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屈原文化

2018-06-19 07:58文郑辑谢泽
中国三峡 2018年5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国家邮政局龙舟

◎ | 文郑 坤 编 | 辑谢泽

一张小小的邮票,在其方寸之间,表现题材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史料价值。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爱国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于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屈原文化相关的邮票题材包括屈原画像、屈原作品、龙舟竞渡、端午习俗、纪念屈原建筑物等等。纵观中国邮政的发展历史,我们细数屈原文化邮票之最。

最早的龙舟竞渡邮票

最早的龙舟竞渡邮票,是清代福州龙舟商埠邮票,发行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众所周知,邮权也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任何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都不容许别国在自己的领土上擅设邮局或滥发邮票。可是,清朝政府腐败无能,鸦片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依仗强权,在我国各通商口岸设立“书信馆”一类的“商埠邮局”,发行“商埠邮票”,肆意侵犯中国主权。福州是最早一批被迫开放的城市。1895年8月1日,福州书信馆发行了龙舟商埠邮票,全套9枚同图,异色异值。邮票主图是西班牙人绵嘉义(Juan Mancarini,1860-1939)设计的“龙舟竞渡图”:画面中间是一条由20多人挥桨划水的龙舟,其背景有起伏的山峦,河岸边有一排排密集的帆船桅杆。邮票上方拱形框内排列英文:FOOCHOW(福州),下方是英文的面值,两侧直框内是中文面值,四角是阿拉伯数字面值。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却打上了深深的殖民主义烙印。这套邮票反映了当时福州盛行的端午龙舟活动,也记载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和屈辱。这套邮票比希腊1896年发行的体育邮票——首届奥运会纪念邮票还要早发行近一年,创造了世界体育邮票之最。

1895年8月1日发行的清代福州龙舟“商埠邮票”

1966年6月22日,中国台湾地区发行了一套3枚的《民俗》邮票,首枚为“龙舟竞渡”。1995年3月22日,中国香港地区发行一套4枚的《香港国际体育活动》邮票,第3枚为“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2001年6月25日端午节,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大利亚联合发行了一套2枚的《龙舟竞渡》邮票,主体图是2条龙舟齐头并进,背景图分别是香港会展中心和悉尼歌剧院。2002年2月26日,中国台湾地区发行一套8枚的《民俗》邮票,第4枚题名“划龙舟”。2003年1月3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2003中国·吉林首届国际冬季龙舟赛》邮资片,其图案上多条龙舟你追我赶,一派热闹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场面。2004年8月27日,中国台湾地区发行了以2005年第18届亚展为题的特种邮票《节庆·台湾龙舟》小全张1枚,图案下方以壮阔耀眼的王船为视觉中心,中间是“打耳祭”、“龙舟竞渡”两枚邮票的主图。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开幕的当天,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6枚的《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邮票,第5枚是吉祥物“乐羊羊”们水上赛龙舟的场面。

1985年6月19日香港发行的《端午节》4枚连齿小全张

1987年5月29日,澳门发行的《端午节》邮票

最早的屈原画像邮票

最早的屈原画像邮票发行于1953年。1953年6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即中国诗人屈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作家拉伯雷和古巴作家马蒂。1953年12月3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纪念邮票,全套4枚。第1枚中国诗人屈原,主图是面容端庄、气质儒雅的屈原半身画像。邮票右下侧标注“中国诗人屈原”的字样。

其后,中国台湾地区于1967年6月12日发行一套4枚的《中国诗人》邮票,第一枚是屈原,另三枚是李白、杜甫、白居易。1994年6月2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4枚的《中国古代文学家》邮票,票面人物分别是陶渊明、曹植、司马迁、屈原。屈原位列于第4枚,主图是披发行吟、身佩长剑的屈原全身像,图案右侧题写屈原《离骚》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时标注屈原生卒年代“约公元前三三九——约前二七八”,图案左下侧有篆体“国殇”印章。《国殇》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诗作,赞颂勇武刚强、为国牺牲的将士,该邮票以“国殇”名之,旨在颂扬屈原以身殉国的伟大精神。

最早以“端午节”为名的邮票

1975年7月31日,中国香港地区发行一套3枚的《香港节日》邮票,其中“端午节”一枚的图案为七巧板拼成的龙舟,这是最早以“端午节”为名的邮票。其后,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都发行了以“端午节”为名的邮票,特别是香港较多。

