,很早就想去清明上河园体验一把,却始终未能如愿。2000年夏天,我出差路过开封,是个机会,入园的门票也买了,但观看大型演出要等到晚上才能进行,因时间关系未能如愿而留下遗憾。如今我退休了,就专门去开封住了一段时间,用一整天“泡”在清明上河园内,体验这个大宋都城遗韵遗风。

入园口立有一巨型塑像,手持卷轴,不用问便知是张择端老先生。当时太阳正从先生背后射过来,看不清先生的面容,但耀眼炫目的光芒让先生在我心目中更显神圣与崇高。塑像后有《清明上河图》传奇故事浮雕的影壁,这便是清明上河园的主题广场。广场中央的水池中浮动着一只造型古朴的宋代木船,船上桅杆高高耸立,云帆鼓满了秋风。

适逢开封第三十五届菊花节开展,园内装扮得姹紫嫣红。上午九时,赶上了清明上河园举行的开园仪式,于是,一场不落地观看了每天定时表演的几个传统节目精彩片段:包公迎宾,林冲怒打高衙内,燕青打擂,宋式民俗婚礼,马术,气功绝活等。看着看着,就有了那么一点异样的感觉,仿佛思绪从现代逐渐向北宋年间滑去。

开封的小吃久负盛名,在开封的小吃城里您可以一饱口福。 摄影/赵红继

午饭是在园内吃的,饭后在树荫下长凳上小憩半个时辰,便继续游玩。

不远处即是虹桥,虹桥在《清明上河图》上处在非常显著的位置,自然也是景区的特色景点。我伫立在虹桥旁,对现实的虹桥和画中的虹桥作比较性欣赏。园子内的虹桥基本与张择端所绘的画图一模一样,就连坡度比较陡的桥面都按照宋代马道而铺设,为防马失前蹄,专门做了防滑处理。我兴致盎然地爬上造型独特的虹桥,手扶栏杆向远处眺望,见汴河上游下游,皆碧水绿荷,着宋装的船夫揺撸划桨,船上坐着宋妆采莲的女子,他们悠然于水面。逶迤蜿蜒的汴河半园碧波,满目情怀,此情此景,让我感到这个园子的建造很下了些功夫,且富有几分灵气。下了虹桥,就到了清明上河园的驿站,这里集民俗风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鸟鱼虫、繁华京城、休闲购物和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虽然很热闹,但没有现代都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尽是宋朝的民风民俗,让你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有种当代人与古代人相碰撞的魔幻感。因此,这种热闹中又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儿,在这里漫步,是一种放松且有趣的享受。接下来,爬爬城楼和拱桥,逛逛酒馆和茶坊,在茶坊喝盏大碗茶,沿着汴河走走,看村姑在河边洗衣浣纱,进店铺欣赏汴绣,听陶瓷艺人讲做瓷器的趣事,观看马戏团的杂耍、斗鸡、逗狗表演等等,真的就仿佛置身在北宋的繁华街市。

清明上河园内,夕阳西下,泛着金光的汴河水面上,停靠着各种船只。 摄影/赵红继

傍晚,欣赏了汴河落日,肚子也饿了。东京食品街特色小吃应有尽有,被誉为“中原第一名吃”的开封小笼灌汤包成了我的首选。师傅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者,手艺精湛,性格开朗,情绪饱满,见我们是外地客人,就向我热情介绍刚出笼的开封灌汤包的吃法。他说,吃开封灌汤包子,绝对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吃的是一个细腻过程,享受的是一种美食艺术。他接着说,灌汤包子皮薄,洁白如景德镇的精美瓷器,有透明之感。开封的灌汤包,打宋朝就很有名气,正宗的开封灌汤包,捏出的皱褶,不多不少,正好要32道,而且捏得均匀流畅。这时,他用筷子夹一汤包搁在白磁盘上,多少有点自豪和炫耀,他继续说,灌汤包子似一朵白菊,用筷子夹起来,悬如灯笼。他还告诉我,开封人吃灌汤包子有一句顺口溜:“先开窗,后喝汤,再灌满口香”,边说边示范。

我依着师傅的说法来吃,边吃边赏,边吃边琢磨。也真是,这灌汤包子,和一般包子不同之处是它灌了汤汁,因此汤的存在和汤的味道应列在首位,肉馅次之,面皮再次之。故此,吃罢灌汤包,印象深刻的是汤汁之鲜,肉馅近乎融入汤中,面皮除去嚼感,几乎可以忽略。

好吃的太多了,旁边的店铺,还有诸如桶子鸡、五香羊蹄、烩面、红薯泥、黄焖鱼、锅贴、羊肉炕馍、炒凉粉、回民羊肉汤、四味菜、锅贴豆腐等美食,多的数不过来,当然也吃不过来。我不由感叹,到底是繁华的宋都,就是不一样。那一晚,吃得十分尽兴,吃到了历史文化,也吃到了宋都风情。

夜晚,清明上河园灯火璀璨,汴河两岸五彩斑斓,虹桥及城门楼等建筑大放异彩,虽然北宋东京夜景不是这样的,但顺应了当代人的视觉需求,也没什么不好。晚上的重头戏就要开始了,《大宋·东京梦华》大型专场水上实景大宋风情歌舞晚会,把穿越千年历史的游园活动推向高潮。

现代的灯光电声能制造出魔幻而美妙神奇的效果。整座剧场,不,是整个清明上河园内所有灯光一下子全灭了,顿现黑暗。此时,曼妙的音乐在清凉的秋风里弥漫开来,一束奶白色的强光从遥远的夜空射向漆黑的湖面,湖面上,聚光灯下,一朵巨大的含苞待放的菊花,在光照下放射出灿烂的光芒,随音乐漂移着,慢慢地绽放开来,花蕊里居然还有一群身着宋装的少女,轻歌曼舞,美轮美奂。

场次切换,音乐逐渐推向高潮,聚光灯再次熄灭,菊花不见了,又是一片无边的黑暗。刹那间,远处的宝殿释放出夺目的光彩,全场如同白昼,万道金光直射长空,数百面大旗随之舞动,士兵呐喊声震彻云霄,场面恢宏壮观。

《大宋·东京梦华》的演出,不是仅仅停留在利用声光电闪,制造出高大上的璀璨烟火和迷人的灯光秀,它的演出也很接地气,把《清明上河图》画卷中展现的场景,搬上了夜色中巨大的水面舞台,街道场景设置紧挨着观众席,宋朝老百姓也都“活”了起来,他们从史书中、从画卷上、从历史的记忆里,穿越千年时空走上舞台:吆喝着生意经的小商小贩,摇着鹅毛扇的文人骚客,腆着肚的达官贵人,穿着袈裟的僧侣和尚,奔跑戏耍的娃娃们,踩高跷放鞭炮的人们,以及吹着唢呐的迎亲队伍,都在观众面前穿来穿去。

因为,宋都东京历史的辉煌,剧情自然也少不了对外交往和开放的部分。于是,在异域音乐中,扛着美丽波斯少女的阿拉伯商队;手持羊角号的犹太商人……一一汇聚而来,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觐见皇上仪式中,一步三叩首,高呼着万岁万万岁。

在我看过类似的情景剧演出中,这是一场高品位、大场景、高投入的节目,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猜你喜欢
张择端汤包虹桥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难以忘怀的灌汤包
凤凰虹桥写生作品赏析
张择端站在城楼观街景
图谏
做汤包
喜茶虹桥新天地店
幸运汤包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