1985年6月19日端午节,中国香港地区发行了一套4枚的《端午节》邮票,4枚邮票首尾相连,组成一幅完整的龙舟竞渡图。

1994年6月2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国古代文学家》之“屈原”邮票

1953年12月3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邮票

1987年5月29日,中国澳门地区发行了一套2枚的《端午节》邮票,主图分别为“龙舟龙头”与“龙舟竞渡”,并同时标有中文“澳門”与葡萄牙文“MACAU”铭记,这是澳门邮票史上首套含有“澳門”中文铭记的邮票。因为就在这年的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已经签订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是中国领土,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在主权回归之前,已经开始了文化回归。

1994年6月8日,中国香港地区发行一套4枚的《中国的传统节日》邮票,第1枚为“端午节·端阳竞渡”,以中国传统木刻版年画手法设计而成。

2001年6月25日端午节,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3枚的《端午节》特种邮票。第1枚是“赛龙舟”,以传统木版年画构图,两条龙舟你追我赶,舟上插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彩旗。第2枚是“包粽子”,倒挂的蝙蝠上悬挂着粽子、香包、长命锁和如意结。第3枚是“避五毒”,表现的是用虎形葫芦符驱五毒(蛇、蜘蛛、壁虎、蜈蚣、蟾蜍)的情景。

2012年5月2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一套4枚的《香港节日》邮票,第4枚为“端午节”,画面由两幅相连的七巧板六边形图画组成“8”字形状,上为龙头特写,下为两条竞渡的龙舟。

2012年6月20日,中国台湾地区发行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为题材的一套4枚邮票。第3枚“端午蒲酒”,描绘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挂菖艾、佩香包、饮雄黄酒等活动。

最早反映屈原作品的邮票

2001年6月2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端午节》邮票

1994年6月8日香港发行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之“端午节·端阳竞渡”邮票

2007年6月13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长江三峡库区古迹》之“屈原墓”邮票。

最早反映屈原作品的邮票,是中国台湾地区1989年6月7日发行的《中国古典诗词邮票——楚辞》。该邮票一套4枚,都以《楚辞》诗句为设计主题。第1枚是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第二枚是屈原《九歌·少命司》“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第三枚是屈原《九章·涉江》“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第4枚是宋玉《九辩》“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喂而妄食”。

其后,2004年5月28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一套6枚的《文学与人物——离骚》邮票。第一枚是“道夫先路”,出于屈原《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第二枚是“女媭詈予”,出于屈原《离骚》“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第三枚是“吾令凤腾”,出于屈原《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第四枚是“彭咸居所”,出于屈原《离骚》“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第五枚是“滋兰树蕙”,出于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第六枚是“修远周流”,出于屈原《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1994年11月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的《长江三峡》之“屈原祠”邮票

2012年5月22日香港发行的《香港节日》之“端午节”邮票

最早的纪念屈原建筑物邮票

1994年11月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6枚的《长江三峡》特种邮票,票面依次为白帝城、瞿塘峡、巫峡、神女峰、西陵峡、屈原祠。其中第6枚的主图是湖北省秭归县归州向家坪的屈原祠。这是最早的纪念屈原建筑物邮票。

其后,2000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4枚名为《武汉东湖》的特种邮资片,第1枚为行吟阁。武汉东湖行吟阁,于1955年为纪念屈原而建,坐落于武汉东湖听涛景区之内。“行吟阁”为郭沫若手书,其名源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再后,2007年6月13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4枚的《长江三峡库区古迹》纪念邮票,图案分别为:重庆云阳张飞庙、重庆忠县石宝寨、重庆巫山大昌古镇、秭归屈原墓。其中第4枚的秭归屈原墓,主图是三排六柱、八字开扇、三级压顶的墓门,墓前立有两尊石狮,墓门二级中间是墓名横额,其上有“屈原墓”三个大字。

总言之,自1895年发行清代福州龙舟商埠邮票以来,120多年发行了众多“屈原端午”邮票,这些邮票伴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外辱战乱到自立图强的发展历程。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同根同源,拥有共同的文化基因,我们都以屈原为傲、以端午为乐,在享受时代进步的同时,坚守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坚定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国家邮政局龙舟
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龙舟竞渡的传承研究
屈原 端午 龙舟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龙舟
《金娃——龙舟》
2017年三季度全国快递业务量超百亿件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一季度邮政快递业务量增长41.7%
端午节,看龙舟
浅论龙舟竞渡对民族认同的作用